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 木易枯茙 | 来源:发表于2020-05-30 22:25 被阅读0次
    《高效PDCA工作术》

    作者:[日]富田和成,日本特大金融科技平台CEO,畅销书作家,PDCA控。

    ●PDCA是企业强有力的管理模式

    作者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吗?讲了一堆假大空的话就有了这种“如果”

    说到这里,如果各位读者的思路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相信此书的目的也就达成了一半。

    5.觉得问题改善了便可以万事大吉

    关于PDCA中的A,一般人都把它翻译成日文的“改善”,我却宁愿把它翻译成“调整”。我不希望大家只一味地强调“改善”,而忽视了对自己能力的“拓展”。

    ●充分认识PDCA的规模效应

    所有PDCA不仅包含自身上一层面的PDCA,同时也包含将其自身细化的下一个层面的PDCA。

    ●从事券商时期实际经历过的高效PDCA工作术

    只要持之以恒,每天坚持运转PDCA,数年之间的差距转眼间就会不复存在。

    ●越深入就越让人感到其乐无穷

    让人感到焦虑、疑惑、踌躇不前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做的努力是否值得(方向不明确)·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做法是否应当继续(手段不明确)

    不弄清楚这些事情,就无法激起内心的热情。处在这种情况下的人,遇到问题也没有勇气主动解决。

    ●何为高效PDCA工作术?

    制订计划,具体实施,成果验证,重新调整。一个循环结束后的成果产出,成为下一个循环的改善方案,或者叫作拓展方案。

    这一方案反映在下一个循环当中,同时开启了新一轮的计划、实施、验证和调整。

    1.计划(PLAN)

    目标制订得越具体,目标与当前所处位置之间的距离就越明确。距离明确了,未来一年中应当付出的努力,即必须解决的课题,或者应当采取的路径就会越清晰。

    4.调整(ADJUST)

    通常第四个阶段被称为“改善”或者“行动”(ACTION)阶段,本书则把这一阶段称为“调整”(ADJUST)阶段。

    调整方案,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种类。·对总体目标的调整·对实施计划的大幅度调整·对解决方案以及具体措施的调整·不需要调整

    ●步骤一 定量化目标管理(设定KGI)

    1.设定目标的截止日期

    2.目标的量化管理

    大忌,自省

    如果不设定具体日期,很容易使人产生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结果胜负成败只能靠碰大运。

    3.尽可能将目标具体化

    理想的目标值通常应当是一到三个月。

    这个期限,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团队的成长都给予了充分的时间(当然那还要取决于目标的具体内容)。通常认为,这期间环境不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更有利于制订出行动计划。有利于制订行动计划,同时意味着能够始终使团队保持高涨的热情。

    ●步骤二 找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就要对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

    ●步骤三 制订课题、提出解决方案

    目标与现状明确之后,就要制订课题,提出解决方案。

    理想的结果是,制订出的课题准确无误,并且没有丝毫的遗漏。

    计划阶段能否保证PDCA高效运转,完全取决于对事物的整理是否全面,对现状的分析是否透彻(这部分内容将在第三章应用篇中加以说明)。

    ●步骤四 将课题按照优先顺序排列,锁定三个主要课题

    在决定“暂时搁置”事项的同时,将“务必实施”的课题排列出优先顺序。

    其中应当遵循的标准有以下三点:

    整体效果(IMPACT)、所需时间以及能否轻松参与。

    1.整体效果(IMPACT)

    PDCA原本就是一个假说思维的过程,一旦发觉假说条件不成立,那么只要改变条件重新制订课题即可。

    如何排列优先顺序?

    对于那些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的人,就需要争取得到外部的协助,通过同事之间的交流赋予其开启工作热情的钥匙。或许也可以考虑将其排除在团队之外。

    ●步骤五 课题的KPI指标化

    凡事不可面面俱到。应当突出重点,掌握轻重缓急,这一点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就必须对众多的事物排列出优先顺序,这其中所包含的建设性意义不言而喻。

    ●步骤六 制订解决方案,达成KPI指标

    之所以把它们称为“最重要KPI指标”,是因为它们就如同一个子目标,在这个子目标实现的那一瞬间,总体目标便可以大大地向前推进。它们在所有KPI指标当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个“最重要KPI指标”,或许不需要每天验证,但至少也应当把它写下来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天加上一些批注以示对它的特殊关照。

