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潜夫论》卷28梦列诗解3见瑞修德其福必成见妖戒惧祸转为福

《潜夫论》卷28梦列诗解3见瑞修德其福必成见妖戒惧祸转为福

作者: 琴诗书画 | 来源:发表于2022-05-18 18:05 被阅读0次

潜夫论》卷28梦列诗解3见瑞修德福必成见妖戒惧祸转为福

题文诗:

梦或甚,显而无占,或甚微而,有应何也?

曰本所谓,梦者困不,了察之称,懵愦冒名.

故不专信,以断事.计事,起而行之,

尚有不从,,亦可必乎?惟其时有,

精诚之所,感薄神灵,之所告者,乃有占尔.

是故君子,之异梦也,非妄而已,必有事故.

而其小人,之異夢也,而已,時有禎祥.

是以武丁,获圣,而得傅说,二世也,

梦白虎而,灭其封.奇异之梦,多有故而,

少无.今一寝梦,或屡迁化,百物代至,

而其主不,能究道之,故占,有不中也.

非占之罪,乃梦者过.或言梦审,说者不能,

连类传观,故其善恶,有不验也.非书之罔,

乃说之过.故占梦之,难者读其,书为难也.

夫占梦必,谨其变故,审其征候,内考情意,

外考王相,吉凶符,善恶之效,庶可见也.

且凡人道,见瑞修德,福必成,见瑞纵恣,

福转为祸;见妖骄侮,祸必成,见妖戒惧,

祸转为福.故太姒有,吉梦文王,不敢康吉,

祀于群神,明堂,并拜吉梦.修省戒惧,

闻喜若忧,故能成吉,以有天下.叔郭,

梦见蓐收,赐之上田,自以为吉,囚史嚚,

令国贺梦.闻忧而喜,故能成凶,以灭其封.

易曰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凡有异梦,

感心以及,人之吉凶,相之气色,无问善恶,

恐惧修省,常以德迎,乃其逢吉,天禄永终.

【原文】

梦或甚显而无占,或甚微而有应,何也?曰:本所谓之梦者,困不了察之称〔1〕,而懵愦冒名也〔2〕。故亦不专信以断事。人对计事〔3〕,起而行之,尚有不从〔4〕,况于忘忽杂梦〔5〕,亦可必乎?惟其时有精诚之所感薄,神灵之所告者〔6〕,乃有占尔。

【注释】

〔1〕“了”为“憭”之假借。说文云:“憭,慧也。惛,不憭也。”一切经音义廿一引作“不了”。后汉书孔融传:“小而聪了。”亦以“了”为“憭”。○铎按:“困”谓困倦,俗字作“困”。后汉书耿纯传:“昨夜困乎?”即此义。梦本于昏睡中蒙胧得之,故为“困不了察之称”,而亦“懵愦冒名”也。

〔2〕说文云:“儚,惛也。●,不明也。”“懵”盖“●”之别体。尔雅释训云:“儚儚、洄洄,惛也。”释文:‘“儚儚”字或作“●”,“洄洄”本或作“●”。’说文引尔雅:“●●●●”,本书救边篇又作“徊徊溃溃”。“懵溃”即“●●愦愦”,今尔雅脱“愦愦”。详救边篇注。○铎按:“懵愦冒”三字平列,皆惛乱不明之意。“冒”与“眊”声近,汉书息夫躬传:“愦眊不知所为”,“愦眊”谓昏愦眊乱也(师古注:“愦,心乱也。眊,目闇也。”分二义,失之)。“懵愦冒名”即“懵愦冒之名”,犹潜叹篇“幽隐囚人”、班禄篇“奢夸廓人”及俗语“细微末节”、“宽洪大量”之类,皆以三同义字为定语耳。

〔3〕○铎按:“对”字无义,疑当作“讨”。说文:“讨,治也。”与“计”义相近,故连言。讨、对形近易误,广雅释诂三:“讨,治也。”本说文,今本“讨”讹为“对”,是其比。〔4〕○铎按:广雅释诂三:“从,就也。”谓成就也。〔5〕忘,读若“怳”。老子云:“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为忽怳。”淮南子原道训云:“骛怳忽”,高诱注:“怳忽,无之象也。”礼记祭义云:“夫何慌忽之有!”管子水地篇云:“目之所以视,非特山陵之见也,察于荒忽。”汉书司马相如传云:“轧物荒忽”,张揖曰:“不分明之貌。”史记作“洸忽”。庄子至乐篇云:“杂乎芒芴之间。”怳、慌、荒、洸、芒、忘义并通。〔6〕吕氏春秋精通篇云:“今夫攻者,砥厉五兵,侈衣美食,发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乐,非或闻之也,神者先告也。身在乎秦,所亲爱在于齐,死而志气不安,精或往来也。”此所言即其义。淮南子天文训云:“阴阳相薄感而为雷”,高诱注:“薄,迫也。感,动也。”

