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读《京华烟云》,评旧时代女子的悲喜命运(一)《京华烟云》是台湾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一部小说,共分上中下三卷。
林语堂先生的作品,我除了零零碎碎读过他的一些散文外,还读了他的《品味悠闲的生活》和《苏东坡传》。在我读来,他的作品,笔调总给人一种温婉随意的舒适感。再深的苦难,再多的幸福,也是缓缓道来,不掺杂作者自己太多的想法,一切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比如《京华烟云》,作者的序言就很能体现这种风格,起初拿到此书时,一看序言我就喜欢这部书了。很短很有特色的《序言》:
“小说”者,小故事也。无事可做时,不妨坐下听听。
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因此与新近甚多“黑幕”小说迥乎不同。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赞词,亦非为新式生活做辩解。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
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都很有特色,透过每一个女性人物,我们能从中了解到那个时代方方面面的社会风气,社会现实,以及思想教育等。恕不尽言。在此,只选个别代表性人物加以欣赏。
读《京华烟云》,评旧时代女子的悲喜命运(一)一、嫁的凄凉,活得孤寂,死得悲惨的曼娘。
曼娘是《京华烟云》中林先生着墨颇多的一个人,大概除木兰之外就是她了。透过这个人一生的言行,经历,我们对旧社会现状,尤其是封建礼教,儒家思想在人的言行中的渗透程度会有非常深刻的感受。
曼娘“是在一个学究的父亲教养之下长大的,受到了一套旧式女孩子的教育。”
所谓旧式主要是指礼貌行为方面的教育,即“德、言、容、工”四个方面。林先生关于旧式礼教,具体对女子这几个方面的要求说得很详细。
真正让我对这种礼教认识深刻的还是后面曼娘的思想和言行。于她,这些旧式礼教已伸入骨髓,自然而然的成为她做人行事的准则,虽然在我看来未免有悖人性,但对她而言,却是天经地义的。
曼娘和平亚订婚后在曼娘父亲的丧礼之中,平亚要拉一拉曼娘的手,曼娘说得一段话:“平哥,天下事什么事都是有个规矩的,不错,我的整个身子也是你的,不过时候儿还没到,不要急躁。还有一辈子呢。”
如果说这一点话让我对曼娘的自尊自爱,恪守礼法还心存敬爱,甚至觉得那时的恋爱也挺好的,让人可以长久的享受那种似有似无,柳暗花明,九曲回肠的美好感觉。那么,紧接着曼娘的一句话让我有点担忧了。
在曼娘父亲丧礼上,来了几个和尚,其中有一个年轻和尚追踪曼娘,曼娘吓得大叫,回身疾跑时遇上平亚,惊吓中不觉间扑到平亚怀里。平亚将她送到屋里。晚上,“曼娘在暗中悄悄地自言自语说:“平哥,我是你的人了。””
一个拥抱,而且是无意中的一个拥抱,就认定了自己一生的归宿。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是多么不可思议!如果这还不算什么的话,那么,后来,当平亚病重,危在旦夕的时候,曼娘的决定,让我认识到封建礼教对于人的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到了极点。平亚病危,曾太太想让曼娘和平亚成亲,以此冲喜,当桂姐把这个意思委婉的说出来时,看曼娘的反应:
曼娘毫不犹豫,立刻说:“万一有什么不幸,你想我还会再嫁人吗?他们家对我这么好。我若不感恩图报,我就不是个人了。”她脸上十分严肃,接着往下说:“奶奶我告诉您我心里的话。活着,我是曾家的人;死了,我是曾家的鬼。”
这就是曼娘,她对于给自己可能命不久矣的未婚夫冲喜这件事,觉得天经地义,她是从骨子里认可的,你若不叫她这么做,她才更痛苦。即便我们是命运之神,也不能阻止她和一个命悬一线的人去结婚。要想改变她的命运,就只能让病危的平亚好起来,让曼娘和他结婚。不然,冲不冲喜,只要平亚死了,她就会孤老终生!
果不其然,平亚由于病重期间吃了粘粽,转眼间丧生。曼娘做了一个礼拜的形式上的妻子后,成了寡妇,领养了一个儿子,深居简出,开始过自己漫长而孤寂的一生。当然,事实上,从时间的长短来说,曼娘的一生并不漫长。因为日本人很快进村了,丧心病狂的日本人见人就杀,奸淫掠夺,无恶不作,曼娘在日本人来之前已先上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