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让许多人认识了乾隆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傅恒。一些人也对傅恒的家族——富察氏产生了兴趣,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富察氏的发家史。
《延禧攻略》中的傅恒富察氏乃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属满洲镶黄旗,曾涌现过包括傅恒在内的众多名臣名将。而富察氏的起源远在清朝以前,据考,金朝的女真蒲察部便是富察氏的前身。到了明末,蒲察氏的后裔——旺吉努,精明地投靠了清太祖努尔哈赤,这便开启了富察家的百年攻略史。
先祖们:从龙入关,出将入相
旺吉努带领自己的部众来归后,被任命为牛录额真(后改汉称为“佐领”),乃是八旗制度下的基层长官。旺吉努死后,其长子万济哈继任牛录额真。此时,富察氏隶属于满洲正蓝旗。
改变富察家命运的是第三代人,哈什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万济哈之子哈什屯被选为“噶布什贤壮达”(后改汉称为“前锋校”),即满洲精锐部队的前哨基层军官,这一前哨部队又负责皇帝的宿卫工作,可以说非常接近国家的权力中心。
可能正是因为在接近皇帝的过程中受到了赏识,哈什屯抬入上三旗之镶黄旗(参看八旗的抬旗制度),授予侍卫之职,后又拔擢入礼部,担任参政。以御前侍卫这样的武职,入礼部参政这样的文职,虽然奇特,但可能说明了,皇帝意图以亲信来监控礼部事务。无论如此,这标志着富察家从此跨越文武之限。
由于功勋卓著,哈什屯在顺治朝被授为内大臣(即仅次于领侍卫内大臣的御前侍卫副统领),后又充任议政大臣,进入中枢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哈什屯不依附于多尔衮党,在顺治帝亲政后,更得重用,后加赠太子太保之衔。
许多年后,乾隆帝恩赐傅恒,允许其建立富察家宗祠,傅恒便以哈什屯为首进行祭祀。
米思翰:力主撤藩,诸子皆显
富察家的第一位名臣,乃是哈什屯长子,米思翰。哈什屯逝世后,米思翰继承世职,后授为内务府总管(皇家内务的大管家)。康熙亲政后,以米思翰为官清正,授为礼部侍郎,后改户部尚书(财政部部长)。
康熙朝初期,朝廷最重要的隐患便是南方的三藩。康熙帝有心撤藩,但群臣纷纷反对,只有米思翰和纳兰明珠(纳兰性德之父)力主撤藩。由于有米思翰与明珠的力挺,康熙帝这才下定决心撤藩,掀起了三藩之乱的浪潮。
可惜的是,米思翰很快就病逝了,未能见到三藩之乱的终结。他留下了几位才华横溢的儿子,在康熙朝的军政事务中均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马齐这一代:二马吃尽天下草
富察氏第五代主要是米思翰的几个儿子,长子马思喀,次子马齐,三子马武,幺子李荣保。
长子马思喀为康熙朝大将,曾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御前侍卫的老大)。噶尔丹第二次东侵时,清军分三路出击,马思喀在康熙帝御驾亲征的中路军随侍。清军与准军对峙于克鲁伦河,噶尔丹弃战西逃。马思喀力主追击,便被康熙帝任命为平北大将军,率军追击噶尔丹。正是在马思喀的追击下,噶尔丹才陷入与清西路军的决战中,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此后,马思喀被封为昭武将军,驻防宁夏,始终防备着准噶尔汗国的东侵。也正是由于这段经历,马思喀著有《塞北纪程》一书,是西北舆地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
克鲁伦河今景次子马齐是第五代富察氏最为显赫的大臣,为三朝重臣,深受帝宠。康熙朝他担任保和殿大学士,雍正朝他担任总理事务王大臣。最广为人知之事,是他多次参预清俄外交事务。《尼布楚条约》签订前,马齐参加索额图谈判使团,虽受阻而返,但为后来条约的签订也提供了宝贵意见。后来,马齐卷入康熙末年继承权之争,遭到满门逮捕(包括弟弟马武和李荣保),好在马齐熟知俄罗斯事务,后再次起用管理俄国商队在北京的贸易,进而重归中枢。到了雍正朝,马齐又参与签订了清俄《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了清俄的中部边界。然而,《布连斯奇条约》也疑似成为马齐人生的一个污点。据俄国方面记载,马齐在谈判中接受了俄国使节萨瓦的一千卢布贿赂,将重要情报暴露给俄方,致使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放弃了中国北部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三子马武,在康熙朝仕途较为平庸。雍正帝即位后,由于富察氏在政治上支持雍正帝,马武也因之仕途上升,官至领侍卫内大臣。马齐与马武,一文一武,把持朝廷重权,时人称之为“二马吃尽天下草”。(见《啸亭杂录》)
四子李荣保,可谓是米思翰四个儿子中最不成器的儿子,只官至察哈尔总管(正三品)。但却是米思翰最会生育的儿子。孝贤皇后、傅清、傅恒、明瑞、福康安,这些活跃于乾隆朝的富察氏人物,均是李荣保的儿女子孙。
沙济富察氏名人世系图想进一步了解富察氏的故事,欢迎阅读傅恒攻略:富察世家光荣史(二)
了解更多关于清代战争的故事,可关注我的连载小说黑水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