    考虑到以后还有验证的机会,有时即使对解决方案没有足够的信心,也应尽快实施并对结果进行及时验证。这时一旦发觉假说不成立,就要控制风险防止进一步造成致命的伤害。

    这种PDCA的思维方式,与内田和成先生所著畅销书《BCG视野:假说驱动管理的魅力》(东洋经济新报社出版),以及埃里克·莱斯所著《精益创业》(日经BP社出版)的思想极其相似,他们都主张只要感觉到“某种可能”的存在,就应该立即验证以探求究竟。

    ●步骤七 将解决方案按优先顺序排列

    PDCA循环重点是保持课题的运转,其间首先应当保证“最重要KPI指标”课题的运转。在此基础上,如果有精力,或者认为有必要采取其他措施,根据需要还可以随时追加解决方案。

    ●步骤八 将计划可视化

    如果由一个团队共同运转PDCA循环,团队成员就应当对计划制订的全过程实现共享。根据以往的经验,当计划者与执行者不是同一人物时,经常会出现在执行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方案被突然摆放在面前的尴尬局面。执行者的情绪决定团队的执行力度,不能有半点疏忽。

    另一方面,如果是个人运转PDCA循环,就要力求将解决方案“可视化”。在此我建议,应当把KPI指标写在纸上,贴在四周显眼的位置。

    应用提示二:暂时脱离PDCA框架的束缚思维导图的基本目的,是对课题进行梳理。

    作为参考,目前使用的思维导图软件多为XMind公司出品的XMind软件(一款商业思维导图软件)。此软件可同时在Windows和Mac程序上运行,非常适合公司年轻职员使用。

    ●因式分解决定PDCA的速度与深度

    “公式符号”

    “逻辑树”

    5.促使PDCA循环快捷深入

    只看到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落差,很容易让人感到失望,以致放弃对目标的追求。如果将目标拆开分解你就会发现,那巨大的落差不过是一级一级小小的台阶堆砌的结果。因式分解,是将眼前的壁垒敲打成碎片的最好工具。

    ●要领二 深度挖掘、追究原因五次

    逻辑思维的另一个基本概念,是因式分解当中存在着的两种不同的逻辑树形,一种是反复强调“WHY”(原因)的WHY树形,另一种是反复强调“HOW”(如何)的HOW树形。

    在查找原因时,就要反复追问并且回答“为什么(为什么不行?/为什么能行?)”的问题;在寻求解决课题或者解决方案时,就要反复追问并且回答“如何”(如何组织/如何实现?)的问题。

    ●要领五 简单课题按照“质×量”分解

    到了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更深层次,依旧按照MECE原则分类的窍门,便是按“质×量”的分解方法。

    应用提示二:暂时脱离PDCA框架的束缚思维导图的基本目的,是对课题进行梳理。

    作为参考,目前使用的思维导图软件多为XMind公司出品的XMind软件(一款商业思维导图软件)。此软件可同时在Windows和Mac程序上运行,非常适合公司年轻职员使用。

    思维导图既是因式分解的工具,同时也是PDCA的参考记录。

    ●步骤五 确认落实的同时逐步推进具体任务

    为了提高实施环节的运转速度,有必要在实施阶段对具体任务“TODO”的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具体地说,每天至少确认一次落实情况,理想状态是每天确认数次。例如,早上开始工作前应当准备好当天具体任务“TODO”的任务单;白天随时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核实,如果进度缓慢就应设法提高速度;对于持续型具体任务“TODO”,则应当按照“持续改进记录表”确认每一天的达成率。

    ●解决方案与“行动措施”(DO)和“具体任务”(TODO)的区别

    分解解决方案的结果是DO(行动措施),分解DO(行动措施)的结果是TODO(具体任务),每分解一次,条目的数量都会有所增加。

    之所以要将行动措施分为“DO”和“TODO”两个部分,是因为,如果仅仅停留在“DO”的措施阶段,多数情况下很难保证计划措施的具体落实。

    无法实施案例之二 未能落实到具体任务

    自省,深有感触

    阅读商务书籍很有刺激性。受此启发,人们有时会有所感悟,觉得其中的内容也可以作为自己的课题。但是感悟归感悟,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合上书以后却拿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无法实施案例之三 唯恐结果失败

    勇于尝试,敢于失败,这就是所谓“行动优先”的理念。因为有了失败,才使得假说的精度不断提高。相反,假说因修正而存在,因为有了修正环节才使得假说有了保障。

    ●步骤四 将行动措施“DO”落实为具体任务“TODO”

