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春雨起,重披冬衣。
这样有些凄雨冷风的时候,远处传来饼的香气,更为诱人和温暖。
很奇怪,这么一个大陶罐,生起的木炭,罐内的高温,唯有与梅干菜肉馅的饼,最为搭配。自然也有甜馅的,芝麻花生一类,最受欢迎也是最香的,还是梅干菜。
或许梅干菜本身是一种很入味的食材。将芥菜、雪里蕻的菜心晒干,装在小坛盐渍,成熟后取出,反复晾晒、蒸熟,等到菜色呈红黑色,香气扑鼻,再装入小罐密封保存。
这样的做法类似茶叶的采摘烹制,不过梅干菜更多了几道蒸煮晾晒的过程罢了。
在这样的过程中,新鲜的蔬菜沥干了水分,吸收了太阳的辐射和能量,也储存了炉火的热力和温暖,变的成熟内敛起来,烹饪时,特别容易吸取其他菜肴的汁水和鲜味,并且和自身本身的味道一起,提炼出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也许就是因为如此,高温炉火,与梅干菜馅的烧饼,才是绝配,不仅色泽金黄,外脆里糯,而且香气扑鼻,余味悠长,清冷的雨季里,依然吃的出浙西山村里蓝天白云金灿灿的阳光的味道来。
岁月的饼做饼的店其实很多,唯有这家浙西来的大娘做的特别出众。
地铁口的饼摊烙出的香脆有余,软糯不足,只有面团的口感,吃不出梅干菜的奇香;有的店则是面团发的不够完整,嚼不开甚至略带酸味。
只有这家,方才做出闻名遐迩缙云烧饼的精髓出来,趁热吃自然最为可口,路途遥远打包回家冷了也不打紧,变软的饼皮只需要在烤箱热个几分钟,复又恢复出炉时香脆可口的感觉,给孩子们买几个作为早餐,搭配热乎乎的白粥或者是留着放学回来,作为点心,是再好不过的了。
思来想去,同样的炉,同样的食材,有的饼摊都是两三个人的,为何做出来的饼都不如大娘一个人烙出来的香?
这样的下雨天,其他店的生意都门可罗雀,唯有她的店,撑伞排队的,一批又一批,闻着饼香,等待饼熟,唠嗑闲聊等待着,似乎全然忘记雨中风中的寒冷和潮湿。
大娘一人一炉一店,做一天的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子是忙碌疲惫着的,可她定有颗知足和感恩的心,摒除杂念和欲望,安定下来的心情,这人和这饼,还真就浑然一体了,所以吃出了快乐和满足,也吃到了幸福和喜悦,更吃到了岁月流逝的淡淡忧伤和平凡的痕迹。
想起王菲和那英的那首歌,那歌词特别的应景
千山万水相聚的一瞬
千语万言就在一个眼神
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
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