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豫南地区民间有种习俗,在正月初二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与丈夫同行,所以这一天又称为“迎婿日”或者“姑爷节”。民间认为,出嫁的女儿,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在这一天,女婿要给岳父、岳母拜年尽一份孝心,也是出嫁女儿对父母表达孝心的时刻,嫁的越远,越期盼过年回家看看。
我的娘家在豫南某县的一个小山村,没有多么美的风景,也不是古村落,离集镇有点远,所以也没有被列为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
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我这个出嫁女正月初二就再也没有回过娘家。最后一次回娘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故乡变化大吗?时常梦里所见的水塘、竹林,还有妈妈的小菜园还在吗?
年前天津的姐姐打电话说,她们一家要回来过年,当时我高兴的不得了,可因为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雪弄得一波三折,先是确定外甥不能开车,乡下冰雪没融化,后来抢了高铁票在出发前又收到列车取消运行。姐姐她们不回来,我们也没理由回娘家了,就在我认为回去成泡影时,腊月二十八日夜妹妹突然打电话对我说,姐姐她们又抢到了票,已经坐上了回老家的高铁,看来,她们也是归心似箭。
姐姐她们是夜里十点多到外甥女家的,到家了就忙着给我打电话,问正月初二回不回,我说“一定回”。先生在旁边插言说:“你们已经十多年没给父母扫墓了,这次三姐妹聚齐,正好回去扫扫墓”,我也是这样想的。
正月初二,妹妹我们两家早早地收拾妥当,带着大包小包就出发了。儿子媳妇他们年轻人车开的快,比我们早半小时到外甥女家。姐姐一儿一女,儿子在天津,女儿在老家的县城,所以她回老家就住在女儿家,这次三姐妹及其儿女都聚齐了,真的是大团圆。
一阵寒喧过后,我就把我们计划回老家给父母扫墓的事跟姐姐说了,姐姐当时没说话,停了停说:“我问问”。姐姐出门去打了个电话,回来对我说:“不行啊,我们不能去扫墓”。我知道在我们老家还有个风俗,就是出嫁女不能去给父母扫墓,没有儿子的女儿才能去扫墓,我家兄妹五个,大哥已去世,二哥在外地工作,多年没回老家了,如果我们去扫墓别人要说闲话的。姐姐刚才的电话肯定是打给叔叔的,老家还有一个亲人,就是叔叔。
“不能去扫墓,我们下午就回去了”,我闷闷不乐地说。“我们应该去看看叔叔吧,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听说你们都回来了,高兴的很”,姐姐微笑着说。
父母生育了我们兄妹五个,姐姐排行老二,姐姐的话,我们肯定要听。
吃了午饭就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从县城驾车到老家也还需一个小时左右,坐在车里我跟堂弟打了个电话,担心去了家里没人,堂弟接电话就问“你们这么快就到了”?我说我们才出发,问他怎么知道我们要去,他说大姐已经打过电话,看来姐姐比我们还急。
过了乡镇街道往老家拐时,我担心走错了,原来泥巴土路现在都是水泥路,又打电话问堂弟,堂弟说:“村村通项目,农村道路早就修好了,这十年变化大着呢”。堂弟本来是在无锡打工,全家都在那里,过年为了陪老人才回老家的。
原来想着从县城到老家需要一个小时,没想到还不到40分钟就到了,水泥路修到叔叔门口,叔叔看到一下子来了几辆车,还有从车上下来的我们,满眼含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十多年不见,叔叔现在除了耳朵听不见,精神状态非常好,身体也没有什么大毛病,平时还能下田劳作,四个孩子都不在身边,陪伴他的只有那条黑狗,狗狗见来了这么多人,不仅不叫,反而摇头摆尾,直往叔叔身上撒娇,狗还真是通人性。
叔叔住在村口,我家住在塆子中间,与叔叔寒喧一阵子,我们就想回家看看,叔叔说:“拿你家钥匙的人(大嫂的弟弟)今天没在,你们来也没提前联系”。我说:“进不去就在外面看看吧“!
站在进不去的大门口,那种心情无言以表,门楼还是十年前的样子,门前的那棵柿子树还在,树枝上还挂有干果。叔叔看着我说:“你爸你妈要是活着,该有多高兴啊”!是啊,爸爸妈妈肯定想不到,当年吃不饱的缺粮户,现在儿女驾驶车队回家。爸爸妈妈你们怎么就没有享福的命呢?
我们从房前转到屋后,屋后的竹林还在,只是没人管理,长得东倒西歪。想当年父亲就是靠这片竹林养活我们一大家子的,爷爷去世时,父亲只有10岁,叔叔2岁,奶奶为了养家,让父亲拜当地老艺人学手艺,父亲学着编竹筐、竹篮,逢集拿集镇上卖了换点吃的用的。
我又转到后岗,梦里那块棉花地现在不知谁种上了蔬菜,想那年月,我在乡里读书,每逢星期六母亲就去那块地干活,说是干活,实是等我回家,因那块地地势高看得远。那时农村女孩子很少让读书,家里不富裕都想着女儿嫁个好人家,还能贴补点兄弟,我父母就没有这种思想,所以我也是我那个村靠读书走出去的唯一的女孩子。
往事如烟,子欲孝而亲不在,嫁出去的女儿为什么不能去扫墓?几千年留下的风俗,我们不能改,我想天堂里的父母应该是高兴的。
我家老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