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今年实惨!
在国外疫情还未稳定时正常举办不说,各路大牌导演纷纷跳票,导致入围的电影都毫无热度,只有部分影评人和影迷买单。
除了前几日蒂尔达·斯文顿拿下终身成就奖与大魔王同框掀起了一阵高潮后,就连许鞍华今日拿下终身成就奖也都鲜少人知,不过内地看许导演作品的人本来就不多。
凯特·布兰切特与蒂尔达·斯文顿 凯特·布兰切特与许鞍华那么为什么威尼斯明知道线下举办是冒险之举,仍然要一意孤行呢?
制作一部好电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马丁·斯科塞斯说过:“没有导演不想让自己的电影在大银幕上播放。”
的确,谁不想去电影院看电影呢?
可当一个艺术成为一种商品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其买单,而同样的,电影节的意义便是如此,为所有艺术佳作打开一条大门,让更多人了解并深入电影的魅力。
所以在这里要为所有认真拍电影的艺术家们鼓掌!!!
但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也不是没有高光时刻,首先能把凯特·布兰切特请过来就已经足够有排场了。
大魔王前两年刚去戛纳当了个主席大人,现在又跑到威尼斯来秀一波了,凭什么她能够让戛纳和威尼斯纷纷抛出橄榄枝?
原因有三,第一是她的星光和人格魅力太强大,无论走到哪儿,都会有不间断的闪光灯;
第二,论时尚艺术,大魔王也是首屈一指的“毯霸”,几乎不出错,并且还能够同样一套衣服换着搭配,既好看又不铺张浪费;
第三,谁叫人家实力爆表,演技一流呢?当演员能够到这个份上,全世界也找不到几个,两座奥斯卡奖杯,7次提名,也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
今年她再度发声,留下这句经典名言:“谁说长得好看的人没有实力和内涵?”
知道啦!说的就是你自己,可就是这份自信和霸气让所有影迷爱得死去活来,彻底臣服在她高贵冷艳还逗比的人格魅力下,弯成一盘蚊香。
我几乎看了她所有电影,讲真,很难相信在这么高辨识度的情况下,她的表演还能打动你,想当年大魔王未成魔,影迷都把她称作“少爷”来比喻她的英姿飒爽(很多新影迷估计还不知道这个称号吧!)
那时她就已经是个“戏疯子”了,很多类型迥异的电影都留有她的痕迹,而在她早期作品中,我最爱的还是这一部——《疾走天堂》。
这是一部凯特容易被遗忘的冷门佳作,相较于她后期的《蓝色茉莉》、《卡罗尔》、《飞行家》等片,《疾走天堂》中的她保留了英气和锐气,也多了一些女孩般的稚气和温婉。
她总是能够让个人魅力和角色融为一体,并将角色吞没在身体之中,这样的人,我们姑且称之为“生来就该成为一个演员”。
但《疾走天堂》打动我的真正原因是汤姆·提克威的感性唯美形态。
我们在其作品里能够多次感受到这样的形态,如《香水》,如《云图》,再如《罗拉快跑》。
《香水》 《云图》 《罗拉快跑》而《疾走天堂》和上述几部作品最不一样的,是一种悲怆而失控的浪漫在隐隐作祟。
我一直认为汤姆·提克威具有很强烈的电影先锋意识,通过美学和视听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古典文学和现代电影的结合体。
《香水》的高难度文学还原已让人为之沉迷,《罗拉快跑》却用蒙太奇视听系统证明了电影的可创新价值。
《香水》《疾走天堂》却是最具唯美形态的,它将理性语言完全打碎,把浪漫和爱情上升到一种极致。
可是在故事背后,却隐藏着自由和罪恶的悲怆。
加之凯特无与伦比的银幕魅力,这部电影就像一首诗和古典乐的交汇,菲莉芭是那首音乐,人生起伏不断,却充满着危险的未知感。
菲利普则是那首诗,因为爱上一个人,所以用尽全身力气。
