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下午,我忙着烧菜、包饺子,手机忽然响了,我以为是寻常的拜年讯息,打开一看,是阿荨前来报喜:昨晚生了,男孩,七斤八两,终于卸货了!
我吓了一跳,因为腊月二十九上午还看到了阿荨的公众号在发文。
我给她打电话贺喜,说还以为她生孩子得等到过年后呢!因为她昨天还在写文章……
阿荨哈哈一笑,这有什么呀,你忘了,我当年结婚的前一晚,也在写文章啊!
我听完,表面上嘻嘻哈哈地道着恭喜,内心却觉得惭愧不已。
过年、临产,都阻挡不了阿荨笔耕不辍,我却打着过年陪伴家人的名号一直在偷懒。
1
年前和阿荨聊起过去一年的收获,阿荨说她已经超额完成了2017年靠写作年挣60万的任务。
60万这个数字,可能在某些大佬和精英人士看来不算什么,可对于大多数写作者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高度。
作为曾经一起并肩熬夜写稿的战友,我也曾问过她究竟是如何挣到这么多钱的,阿荨呵呵一笑,说:就是一直写呗,每天写,琢磨写作技巧,不断磨练自己的文笔,两三年也就出头了啊!
我被阿荨的话所鼓舞,立下雄心壮志,2018年要在自媒体圈内沉下去,好好写上一年。
于是我开始写,第一天、第二天……我写了一星期就坚持不下去了。
是我真的没有时间吗?
并不是,而是因为我总能找各种原因拒绝写作。
琐事太多、迷上了某部电视剧、临时来了工作、写的文章阅读量低导致情绪差不想更文……
太多内在、外在的因素影响到我的状态,短短一个半月,我更文的速度渐渐地从两天一更,变成三天一更,再变成一周一更……甚至还在向一月一更的方向发展。
就这样,我一边艳羡着别人的成绩,一边唾弃着自己的懒惰,任由时间一天一天地虚度过去。
而阿荨呢?
她的人生状态和我很相似,也是妈妈,每天也得为孩子、家务操心,也会生病,也会有情绪,可不管怎样,她始终保持着每天写作的习惯,风雨无阻。
2
六年前,阿荨和我,都是写作圈里的小透明,那时我们挣钱全凭体力,从千字15元,写到千字30元,再写到千字60……都是日日夜夜用手指敲打键盘的积累。
工作量多了,我们会合作写稿,拼写作速度,编辑催稿时一连熬几个通宵也不罕见。
工作量少了,我们会聊一些八卦,说说家长里短,那时阿荨正陷入一段感情的泥淖中,情绪抑郁的情况已经有些严重,她开始时还会时不时地跟我倾诉一下。
后来,我怀了孕,开始休息,和阿荨就从亲密战友变成了有一搭没一搭聊天的朋友。
虽然我们的交流变少了,但我还是从一些片段中知道她那两年过得并不好。
阿荨写文也经历过艰难的蜕变期,她曾无数次向我诉说过做自媒体的彷徨与无措,也跟我分享过每一次的进步的小惊喜。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阿荨渐渐地红了,十点读书、人民日报、二更食堂等大号纷纷转载她的文章。
阿荨在朋友的劝说下,也开了公众号,那时尚处在微信的红利期,阿荨的公众号涨粉迅速,短短数月就积累了四万多粉丝。
阿荨忙着写书,经营自媒体,而我呢,正陷在婚姻的鸡毛蒜皮里不可开交,纵使心中有星辰大海,也抵不过现实是一条没有桨的破船。
我凭着之前写作的一点小成绩,找到了一份聊以糊口的工作,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料理家务,照顾孩子。
阿荨劝我,你下班后还可以写文章啊!有觉得好的,我帮你推荐啊!我又不会问你要钱!
那时候,阿荨每个月可以靠公众号广告、推文、打赏月入上万。
我感激她的好意,也曾写过几篇文章,可后来还是不了了之了。
3
有人说,当我们不断拖延去做某件事时,最大的原因就是愿望不够强烈,没有把自己逼上绝境。我觉得很符合我当时的状态,因为能挣到可以糊口的工资,因为感觉不到太大的压力,所以我任由自己偷懒。
这一偷懒,又是两年。
阿荨对我的不思进取已经麻木了,她每天忙着更文,接各种工作,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再去操心别的事。
有时跟她打招呼,她也是很久才回一声:刚刚真是太忙了,你说什么事儿?
阿荨有时也会苦恼地跟我抱怨,说她的苦恼,说她的没有时间,可她从没有停下,因为她的更文几乎从不中断。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用一天来判断一生,可能有些武断,不过一个人这一年的状态,基本可以从一天中做了什么反映出来。
阿荨结婚时,我没去现场,婚礼结束的当晚,她给我发了篇文章,说让我帮着看看,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
我很震惊,结婚的当天还在写文,这是该有多拼?
阿荨哈哈一笑,不是今天写的,我昨晚写了两篇,可能是太仓促了,你帮我看看吧!
我什么话也没说就去帮她看稿子了,内心却无比羞愧。
现在,历史再次上演,今晚再看阿荨的公号,又更新了,即便是在春节、在产假,阿荨也总有办法保持她稳定的发文率。
我还担心她月子里写东西伤眼睛,阿荨却嘻嘻一笑,大姐,你不知道现在有个东西叫语音速记吗?
我再次无语,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的大神,不是因为他们天资多么聪颖,而是他们能找对方向,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
网友评论
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纵使心里有星辰大海,也抵不过现实是一条没有桨的破船!
拖延去做一件事,最大原因是意愿不够强烈,没有把自己逼上绝境。
句句戳心
收入不错的小中产容易陷入温水煮青蛙的舒适区,等到时间累积起来,往往已经错过很多
理由偷懒呢?有时真的
需要互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