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跃农门

作者: A我是一片云 | 来源:发表于2020-07-05 16:08 被阅读0次

    当孙晓雪正在镜子前沉浸在情窦初开,思绪烦乱,神情飘乎不定中的时候,已被人称作老孙的她的爸爸仁逸却正在为孩子们的前途深思熟虑地谋划着。

    原因是近几年来不断传进耳朵的返城复职的消息。他原来的单位,西平团县委也来了人,找他谈话的那人姓刘,是他原来单位的老同事,专门负责冤假错案的事,因曾经和仁逸处得关系不错,所以对仁逸的事,就分外加了重视,竟比给自己办事还要认真负责。

    仁逸从姓刘的同事口里得知,像他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政策规定,返城复职没有任何问题。并且告诉他,比他提前几年回去的人,现在不但已经恢复工作,并且妻子儿女的户口也都慢慢跟着迁移了,那些原本待业在家的孩子,一旦落实城市户口,就可以参加工厂招工,当了工人就能领工资,吃商品粮,大吉大利的事情。

      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大好消息,仿佛幸福突然从天而降,砸在脑门上还跳跃不止,仁逸异常兴奋。这些年,他在村里做会计,兢兢业业,谨小慎微,从未出过一丝纰漏。原以为这一生就这样了,一辈子带着儿女在土里刨食,尽量填饱他们的肚子,不使他们挨饿受冻,就是自已最大的幸福了。没呈想,还能让他们过得更好一些,真是喜从天降,谁也没想到的事。

      两个儿子高中还未毕业,还有高考这一步,如果能考上大学,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一辈子都能吃个轻松饭。两个小女儿都还在初中和小学,暂且可不考虑。大女儿晓雪眼看着赋闲在家,是他目前最为关心的一个。原指望她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可参加高考落了榜,本来以为这辈子只能当个吃苦受累的农民了。没想到天上掉馅饼,有了返城这一步,如果一切顺利,给孩子们报上城市户口,等将来都有了工作,和现在当农民比起来,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了。如果这次复职回城一切顺利,首先受益的就是晓雪,那个年代,谁不想做个城里人呢?除非她傻!

    这一天,仁逸又一次迎来了他的同事老刘,秀珍备菜上酒,两个人杯觥交错,相谈甚欢。盘腿坐在他们家的旧炕桌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老刘出谋划策,帮仁逸设计未来,真心诚意,仁逸顿觉豁然开朗,前途光明。送走客人,依旧情绪波动,思潮涌动,生平第一次醉了酒。

    这么多年的农民身份,并没有彻底把他变成一个地道的农民。他至今不会干吆牛扶犁犁地这道活儿。记得,刚下放回来那会儿,仁逸站在地头上,等别人套好牛,他扶着犁把去耕地,他硬是把一头老黄牛赶不到犁沟里,犁铧也插不到土里去,惹得地头上观望的人差点笑岔了气。

    好歹他拔拉算盘珠子出了名,让他在十里八乡混出了个"神算手"的称号。那年,他被借调到公社做全公社的统计工作,整整一个月,盘腿坐在招待所的热炕上的他,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就屁股没挪过窝,满屋子只听算盘珠子当当响,最后统一核算,他手下过的账目竟无一笔鄙陋。三十天,屁股都坐出了茧,也没影响他拔拉箅盘珠子,他那双细长手指的手依旧是一双握笔杆子的手。

    回想老刘带来的消息让他又一次觉得前路开阔而明亮。老刘说:"老孙,县委最近有一个新文件,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快说,快说,只要是好政策,我都爱听,都想听。"他觉得如今形势开始好转,好政策越来越多,希望也会越来越多。

    "文件主要针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干部,一方面解决劳改农场人员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干部家属户口农转非的的问题。"老刘不急不缓地说。"嗯,是好事儿。"仁逸心有所动。

    "只是那白沙农场的条件,你是清楚的……"老刘话未说完,停顿了一下。仁逸端起酒杯让着客人:"喝酒,喝酒,白沙农场,我怎么能不清楚呢?驻村下队,不就咱俩去的白沙滩子么。"等客人一杯干尽,他也一仰头喝个干净,又继续说:"条件是艰苦一点,三面环山,一面沟,沟口白沙子铺成一条干河滩,不毛之地啊!不过,比起能把一家人从刨土吃饭的黄土里带出来,那算什么苦呢?"

