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生活中经常用到ORID法跟小朋友沟通,效果显著,因此又去把这个理论系统的回顾了下,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期待育儿的路上可以一同进步。
先来介绍下ORID,即焦点呈现法(Focused Conversation Method),是一种通过催化师(主持人、引导讲师)引导来开展的结构化汇谈(会议、交谈)形式。最早接触这一概念是促动师在促动的过程中会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这种理清思路,聚焦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实适合于很多场合,比如心理咨询师,讲师,面试工作者等等。
ORID包括四个层次:
Objective:事实。 客观事实层次,就是你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摸到,感触到的一切。
Reflective:感受。 情绪感觉层次,就是你的喜怒哀乐,开心、兴奋、失望、恐惧、难受香菇等等。
Interpretive:想法。 诠释层次, 就是你自己的理解,反思。
Decisional : 决定。 决定层次,就是你接下来的打算。
这个是网上的解释,看起来似乎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见”“感”“思”“行”例如在这次培训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想法?接下来你想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今天想要分享的是将这一焦点呈现法不动声色的应用到小朋友身上的案例。
周末约了小伙伴一起去上足球课,过程中两个小朋友玩的很开心,也很投入,在快结束的时候朋友家的儿子因为用力踢球把鞋子一起踢出去了,周围大一点的孩子笑的快要不行了,他恼羞成怒,追着其中一个男孩要打,结果没追上,他径直跑向我们这边,一边哭一边跑,我刚好看到了整个过程,朋友也看到了,连忙迎上前去安慰他,告诉他没事的,不要哭啦!老师也闻讯赶来安慰说没关系,就是鞋子踢掉了,他哭的愈加凶狠,老师让他归队,他一个劲的说我再也不要来这踢球了。我赶紧走到他身边,蹲下来(一方面尊重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看到彼此的表情)我说,“宝宝,是不是你刚才不小心把鞋子踢出去了,别的小朋友在那笑你了?”(O澄清事实),他说,“嗯,他们笑话我呜呜”我,“你是不是因为他们笑你,你感觉特别委屈和难过?”(R感受)他哭的更凶了(说出感受让他释放情绪)我接着“宝宝,阿姨注意到你一直很专注的踢球,玩的非常开心,刚才几个小朋友笑你鞋子掉了没有恶意,他们只是觉得踢掉鞋子这件事很好玩很逗,并不是嘲笑你呢”(O分析事实)“你还记得你之前和小朋友玩时还故意把鞋子踢掉表示很搞笑的吗”(O分析I思考)他开始平静下来“今天你不小心把鞋子踢掉了是因为鞋子有点大不合脚,踢足球需要穿专门的足球鞋,我们下次提前准备好换双足球鞋就不会掉了,好吗?”(D)他说“嗯”我说,“那快回到你的队伍去吧,你的伙伴还等着你去抢球呢!”(D)他起身快速的回到队伍,又开始拼劲全力去拦球了。
再说个我儿子的案例。
昨天下午他得到了一个新玩具,特别开心,玩了好一会我提醒他自己定个时间玩好了就叫妈妈开始教他新知识,他看了时间给自己定了二十分钟,我说可以,等到开始学习的时候他过来找我,等我们把新内容学完后,他说妈妈我想下去找辰飞玩,他的一个好朋友,我说现在不早了估计人家都已经回家了吧!他执意要去,让我联系辰飞妈妈。我带着他到广场果然好多小朋友都回家了,他的好朋友也不在,他拿了我的手机发给他朋友的妈妈“辰飞,你在哪儿啊,我在广场找不到你”说着就开始哭起来,看起来特别伤心,然后就跟我生气说都怪你妈妈,让我写字错过了和辰飞玩的时间。他的朋友已经回家,他抱着他的新玩具开始哭起来,我这个心软的妈妈真后悔没带他早点出来,我蹲下来把他头靠在我的肩膀上,拍拍他的背“你是不是特别想跟你朋友分享新玩具啊?(O)”他用力点点头“嗯,我就是想让他看看我的新玩具”,“妈妈小的时候也是这样,有新玩具时就迫不及待想跟好朋友分享,(认可情绪)“所以你因为错过了时间感觉特别伤心是吗?”(R)“都怪你,我要是早点出来就好了呜呜”我继续“你是因为写作业迟了才没有赶上和朋友玩,你看如果下次可以提前把作业写完就可以早点出来了对不对?(I)他若有所思,“妈妈我放学回来后就先把作业写完,这样你回来就可以带我出去玩了(D)”我说对,这样就节约很多时间,我回来后只要帮你批改下就好了。
所以只要学会了把问题聚焦,自然会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判断,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讲道理的宝宝绝不是一天练成的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