菲莉芭和菲利普,原本只是陌生人,却因为一眼,就要冒险一生。
诚然,我们还容易忽略故事的创作者,他的名字足以响彻影史,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如果我们把《红》《白》《蓝》三部曲以及《两生花》代入到《疾走天堂》的视角,那么你会发现创作者本身的个性和思想决定了故事的风格和厚度。
而汤姆·提克威用它写意化的手法再度极致化,两者达到精神的统一,正如男女主角的际遇与爱恋,在一场蓄意谋杀中展开,又在一场追捕逃杀中结束。
可这终究是一个爱情和自由至上的故事,被包裹在一场爆炸案之中。
菲莉芭是那个凶手,也是她一生负罪的开端,她的丈夫因吸毒死亡,她的学生同样因为吸毒而失去生命。
而当她发现背后的毒贩是一家大型公司的老板后,她寻求当局警察的帮助,可警察多年来毫无回应。
于是她决定自己动手,准备用炸弹炸了那该死的王八蛋。可没想到炸弹阴差阳错被拿走,最终炸死了四条无辜的生命。
当菲莉芭听到这个消息后,她的负罪感注定伴随一生,然而当她发现警察局长和毒贩是一伙时,所有的困惑和自由都化作无奈的长叹声,他们通过审讯来磨灭所有的佐证,也通过审讯来折磨一个女人的身心。
我们本以为故事会是一段传统模式的自我救赎之路,却在菲利普那一眼后,彻底打碎了我们的构想。
那一眼,似乎凝固在了时空之中,永远都不会融化。菲利普只是一个普通的警察,父亲曾是警察局长,如今他接过衣钵,内心毫无波澜。
而当审讯中他为菲莉芭翻译时,他才发现,爱上一个人,只需要那深切的一秒钟。
这样的设定难免会突兀,或者令人难以信服,可是我却感知到了菲利普心中强大的情感支撑点。
杜鲁门·卡波特曾在《冷血》中建立了一个自我与罪犯的联系点,当你深入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时,一种隐藏的失控情绪会被放大。
而菲利普正是那个失控之人,说他一见钟情也好,说他被眼前这个女人感到惋惜和怜悯也好,他的情感在那一眼已被透析,仿佛生命找到了归属。
于是他决定冒险,完美计划了一出逃狱。
逃狱的过程犹如走钢丝般令人心惊胆战,但菲利普用临危不乱和临机应变化解了所有的危险。
只是,他们彻底沦为了一对亡命鸳鸯。
这仍然是一部结局透明的电影,可我们却忍不住想要追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流浪,哪里才是家园?哪里才是自由?
对于菲莉芭而言,自由已荡然无存,她的命运已经被罪恶缠身,当她听到菲利普在教堂深情表白时,她的绝望已经挣脱了枷锁,在疾速冲向自由的边界。
而对于菲利普而言,爱上一个人,便是自由,他无谓自己的命运,也无畏危险的境遇,他只渴求爱上一个人,倾其所有去爱她。
事实上,他做到了,父亲如此理解他,还是放开了他的怀抱,菲莉芭如此希望他离开,却仍然骗不了自己,生命的决堤,他们需要用爱来化解孤独的险境。
最终,他们找到了那座伊甸园,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自由。
当昏黄的意境扩散定格时,犯罪的亚当和夏娃成全了彼此的爱恋和依赖,他们为爱而生,亦为爱而死。
最后被警察所包围时,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冲上了直升飞机,把自由开往天堂的边际。
直到最后,电影名和主题才相互呼应,没人知道结局,也没人想知道结局。
感性的提克威和基耶斯洛夫斯基没有阐述事情的末了,更没有突出罪恶的人心。
他们只把爱情当做唯一的救赎和新生,或许太理想主义,或许太不符现实,但为了那座伊甸园,一切都值得重新来过。
自由多可贵,人人都将为其而战斗,而牺牲,而奋不顾身,爱情更不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