    老刘接过话说:"那,你这是愿意了?""愿意,我愿意。还要依仗老兄多费心帮忙。"仁逸一面应一面拜托老同事。

    "这的确是个好事,也是一个机会。"他暗自思量:如果按常规,他回到原来单位,虽说工作环境好一些,可是子女安置肯定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儿了,把他们留在农村,一个个都随他,文文弱弱地样子,种庄稼,肯定都不是一把好手。

      "能进城就都进城,一个也不留。"这是他真心实意的现世理想。

    仲夏之夜,月光如水 ,群星荟萃,仁逸在枣红漆木的炕桌前,正襟危坐,招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好消息:调动书函已经下来,鉴于他是四九年以前就参加工作,一切待遇从优……。"

    听他如此说,几个孩子都兴奋异常,由其两个小的,跳上跳下,一会儿趴在爸爸肩上,一会儿趴在妈妈肩膀上,兴奋异常,听说要搬家,还要搬到城里去,这对她们来说,无异于天上掉馅饼,激动和欢喜使她们停不下来地欢欣雀跃。     

    两个上高中的儿子虽然矜持一些,但也禁不住考验似的靠在墙壁上两腿轻微抖动。唯独当民办教师争工分的大女儿晓雪一声不吭,好像这并不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仁逸见她如此只好又放出一个消息:"公社通知已经下到村里,民办教师要重新考试划岗调整,晓雪的教师也将保留不住的。"可晓雪依旧不急不噪地说了一句:"那就下地干活呗,有什么了不起。"

      这以后仁逸骑着自行车去过县城两次,终于,又一个让人欣慰的消息从他口里传出:过了新年,他们就举家迁移,白沙农场还分给他们两间平房,一去就可以安家落户。

    可是坐一旁的晓雪却说:"我不去,我要在农村呆一辈子。"似乎翻云覆雨的变化,在有些人身上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是信念还是执念呢?

      七月份,学校放暑假,晓雪被通知不再去学校当老师,当然一起被通知的还有田老师和其他几位年青老师。

    大约简单的人总是幸福会多一些,孙老师又做回了晓雪,一个跟着社员早出晚归一起务农的农民。如果没遇到丁大桥,也许晓雪还真会不安于当农民,或许回城当工人的愿望比她的爸爸还要迫切,可是因为丁大桥,她决心留在农村,而不愿跟着家人"跃农门"。

    河堤岸上的田地里,玉米叶子渐渐由绿开始变黄,玉米棒露出金黄色的玉米粒,颗颗饱满。晓雪在玉米地里扳着棒子,扳下一个,就伸手丢到不远处的棒子堆上,坚硬的玉米叶子擦过脸颊和手臂,划出一道道浅浅的印迹,痒酥酥地疼,她忍受着,不时抬起胳膊蹭一下疼外,汗水似密集地珍珠往下滚,玉米地里闷热潮湿,酷热难耐。

    仁逸几经波折终于办好了一家人回城的手续。很顺利,晓雪的户口也迁回了城,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全家人时,几个孩子都很开心,唯独晓雪不愿意,这可真是让仁逸头疼的一件事,在他们家,一向是严母慈父,他宠溺孩子,从未对他们动过粗,哪怕出言教训都很少,可这次,这么大的事,他真有点把持不住了。他让晓雪一个人去自家的自留地里收玉米,让她深切体验一下当农民的辛苦,从而以此动摇她当农民的念头。谁料晓雪并不示弱,拿起背箩,转身就走了。

      家里,仁逸和秀珍唉声叹气,他们还真拿她没有办法了。

    玉米地的另一头,大桥白色的背心在绿色的秸秆中晃动,只见他左一下右一下,玉米棒像训练场上的手榴弹或手雷一样,被他顺手一扳,随手一扔,不一会儿就在田梗上堆满了,不到一个小时,六分地的玉米就让他扳得干干净净了。

      晓雪坐在田梗上,看着大桥收拢那些丢在各处的棒子,回想,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还真有点忧然若梦。

