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慧思想简书电影院美好人生。
年龄让干啥、你就干啥的人生才睿智

年龄让干啥、你就干啥的人生才睿智

作者: 大道求异 | 来源:发表于2017-10-16 17:40 被阅读17次

    成龙在新片《英伦对决》中不再谐趣,人生如戏,我们都不能与年龄违和。自己不别着年龄过,也不试图让别人别着年龄过,这才是睿智的人生。

    儿子是成龙的小粉丝。昨天,我带着他去影院看了成龙的新片《英伦对决》。

    儿子在观影前欢呼雀跃,观影后却大为失望,反复念叨不好看,一是不惊险,二是不搞笑。

    成龙已是花甲之年,囿于体能放弃惊险场面,是无奈之举,但还是在银幕上卖力打斗。

    但谐趣却是完全放弃了,取而代之的是老年失女后的悲愤基调。

    其实,在近两年拍的《天将雄师》、《绝地逃亡》、《铁道飞虎》、《功夫瑜伽》中,成龙式的谐趣逐渐淡去已有迹可循了。

    成龙是靠谐趣中和打斗,使他的影片惊险而不暴力,从而独树一帜,被亿万从小孩到成年的观众接受,并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

    成龙打得再吃力也没有放弃动作,为什么独独放弃了谐趣呢?

    我想,成龙牛逼如斯,能让他主动放弃自己的招牌,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观众不买帐了。

    准确地讲,就是很难接受花甲之年的成龙再去演那些逗逼谐趣场景了!

    成龙早期的电影中,有两个谐趣的情节,我至今记忆深刻。

    一个是在《龙腾虎跃》中。

    他扮演的功夫小子在田里捉到黄鳝后,因无处可放便顺手塞在自己的裤裆里,之后各种滑稽搞笑。

    另一个在《龙少爷》中。

    他扮演的少爷在父亲组织的考核中,与老师、下人合伙各种作弊背诵《陋室铭》。

    成龙演得活灵活现,一个活泼俏皮、鬼灵精怪的少年形象跃然而出。

    我现在想起这些镱头,都忍俊不禁。

    但是,类似这样的逗逼场景再编排在成龙现在的电演中,即使他能完全克服年龄障碍完美演绎,我们还会是原来的观感吗?

    答案肯定是NO。不但不会忍俊不禁,反而会让我们身上起鸡皮疙瘩。

    因为与成龙的年龄违和了。

    同样的道理,无论刘晓庆在网上晒的美照如何水灵滋润,我们都很难接受她在荧屏上再与帅哥谈恋爱了。

    演戏不能与年龄违和,人生如戏,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人生是一条年龄不断增长的单行线,每个年龄阶段的主旋律不同,也应该干相对应的事情。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就应该可以撒尿和泥,干着大人看来不靠谱的事情。

    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风华正茂,就应该大胆尝试,拥有梦想,张扬青春。

    青年是一首诗,浪漫潇洒,朝气蓬勃,就应该在打牢一生的才智、心智和体魄根基的同时,追逐情爱之美。

    中年是一座山,顶天立地,中流砥柱,就应该努力拼搏,无论是为家人,还是为社会撑起一片天。

    老年是一杯茶,淡香隽永,功德圆满,就应该快乐健康,享受人生的剧终。

    这是亿万年来人类在繁衍进化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被普遍接受的一种人生流程。

    我相信,这一流程是不断优化的结果,其背后肯定是有着相关生理机制作支撑的。

    浙江师范大学就曾有过一个很严肃的关于看动漫的研究。

    几乎所有人在儿童时期都会沉迷于卡通动漫,这是因为儿童对卡通拟人形象有着非常活跃的神经激活机制。

    如果有人在童年时期压制了这一愿望,想成年后再去补这一课。

    对不起,这时你的大脑审美机制已经发育产生变化了。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角色,成年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再也不能象儿童般被激活。

    也就是说,你成年之后不顾及世俗的眼光,选最好的、看再多的动漫,大脑中也不可能有童年观看的体验了。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即使同样一件事,不同年龄阶段做,体验大不一样。有些体验一经错过,一辈子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我们还可以从孔老夫子都说的“食色,性也”上找到例证。

