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不知不觉,又到了完成写作打卡的Deadline。本周我准备了两个话题,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推迟一下《厦门挖沙记(2)》的档期,趁着股市最近比较火,把一些基金定投的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蹭蹭热度,看看我会不会成为下一只被风口吹起来的猪。
前情提示
在2017年通过阅读、学习和请教,我重新梳理了一下个人理财方面的知识框架以及家庭的财务状况,确定了后续的理财和投资的策略:逐步退出P2P,并将退出的资金持续的投入基金,进行基金定投。因为之前有两次成功的经验,所以在2018年股市下行的日子里,我还是一路坚持了下来。不过,在这一次的定投的过程之中,我还是有了很多新的体验;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要数标题里提到的券商指数基金。
根据之前调研的信息,我选择了主要通过场内交易的方式基金定投,场内选择的券商指数基金的全名是华宝中证全指证券ETF(512000)。在过去一年多的定投过程中,我对“恐惧”和“贪婪”有了更深的体会。
恐惧
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恐惧伴随了我很长的时间。造成恐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指数的走势,二是我的定投算法。
从下面这张2018年3月至今的512000的累计收益率和大盘的对比图上看,在2018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券商指数的走势是明显弱于大盘的。在去年的10月份,券商指数触底反弹,此后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过去一年的512000累计收益率曲线图 from 天天基金网 去年的最低点如果说指数走势偏低算是天灾的话,我的定投公式的设计就是典型的人祸。我选了一个用市净率的变化值做底数的加权算法,则是起到了恐惧放大器的作用。我的公式如下:
(n>0)
公式中的x代表投入的资金,y代表当时券商指数基金的市净率,n代表投资的次数。
最初设定这个公式的时候,我对2018年股市的预期是在3000~3600点之间震荡。如果股市如我预测的一般,这个n次方并不会有太明显的作(shang)用(hai),然而随着股市一路下行,这个n次方的杠杆作用日渐明显。
定投数据从我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基金净值的下跌,我需要投入的金额是持续增加的。如果说的1~2千元的投资额,我还可以不太在乎的话,在7月4日的6000多元的投资额确实是让我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当时间走到了8月6日的时候,面对单次13000多元的投资额时,我认怂了,把定投的策略调整为市值定增,这才把定投的资金需求降了下来。
我调整定投策略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券商指数在我最初设定的定投计划中的占比较小,约10%左右,单次13000多元的投资行为与最初的策略严重不符;其次,股市持续下跌,本次投入的13000多元已经接近之前投入的总和,之前投资的亏损接近20%,同时对于未来股市的走势的预期并不好,如果股市继续下跌,担心下次投入的数额再翻一倍。
不作死,就不会死。
贪婪
恐惧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券商指数就开始触底反弹。也可能是由于长期大幅度亏损的原因,我对于券商指数基金的净值也有些变得麻木了起来。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个指数基金居然出现了涨停板,紧接着出现了连续第二个涨停板,这个指数基金已经开始盈利了。
过去6个月的512000累计收益率曲线图 from 天天基金网当我发现盈利到达25%的时候,我突然开始后悔当时放弃了最初的策略,并按照原来算法进行了重新的测算。通过测算,我发现如果我一直坚持使用初始策略,会比调整策略多投入10万元;以3月1日的收盘价计算,使用初始策略会获得高达37%的收益,高于调整之后的30%。
短短数月,经历了的从大悲到大喜的过程,突然又让我有些患得患失起来,考虑是不是要卖出部分锁定收益。几经思量,觉得自己还是容易被情绪所影响,但是还是比较擅长坚持的,所以还是决定坚持之前的策略继续操作,并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止盈的目标。达到目标之后,就全部清盘。
写在最后
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我想最重要的我们需要明确我们盈利的方式,就像没有每个公司都需要有自己的商业模式一样。当我们明确了我们的盈利方式之后,我们就需要知道我们的盈利方式在什么条件下才会盈利。市场的变化总是会超出我们的预期,所以任何的盈利方式和策略也都是可能会失败的。
对于我而言,目前简单的坚持依旧是摆脱情绪干扰的最好手段,那就还是再继续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吧,赚该自己赚的钱就好了。
第73篇(73/1000),2019年3月2日,于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