      秋老虎可真是热,在大中午的阳光下,大桥背着满满一背篓玉米棒子,往晓雪家走,他帮晓雪扳完了棒子,又帮他往家里背。待到晓雪家门口时,晓雪拉了拉他的衣襟说:"放这吧,你就别进去了。""要不,我背进去放下就走。"他想要帮她背进门,他觉得肩上的东西实在沉,担心面前这娇小的人儿背不动。正在他们沉吟的片刻功夫,大门竟自已打开了,开门的是晓雪的爸爸仁逸,一时间,三个人都楞住了。

    仁逸推开大门,闪在一边,示意大桥进门。不知是因为天太热了,背上的背篓太沉了,亦或是太紧张了,大桥勾着背,头上的汗珠雨点似的往下落。仁逸看这小伙子涨红了脸,心里已明白是谁,但见他一副老实厚道的模样,一时也不知如何开口。

    "噢,是晓雪的同学吧,来,来,把玉米倒这里。"秀珍忙上前打圆场。

    "好,婶子"大桥一边倒出背篓里的玉米棒子,一边回答。心里忐忑不安,他知道晓雪父母反对他们在一起,只是他还不知道晓雪迁城市户口的事。

    "你进来一下。"看小伙子放下背篓仁逸主动招呼大桥进屋,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数,也懂得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晓雪手里拿了条毛巾,递给大桥,准备再去倒杯水,仁逸朝晓雪拜了拜手说:"你别进来。"晓雪愣在院子里,不知所措,只好待在屋檐下等待。房子里的两个人,让她充满期待和幻想。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只见丁大桥耷拉着脑袋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他像一个败退的士兵。

    不久,仁逸也默然地出了屋,他在院子里站了站,过去把刚才丁桥背来的玉米棒一个个拾到院子中央半人高的粮食架子上,背起背篓准备出门,当他走到大门口时,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他吓了一跳,回身去看,那粮食架子轰然坍塌了。原来他忘记了,因为要急着搬家,那粮食架子没有再次加固,支柱松动,竟然塌了。

    另一边,晓雪和大桥在村里小路上边走边拉扯着,一个在前面走,一个在后面拉,拉拉扯扯之后,那个不冷静的终于冷静了,平复情绪说了句:"你傻呀?你见过这世上一个老农民娶一个城里媳妇吗?"

      午后的风开始吹起,庄稼地里,玉米、糜子、谷子、高梁、荞麦等秋庄稼似浪涛滚滚,麦场上碾场的人开始扬麦子,一锨接着一锨正扬得起劲……

第二章(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十一,跃农门

    当孙晓雪正在镜子前沉浸在情窦初开,思绪烦乱,神情飘乎不定中的时候,已被人称作老孙的她的爸爸仁逸却正在为孩子们的...

  • 调侃自己

    鲤鱼一跃跳农门,坐井何看天外云。 不喝李白仙中酒,哪会笔下诗有神。

  • 贺弟新强六十华诞

    十五长沙求学郎, 农门跃鲤势图强。 冯家山里春秋话, 吴都城中求索忙。 一览襄阳明孝义, 几回楚路热衷肠。 虽无富...

  • 农门赤子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心甘情愿的接受它,并容忍它慢慢你也就开始习惯它! 作者:裴宏亮 我本出生寒门,父母祖...

  • 鱼跃农门

    大概是前年吧,因为买土乌鸡蛋,我认识了村里的老游。那时我正在参加天心阅读活动,认识许多阅读推广人,城里人对来自农村...

  • 农门字幕

    蘸着春风的笔尖,细嗅自然的山河,世界好起来吧,落泪深处,想念,农门字幕:房前桃花,屋后池蛙,黄四娘家,时刻能够...

  • 鱼跃农门

    苦读经年夺金榜, 军中清华添栋梁。 国之大业求复兴, 天之骄子将功伟。 ——贺外甥梁欣炜考录湖南国防科大

  • 生在农门

    10月30号周六,凌晨一点,没睡,想一些事,憋出了几滴眼泪…… 晚上八点多跟爸爸视频通话,我讲了自己接下来的安排,...

  • 第一书记的故事(小说)

    作者:蓝昌华 自从担任南津村第一书记之后,朱跃农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朱跃农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经招聘...

  • 高考,绝非人生选择的最后一站!

    3日高考早已结束,中国仅此的公平“跃龙门”的机会,甚至多年前曾被标签为“跃农门”,一考入大学,就能迁离农村,再也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一,跃农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zyv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