【原文】

是故君子之异梦,非妄而已也,必有事故焉。小人之異夢,非1〕而已也,時有禎祥焉〔2〕。是以武丁梦获圣而得傅说〔3〕,二世梦白虎而灭其封〔4〕。

【注释】〔1〕“■”舊作“桀”。○铎按:“■”隸變作“乘”。此“■”字若不誤為“桀”,則後人亦必改為“乘”矣。〔2〕“祯”旧作“真”,据程本改。礼记中庸云:“必有祯祥。”○铎按:“事故”与“祯祥”疑当互易。下文“武丁梦获圣”承“祯祥”言,“二世梦白虎”蒙“事故”言也。〔3〕楚语。

梦得傅说《史记》卷3《殷本纪》102页:“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商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因此商也称殷,整个商代,也称商殷,或称殷商),而未得其佐。”“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百官)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犯法服劳役的人),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4〕“灭”字旧脱,据何本补。事见史记秦始皇纪。“封”犹“邦”也。○铎按:“灭其封”亦见下文。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

(资治通鉴·秦纪·秦纪二:原文: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水,沈四白马。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及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于吾。吾欲易置上,更立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乃使郎中令为内应,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兵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馀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早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阎乐归报赵高。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乃立子婴为秦王。以黔首葬二世社南宜春苑中。

译文:二世梦见一只白虎咬他的左骖马,并把马咬死,但因此心中闷闷不乐,颇觉奇怪,便询问占梦的人。占梦人卜测说:“是泾水神在作祟。”二世于是就在望夷宫实行斋戒,想祭祀泾水神,将四匹白马沉入河中。并为盗贼的事派人去责问赵高。赵高愈加害怕,即暗中与他的女婿咸陽县令阎乐、他的弟弟赵成商议说:“皇上不听规劝,而今情势紧急,便想加祸于我。我打算更换天子,改立二世哥哥的儿子子婴为皇帝。子婴为人仁爱俭朴,百姓们都尊重他说的话。”随即命郎中令作为内应,诈称有大盗,令阎乐调兵遣将去追捕,同时劫持阎乐的母亲安置到赵高府中。又派阎乐率领官兵一千多人来到望夷宫殿门前,将卫令仆射捆绑起来,说:“大盗进里面去了,为什么不进行阻拦?”卫令道:“宫墙周围设置卫后,防守非常严密,怎么会有盗贼敢溜入宫中啊!”阎乐就斩杀了卫令,带兵径直闯进宫去,边走边射杀郎官和宦官。郎官、宦官惊恐万状,有的逃跑,有的抵抗,而反抗者即被杀死,这样死了几十人。郎中令和阎乐于是一同入内,箭射二世的蓬帐、帷帐。二世怒不可遏,召唤侍候左右的卫士,但近侍卫士都慌乱不堪,不上前格斗。二世身旁只有一名宦官服侍着,不敢离去。二世入内对这个宦官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呀,竞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宦官道:“我不敢说,所以才能保全性命;倘若我早说了,已经被杀掉了,哪里还能活到今日!”阎乐这时走到二世面前,数落他说:“您骄横放纵,滥杀无辜,天下人都背叛了您,您还是自己打算一下吧!”二世说:“我可以见到丞相吗?”阎乐道:“不行!”二世说:“我希望得到一个郡来称王。”阎乐不准许。二世又道:“我愿意作万户侯。”阎乐仍不答应。二世于是说:“那么我甘愿与妻子儿女去作平民百姓,像各位公子的结局那样。”阎乐道:“我奉丞相的命令,为天下百姓诛杀您,您再多说,我也不敢禀告!”随即指挥他的兵士上前。二世就自杀了。阎乐回报赵高,赵高便召集全体大臣、公子,告诉他们诛杀二世的经过情形,并说道:“秦从前本是个王国,始皇帝统治了天下,因此称帝。现在六国重又各自独立,秦朝的地盘越来越小,仍然以一个空名称帝,不可如此。应还像过去那样称王才合适。”便立子婴为秦王,并用平民百姓的礼仪把二世葬在了杜县南面的宜春苑中。)【原文】

