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民以食为天。
除夕夜那顿“年夜饭”,更是各家各户一年之中的一件比天还大的一件事情。
赶鸭子上架,作为家里唯一一个可以弄几个像样小菜的俺,一年之中最忙的时候,就是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就开始准备的那桌年夜饭。
从拉菜单,准备食材,一直到把四六八碟,陆陆续续地摆到餐桌儿,考验的早已不仅仅是体力的问题了。
趁年夜饭前的那挂鞭炮,还没点响,喘口气的功夫,先把朋友圈里,各家各户晒在“圈子里”的“年夜饭”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从前往后从后向前欣赏了一遍。
大年三十晚上那会儿,光顾着忙乎自己家餐桌上那几个菜了。用脚不沾地儿手蹬脚刨毫不为过。
哪还顾得上对别人家那一桌桌的“大鱼大肉”过分认真,充其量,算是“浏览浏览”。
就这,也只能是站在灶台前,趁锅里的吃食处在“咕嘟咕嘟”的状态,才抽空摸过闲置了好一会儿的手机,匆匆忙忙地划拉一下朋友圈,瞄上一眼诸位美食大咖们的杰作。
主要是看个大概,好在为自己餐桌上饭菜的加减,提供个借鉴。顺便再咽一下下口水,解解馋。
做美食,我是认真的,餐桌上的四六八碟儿,只吃不晒之前,一直觉得那个“望梅止渴”是糊弄小孩子的。
如今,我信了。隔着屏幕,再瞅瞅里面的吃食,倒是不一定解饿,但是,抵挡肚子里面那一阵紧似一阵“咕噜咕噜”的叫声儿,貌似管用。
当然,此时“抄抄作业”也不会有人,因为“版权”的归属问题,跟俺较劲儿。天下所有的吃货们都懂,关于吃,大可不必去在意谁抄袭谁。
毕竟,“天下美食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连“抄”都不会,那你可真就“啥也不是”了。
我这个不算是一个名符其实吃货的吃货都知道。到小吃铺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实在不知道点什么菜,你大可不必装模作样地翻开菜单儿,费劲吧啦地浪费时间,去琢磨那些你一定整不明白的“馆子菜”。
因为,不看菜单挺好,一但翻开菜单,你可能更特么地纠结。
还不如回头回脑地“抄抄作业”,“傻子过年看界壁儿”。最好的办法,就是观察旁人那张嘴,通过他们吧唧嘴的“分贝”,以及上下嘴唇子的“张合度”,仅此而已,完全够用。
扎着围裙,戴着我那顶“尘封已久”了的“行政大厨”的帽子,穿梭于里外屋。
不算从昨天晚上就已经开始的食材准备,单单从进入到实际操练阶段的那一刻开始,早就数不清,这样的“穿梭”,统共有多少个来回儿了。
此时,属于自己家的这桌儿“年夜饭”,还在“现在进行时”。
不管怎样,趁着锅里的香味儿和热气儿,还在一阵一阵的顶得锅盖,发出“扑腾腾、扑腾腾”那悦耳的响声儿。我和妻子都充满了期待。
妻子早早的就摆好了餐具,不时地为我这个“年夜饭”的“行政主厨”,关于下一步该如何摆盘儿,提供一条又一条的“合理化建议”了。
关于在朋友圈里晒,还是不晒这顿“年夜饭”的丰硕成果,妻与我统一共识的过程一点儿都不难。结果也出奇的一致。
只管吃,绝不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