    把行动措施“DO”落实为具体任务“TODO”,就是将行动措施分解,这样实施起来不至于迷失方向。其中首要的一点,便是设定具体任务的日期期限。以往正是因为没有设定日期期限,行动措施“DO”才时常被搁置。

    ·WHO(谁)·WHOM(对谁)·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HOW(怎样)·HOW MANY(多少个)·HOW MUCH(多大程度)

    ●步骤五 确认落实的同时逐步推进具体任务

    为了提高实施环节的运转速度,有必要在实施阶段对具体任务“TODO”的落实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具体地说,每天至少确认一次落实情况,理想状态是每天确认数次。例如,早上开始工作前应当准备好当天具体任务“TODO”的任务单;白天随时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核实,如果进度缓慢就应设法提高速度;对于持续型具体任务“TODO”,则应当按照“持续改进记录表”确认每一天的达成率。

    具体任务“TODO”管理软件

    mark

    目前使用得较为广泛的具体任务“TODO”管理软件,是被称为“TODOIST”的服务软件。

    ●警惕“人”身上潜在的风险

    PDCA循环能否得以顺利运转,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人的主观意愿。当你的视线从电脑屏幕移开的那一瞬间;当你起身离开再次回到座位的那一瞬间;当你接听完电话将听筒放回原位的那一瞬间,此时此刻如果在目光所及之处大大地贴上一张便条,看到它就会重新唤起你失去的记忆。

    ●“大胆取舍”,切忌“贪大求全”

    自省

    如果无限制地为自己设置出许多具体任务“TODO”却又无法实施,最终只能让你大失所望。

    始终保证从优先顺序较高的事项着手做起。

    ●“时间管理”的三大原则

    所谓的“时间管理”,这里可以考虑有以下三种手段。①割舍。②替换。③压缩。

    ●重点审视日常业务以“压缩时间”

    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有关提高工作效率的选项,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均为产生积极效果的事项。这就好比一个人掌握了盲打技术,一生可以节省数千小时,可遗憾的是只有少数人会刻意去练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多数人只顾眼前利益,总是倾向于选择紧迫性较高的事项。

    正确的做法是,在保留第二象限事项的前提下探索其他对策。除此之外,关于第一象限(重要且紧迫)事项更为现实的考虑是,如何调动起周围人的积极性以得到更多的外界的援助。

    KDI指标未能按计划达成

    所谓分析原因就是反复提出各种“质疑”,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有序的梳理。

    KPI指标未能按计划达成

    要记住,事情可以委托他人去做,但自己必须定期听取汇报,以便持续不断地进行追踪。

    ●步骤五 分析成功的经验

    成果的取得并非都是纠正错误的结果。多数情况下,施展才华为整体局势带来的正面效应会更加显著。

    ●验证精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有关KPI验证,基本原则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加快验证程序。

    ●受到“启发”于是产生了“C”

    PDCA循环并非总是开始于计划阶段。

    有时受到挫折,于是看到了自己的缺陷(C);读过一本书,便想着立刻要去实践(A),由此便播下了PDCA的种子。

    ●不必担心结果出现错误

    如果将原因归结于精神层面,无形之中给人一种“暂时告一段落”的感觉,从而使得思维陷入停滞状态。“奋发图强”或者“全心投入”都只是“量”的指标。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固然重要,方向错了再努力终将无法取得成果。

    ●系统理解“调整”(ADJUST)并非易事

    ·“P”设定目标,提出课题,制订KPI指标,找出解决方案。

    此阶段成果=总体目标(KGI)、课题(KPI)、解决方案。·“D”将解决方案具体转换为行动措施,制订KDI指标,将行动措施进一步落实为具体任务(TODO)并予以执行。

    此阶段成果=行动措施(DO)、KDI指标、具体任务(TODO)。·“C”对KGI指标、KPI指标及KDI指标进行验证,找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

    此阶段成果=达成率、失败原因、成功经验。·“A”根据验证结果找出调整方案,为下一个循环做准备(或者终止循环)。

    此阶段成果=调整方案。

    结束语

    《精益创业》一书中提到的最低价值产品(Minimum Valuable Product)的概念。最低价值产品,是指“可以供验证的最低限度的产品”。换句话说,就是在提供某种产品时,首先需要提出最低限度的构想,通过PDCA循环反复验证,最终构建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十分钟PDCA体验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高效PDCA工作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ck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