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记》看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作者: 张松利 | 来源:发表于2019-01-15 21:18 被阅读1次

《学记》云:“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这两句话主要是和人的发展的顺序性相关的。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人的发展的这个特点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一、身体发展对教育的启示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意思是说,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叫做“顺利”。人的身体发展是按照首尾方向(即从头部到躯干到下肢)和中心外周方向(即从中间部位到边缘部位)进行的。身体发展的这个特点给我们教学上的启示就是要遵循“量力性”原则,而不能“陵节而施”。这个原则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有很大的出入,比如: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有很多私立幼儿园,不了解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为了迎合家长,过早的让孩子进行写字训练,就违背了儿童身体发展的顺序性。因为这个年龄的儿童,他的大肌肉动作已经发育好了,但是手部的精细动作还没有得到发育,这时过早地让他进行写字训练,就会影响孩子手部动作的发展。身体发展的这个特点体现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就要注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口表达,而尽量减少书面作业的布置。

二、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启示

人的心理发展也有一定的顺序,比如:儿童思维的发展总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记忆发展的顺序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等。

心理发展的这个特点对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体现在数学教学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1).教材内容的编写顺序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比如:以前的老教材是先认识点、线、面,最后再接触形体。而史宁中教授提出,儿童思维发展是由形象到抽象,点、线、面是从形体中抽象出来的,比形体的抽象程度更高,因此,应该把形体的初步认识放在低段教学,再逐步从形体中抽象出面、线、点。

(2).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符合人的心理发展特点。“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说,如果教学杂乱无章而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则教学会陷入混乱而学生学习没有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具体的形象的实物入手,过渡到半抽象状态,最后实现抽象。比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出示分物体的现实情境,再过渡到分图形的半抽象状态,最后抽象出分数。

由此可见,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告诉我们这些教育者,教育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相关文章

  • 从《学记》看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学记》云:“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这两句话主要是和人的发展的顺序性相关的。人的发展的...

  • 教师资格证备考(十八):小学生身心发展

    小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身心发展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先。。。后。。。;从。。。到。。。) 教育...

  •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一、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

  • 从人类发展看人与人的关系

    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身处在各种关系中。有些关系让我们身心非常愉悦,让我们感受人生美好,而有些关系又让我们头疼不已...

  • 从进化论看人的发展

    Hi,我是您的朋友,清风朗月读书正好。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名是《王立铭进化论讲义》。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

  • 个体身心发展的五条基本规律对教学的启发

    根据教育学,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五条基本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

  • 顺序,不可缺席的规划                  ——以

    作者:王学鋆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包括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之分…… 时间顺序 ...

  • 从狼性看人性

    闲来无事翻到一个视频,看后真是感慨良深。 一只母狼不小心陷入一片泥沼地里,她不停的哀嚎着,不知道是在寻求周围伙伴的...

  • 人身心发展规律及要求

    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其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比如?...

  • 《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二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学记》看人的发展的顺序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pl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