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化碧波

作者: 恣意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7-12-13 14:56 被阅读107次

    1.《长城》

    这是一部中外合璧又充满虚幻和想象的电影,故事的主角是两个西方雇佣军,或者说冒险分子。他们为了传说的黑火药而来,却卷入了中国人和象征着贪婪的饕餮之间六十年一遇的攻防大战。

    故事的两条主线交错碰撞,发生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条线索是威廉及其同伴试图得到黑火药,而迅即脱身逃回去发大财,另一条线索是无影禁军与饕餮之间的大战。

    电影里除了宏大的场面、浓浓的中国风、反差明显的中西理念,和神秘玄幻而又有点恐怖的怪兽,就属让人眼花缭乱的无影禁军的战斗队形,以及各式各样的武器让人印象深刻了。

    宋代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朝代,四大发明里三项成果都在宋代,宋代也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生活很丰富的朝代,丝绸、瓷器、茶叶各项贸易非常繁荣,宋词广为流传,白话小说和说书人的流行,也使得市民生活极为丰富多彩。这样一部电影,架构在宋代的基础上,虚实结合,壮阔波澜,同时引出了火药,这一“跨时代”的武器。

    当然电影中中国人对火药慎用的理念,以及对于人性“贪婪不止”的思考也十分值得玩味。不过这不是电影的主题,只是在电影里一闪而过的东西。

    《长城》剧照

    2.火器

    中国的火药始于道家炼丹,据说火药发明以后,很快被用于军事斗争之中,最早使用火药武器是在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当时,地方割据势力在互相攻伐中,曾使用“飞火”攻城。“飞火”就是在箭杆上绑一个火药团,点燃引信后射出去。

    到了公元10世纪中后期,火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在唐朝至北宋时期,军队已广泛使用霹雳火球、火药箭、震天雷等火器。

    北宋初期的战场上,一群战士齐力牵动了大炮的拽索,炮梢猛地翻转过来,皮窝中的炮弹砰然弹出,直射敌方军阵。但这时抛射出去的并不是以往使用的沉重的石弹丸,而是一个用纸和麻皮裹成的圆球,外表还涂有沥青和黄蜡,此球落入敌方阵地,只听轰然一声巨响,随后一道火光腾空而起,并喷发出一股呛人的烟雾。

    这一场景在电影《长城》里也曾出现,在拯救被困的威廉最为急迫的时候,林殿帅选择抛射了火药弹。

    中国古代火器

    3.戚继光

    有明一代我国的军事技术,特别是武器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突破,而尤以在平倭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戚家军为最。

    戚家军是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在平倭战争中组织和训练起来的,他早年活跃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抗倭斗争中,晚年又驻守北疆,抗击袭扰中原的北部蒙古骑兵。

    他十分重视武器的创新和部队的训练组织。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军事著作,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军旅诗人。广为人知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两句诗句即为他所作,此外还有《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也广为流传。

    戚继光针对明军使用的刀在与对倭作战中经常被砍断的情况,研究改进,锻造出更胜一筹的戚家刀。同时结合当初倭寇流袭作战,攻城掠地,烧杀抢掠,机动性强的特点,改进作战队形,发明“鸳鸯阵”。“鸳鸯阵”每十二个人为一个战斗单位,有指挥,有后勤,有进攻武器,有防御武器,一经用于实战,效果倍增,沉重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

    此外,他和同时代的优秀将领俞大猷改进作战船只,将火炮放置于木船之上,在对倭作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还有其他火器、火炮等技术革新,不一而足。

    戚家军军纪严明,训练严格,战斗力强,终成一代传奇。至今东南沿海戚家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后代百姓为戚继光建的祠。

    嘉靖年间,皇帝下旨在登州修建“父子总督”和“母子节孝”两座牌坊,父子总督坊旌表戚继光及其父戚景通戚氏两代抗击倭寇之功,母子节孝坊旌表戚景通及其母闫氏守节尽孝之德。

    明末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国思良将,崇祯皇帝下旨在登州戚府建表功祠,纪念一代良将。

    鸳鸯阵

    4.教训

    中华民族是一个内敛谦逊、平和保守的民族,同时,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勤劳坚韧,不懈抗争的民族,智慧而不骄,勇猛而知止。这是民族的性格,也是我们老祖宗苦苦思索后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都讲求诸于己,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讲求德服甚于威服。

    好比那一道长城,好比慎用的火药,好比戚家军止于杀伐侵边的倭寇。

    因此长久以来,中国给人以柔弱不堪一击的印象,特别是近代以来囯势衰微,列强欺凌,尤以日寇烧杀抢掠大半个中国,直至攻破南京制造人间炼狱为最黑暗的时期。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懈,终究战胜了贪婪不止,野蛮残暴的侵略者。

    人性本贪恋,犹如饕餮,文明是知止,野蛮是骄纵,但历史上有多少文明败于或毁于野蛮。

    饕餮

    对于野蛮,或许文明就是自身的软肋。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威服也许效果更好。若以德服驱倭寇,一腔热血化碧波。与饕餮之战,就得用它们能理解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腔热血化碧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xww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