年年热闹,却早已忘却高考的细节,只是那种心有余悸的紧迫迟迟走不出记忆,伴随过往,伤逝感怀。
通过读书,考学远离那一亩三分地,迈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逗比生活圈,这是父母用日子熬出来的出路。知道自己不识字的苦,就掐破头皮也要在自家“培养出个秀才”来。一看到孩子读书,就欣喜若狂,彷如一颗新星在冉冉升起,父母心中有出息的孩子,就这样被“造”出来了。
那年高考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给“学习”让路。
家里再穷,也要省吃俭用为孩子上学而积攒。学费是万万不能耽搁的,就是砸锅卖铁,东借西凑,也要在孩子开学的时候给学校一个交代。
农活再忙,琐事再多,也不要惊动孩子学习,只要孩子趴在桌椅上写字、看书,大人就乐在心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孩子出息着呢!
于是,还是小孩的我们,很会利用这份“独特的优势”,有时会把这“优势资源”运用地淋漓尽致。
三天两头找父母要钱,不是买本子,就是铅笔用完了,实在没辙了,就打着老师和学校的幌子,千方百计抠点零花钱,用以满足自己的零食所需。当然,父母大都不会拒绝的,为了孩子嘛。
只要看到家里有活,就要像模像样地趴在桌椅上,学不学习的也要装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最得体也是最堂而皇之地逃避干活的最佳方式。
记否记得最浪漫的事,就是下地打草或放牛、放羊,也要拿一本书,读不读地,也必须是手里捧着书,边走边看,时不时地用眼角的余光瞥一眼四周,看看乡邻路人的反映,最好是让父母或熟人遇到,那种内心骄傲的滋味溢于言表,回头又可以向父母多要点零花钱了……
说实在的,自己不是个很顽皮的孩子,在学习上还算本分的,一路走来,虽不是名列前茅,倒也不至于扶不起来。
一直到高中,自己都做到了父母眼中的听话孩子,也没让父母失望,这多少让祖辈土里刨食的父母宽慰不少。从他们日趋干瘪的眼窝里,我能时时读出二老的期待。
人生能有几回搏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急促里,老师,父母还有身边的亲朋都把高考,考大学的敲边鼓敲地震天响,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虽心里无所谓,但自己是万万不敢掉以轻心的,就是装也要表现得很勤奋很郑重其事的样子。因为,我明显感觉到,父母似乎是在赌注,把这几十年的心血都押在了我高考这一关上,能否一炮打响,事关家庭的命运。
尤其到了高三,一切都上了快车道。做不完的试卷,各种辅导,耳提面命的叮嘱,我们成了待宰的羔羊,似乎是谁都可以在我们面前吼上两嗓子,谁的训斥都好像是为了我们好,他们那有板有眼地说辞,一脸正经地认真,把我们唬得不要不要的。
平时十分有条理的日子,就这样被四处的威压挤兑地风雨如晦。我们好像一个罪人,欠下了无数的债,稍不留心就会堕入万劫不复。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度日,唯恐落入无限深渊,那深不可测的情缘的海,或许会是我们一生还不清的债……
试卷莫名其妙地失眠,神魂颠倒地逃避,第一次感觉人生的无助,有时走路不知道先迈哪一只脚,不知道明天自己将走向何方?有时在梦里发现自己竟然被父母、亲朋抛弃了……
一轮轮的考试,筛选,排名……到今天也不知道其价值到底几何。是否有漏网的鱼,是否有冤死的鬼?但自己的确是找不到感觉了。
我分明感觉了,高三是自己那三年中最不在状态的日子。所有的感官都到了极限,言谈举止都有点极端,有时甚至怀疑自己变态。最好的朋友成了自己的发泄筒,丁点的事儿就要闹翻,声嘶力竭地那种。大晚上睡不着,围着操场转到半夜,还要求朋友陪着,转着转着,忽然抱着朋友肩膀大哭,很委屈的那种……
高三啊神魂颠倒地高三岁月,炼狱一般让自己活脱脱地改变了模样,原形毕露就是高三。
明为紧张,实则逃避。吃住就在那最后一段距离,熟悉而又陌生的校园成了自己青春最后的驿站。脱去青涩,留下苦涩,曾言“经过高考,就什么也不怕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留下的不是点滴,而是心理。
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曾走过,高考,是一个熔炉,历尽铅华,我们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