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论语:德以修身,刑以止乱,耻以正名

作者: 爱吾爱 | 来源:发表于2024-12-14 13:17 被阅读0次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题记

        孔子认为,君王以法律治理国家,以刑罚约束百姓,百姓可能会因为惧怕惩罚而不犯罪,但是并不会有认识到错误的羞耻之心。只有君王以德修身,以礼治国,百姓才会因为有羞耻之心而真正臣服于统治,并努力按着德行标准修正自己。

        其实,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治理状态。不是所有的君王都能够永远自律,以德修身,始终以国家存亡,以百姓生存为己任。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能够自觉,以犯错便感到羞耻的自省要求自己。

        所以,一个国家的稳定,必须是德刑并用,以德之教化,懂得羞耻之心。以刑之约束,止社会乱象。

        德,是发自内心的修行,才会成为行动上的自觉。

        上者,能够严以律己,能够宽以待人,能够率先垂范。想让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下者,能够自我约束,能够珍惜岗位,能够知恩图报。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自己先付出别人想要的。

        刑,要公平公正,才能成为维稳的重要保证。

        上,不姑息,做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让法治归于法治。

        下,不枉法,做到有理有据,让受罚者服气,让守法者安心。

        耻,是自我修正,让自己懂得自己的名声要靠自己守护。

        说,不乱。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无端伤害了无错的人。

        行,不慌。不要听见别人说了什么就急,相信清者自清。

        当我们时刻以德修身,不被别人的看法乱了自己的心,那么刑法不过是那把悬在头顶的剑,永远不会落下来。

        修身,齐家,治国,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而且三者可以层层递进。

        一个修身成功的人,一定能治理好一个家,如果有机会去管理一个企业,甚至参与国家管理,这样的人,都会有所建树。

        反之,一个对自己从来没有约束的人,也一定是有破坏性的,小则乱家,大则乱国。因为他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有国家意识,ta只会按着自己的好恶行事,只会被自己的情绪左右。从而放弃羞耻之心,与世界为敌。

        所以,以德修身中的一个根本要点便是羞耻心,只有我们修到懂得一言一行都关乎羞耻和名誉,才能有所忌惮,才能真正愿意用德行修正自己,不去触碰刑罚之锐,伤人害己。

        怀羞耻之心,以修德,便己正。怀刑罚之畏,以立身,便事正。

文字:爱吾爱

图片:爱吾爱

相关文章

  • 晨走第九天(含学习笔记心得)

    手机没电了,充半个小时再走。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 论语为政篇[二]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①,民免而无耻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①刑:刑罚。 ②耻:羞耻...

  • 《论语》——以仁化人,以德修身

    古人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论语》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无可比拟的地...

  • 2021-01-03

    德以扬善,刑以惩恶,德刑并用。

  • 013《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 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

  • 以德修身

    孔子认为,人可以分为四类:庸人、士、君子、贤人。 鲁哀公问孔子说:“请问什么样的叫作庸人呢?” 孔子说:“所谓的庸...

  • 以德修身

    云峰控股集团大宁乡市大区运营老总___黄总索求“以德修身,以心济世"几字,今天周日,有时间便给黄总写了副,顺便多写...

  • 感悟《论语》(2.3)\\(十九)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并重

    【为政第二】(2.3)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而格。” 【译文...

  • 精读《论语》之19:道之以德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第二) 大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吾爱论语:德以修身,刑以止乱,耻以正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bq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