夫奇异之梦,多有故而少无为者矣〔1〕。今一寝之梦,或屡迁化,百物代至,而其主不能究道之,故占者有不中也。此非占之罪也,乃梦者过也。或言梦审矣,而说者不能连类传观,故其善〔2〕恶有不验也。此非书之罔,乃说之过也。是故占梦之难者,读其书为难也〔3〕。

【注释】

〔1〕○铎按:“为”与“谓”同。“无谓”见史记秦始皇纪。〔2〕“善”字旧脱。〔3〕晏子春秋杂下:‘占梦者曰:“请反具书。”’汉书艺文志杂占类:“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甘德长柳占梦二十卷。”隋书经籍志五行类:“京房占梦书三卷。”

【原文】夫占梦必谨其变故,审其征候,内考情意,外考王相,即〔1〕吉凶之符,善恶之效,庶可见也。

【注释】〔1〕“即”与“则”同。(差不多)

【原文】

且凡人道见瑞而修德者,福必成,见瑞而纵恣者,福转为祸;见妖而骄侮者,祸必成,见妖而戒惧者,祸转为福〔1〕。是故太姒有吉梦,文王不敢康吉〔2〕,祀于群神,然后占于明堂,并拜吉梦。修省〔3〕戒惧,闻喜若忧,故能成吉以有天下〔4〕。虢公梦见蓐收赐之上田,自以为有吉,囚〔5〕史嚚,令国贺梦〔6〕。闻忧而喜,故能成凶以灭其封。

【注释】

〔1〕吕氏春秋制乐篇:‘汤曰:“吾闻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至。妖者,祸之先者也。见妖而为善,则祸不至。”’治要载桓谭新论云:“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逢明主贤臣智士仁人,则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故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2〕○铎按:尔雅释诂:“康,乐也。”晋语一:“抑君亦乐其吉而备其凶?”“康吉”即“乐其吉”也。或以“吉”字属下读,非。

(太姒,姒姓,有莘国(今陕西郃阳县东南)人,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3〕“省”旧作“发”。〔4〕御览八十四引帝王世纪云:“文王自商至程,太姒梦见商庭生棘,太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之于阙闲,梓化为松柏柞棫。觉而惊,以告文王。文王不敢占,召太子发,命祝以币,告于宗庙群神,然后占之于明堂。及发并拜吉梦,遂作程寤。”按程寤解出周书,今亡,御览及艺文类聚多引之。〔5〕“囚”旧作“因”。

(蓐收,又名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金神、秋神、西方之神、天之刑神,五行神之一。少昊之子及其辅佐神。)(虢叔,又称虢公,季历第三子,周文王之弟,周武王之叔,西周初年由周武王封于西虢(一说东虢),虢叔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就以郭为姓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史嚚:春秋时虢国史官。名嚚。主张轻神重民。提出“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认为“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统治者德厚就能保天下,德薄就要失天下。预言德薄而依靠神的虢国将要灭亡。)〔6〕晋语。○铎按:晋语二无“赐上田”语。神赐虢公上田,事在周惠王十五年,即鲁庄公三十二年,周语、庄三十二年左传并载之。此文盖合二事为一。

【原文】

易曰:“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1〕。”凡有异梦感心,以及人之吉凶,相之气色,无问善恶,常恐惧修省,以德迎之〔2〕,乃其逢吉〔3〕,天禄永终〔4〕。

【注释】〔1〕系辞下传。○铎按:系辞云:“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此节引其文。〔2〕易震象曰:“君子以恐惧修省。”淮南子缪称训云:“身有丑梦,不胜正行。国有妖祥,不胜善政。”〔3〕书洪范云:“子孙其逢吉。”○铎按:马融注:“逢,大也。”此文本周语。周语:“道而得神,是谓逢福”,韦昭注:“逢,迎也。”上文云:“以德迎之”,则知节信“逢吉”之义当与韦同。〔4〕论语。○铎按:尧曰篇首章之语,伪古文尚书入之大禹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潜夫论》卷28梦列诗解3见瑞修德其福必成见妖戒惧祸转为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yxx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