    大学生正当最好的青春年华,谈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可谓人生一大美事。

    要是毕业了在社会打拼5、6年后,再去谈恋爱,再不食人间烟火、再远离社会喧嚣,你知道,并且你的恋爱对象也知道,双方肯定是找不回十八九岁的纯真情怀了。

    谈一场天真而不计较得失的恋爱,对你来讲,这一辈子都没有这个机会了。

    “色”是如此,当下“食”与过后“食”的差别就更直白了。

    曾经有一个领导私下向我讲述他80年代初高中的寄宿生活。

    那时学校伙食差吃不饱,又没有钱买食物。就和同学相约,拿着从家里带来的米,偷偷在校园后的山上煮,干吃白米饭充饥。

    最后,他感慨地说,“作孽啊,以前是长身体需要吃没得吃,现在要保健有得吃不能吃”!

    那种唏嘘与遗憾的神情,我也心有戚戚耶。

    看来,人生第一需要把握的维度是时间,在对的时间干对应的事是人生幸福之始。

    但有意思的是,我们周围有相当一部分人,老是与年龄别着过。

    童年时一味学习和培训,没有玩乐和游戏。

    少年时就少年老成,事事“温良恭俭让”。

    青年时秉承先立业后成家,埋头工作,错过了纯真情爱和飞扬青春。

    中年时却对事业不够执着,老惦记去补情爱课。

    老年时却又不愿一辈子白活,又想壮心不已。

    他一生始终是逆规律而动,童年、少年和青年就没有真正体验过人生,中年、老年又纠结于想补之前缺失的体验而苦闷不堪。

    自己别着年龄过,那也只是自个的事,无伤大雅。

    遗憾的是,人的错误思维模式一旦确立,就不会只对内作用于自己,还会自然不自然地作用于外界。

    表现出来的,就是他们试图让别人也别着年龄过。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多的人际冲突,都源自于此。

    我印象中,中学阶段学校与男生很重要的拉锯战是在头发的尺寸上。

    当时港台明星正火,许多男生模仿留着三七分、蘑菇头,自我感觉很“帅”、很“酷”。

    关于头发的长与短,在美丽而纯净的校园里,成为班主任与学生每月每星期甚至每日的旷日持久的斗争。

    有时候学校还会把家长拉进战团,耗口舌耗时间耗精力伤感情,最后没有哪一方完全取得胜利。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年因留长发与学校、父母掰扯不休的男生,现在能自我做主了,还留长发吗?

    几乎全不留了,坚持留的万中无一。

    再看港台明星,即使帅如刘德华、郭富城,进入中年后也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把头发剪短了。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人年纪大了以后,脸型、发质、肤色都驾驭不住长头发了。留长发不但不会给“帅”、“酷”加分,反而会减分。

    换句话讲,长头发对颜值要求太高了。男性适合留长头发的时间跨度屈指可数。

    可能有人要反问,怎么现在还是有高晓松、齐奏、刘欢、迪克牛仔、周华健留着长发啊。

    提这个问题,在逻辑推导上有两个陷井。

    第一个,他们都是演艺界人士,他们对自我形象考量的出发点,更多的是舞台表现力。而舞台与生活表现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第二个,他们都是属于实力派的,不是偶像派的。实力派只需彰显自己的个性让公众记住,形象好不好看、公众喜爱不喜爱不是重点。

    并且,恕我直言,上述几位大叔再把头发修短,恐怕也不会好看到哪里去。反倒是留着长发周围参照对象少,比较看不出美丑。

    而偶像派就不太敢这样,以飘飘长发出道的F4现在不都剪短了。

    我想,以后我的小孩长大了要留长发,只要不与学校的规范根本抵触,我大力支持,让他充分体验一把青春的飞扬又何妨。

    我们由留长发这一事也可看出,试图让别人别着年龄过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让我们一起自警,自己不别着年龄过,也不让别人别着年龄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龄让干啥、你就干啥的人生才睿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kl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