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一闪一闪,毕业十五年没见的大学同学 留言了。
“刚刚离开你的城市。”
“啊?!什么时候来的?也不说一声。走了才言语!”我惊讶的埋怨。
“出差,时间紧。”
……
三言两语,印象中那个聪敏腼腆的小伙子,又慢慢浮出记忆水面。
青春是很奇妙的一个词汇。你以为忘了的 ,不介意的,甚至枯燥乏味的,很多年以后,走过一个街角。它像一只猫敏捷的从拐角一跃而出,冲你喵喵的叫着。天地突换,你才发现这么多年,该记的的一点没丢。该留的一点没走。
问他近况。已经从老师转到行政。我继续发送惊讶的表情。当年因为成绩优异留校任教的小伙儿,聪明的一塌糊涂,却非常不善言辞。跟女孩儿说话都会脸红。
“你做行政?”
“嗯”。
“可惜了”。因为是老同学 说话向来不拐弯的我更是直来直去。
做行政没什么不好。可是他当年留给我学术的印象太深刻了。我们前后位,往往是我抓耳挠腮老半天的题目拿给他三言两语就被解决掉。扭头讲给我听。更让人崩溃的是,我经常需要对方讲解两三遍才真正弄明白。后来想,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我听明白某道题,对他来讲可能比题目本身更难的多。
幸亏他好脾气。从而我也气馁的意识到:人和人的智商是有差异的。
当大学四年大家各奔东西以后,他被学校留校任教。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一个在考试前看一周书就能秒杀我等辛辛苦苦半学期的劳动成果的学霸模式带头人,留在大学里里 做研究, 带学生,若干年后,著作等身,头发花白,牵着老伴在校园里慢慢走,回应身边学子们的招呼,是当年离开大学时能想象的关于他的未来。
可是他从政了。教学一线呆了十二年后。
毕业后联系的少。不知道他这些年经历过什么。略微叹息之后 ,话题又转到了别的生活琐事。
“我开始跑步了!”他说
“啊!?”又是一脸懵然。那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 开始热爱跑步了?
他发来一些运动轨迹的截图。看起来 好像已经跑了几个月。每天五到十公里。
更夸张的是,有在北京跑步的运动轨迹。
“你怎么跑北京去了?”
“出差,顺便跑跑。”
“哦。”
看来是认真的了。
“我打算半年后跑半程马拉松。争取一年以后参加全程马拉松”。
“我这辈子,总得有件什么事情能坚持下来吧?”
不清楚他说这话时是什么表情。我的心里却被什么拨动了一下。
这句话太熟悉了。身边减肥的妹纸,说着这句话,每天去健身房运动一个小时左右,半年后甩肉四五十斤变成了一个窈窕淑女;
爱烘焙的大姐,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厨房白痴到聚会时端出色香味俱全的蛋糕;
喜欢旅游的小伙伴,说着类似的话,从足不出户的宅女变成了天南海北的徐霞客。旖旎风光隔三差五出现在她的博客中。时而为各位亲朋好友做旅游指南。
……
更无一例外的是,说这句话的励志达人们,都是三十以后,走在奔四 奔五的路上。
小时候我们喜欢和大人较劲。你凭什么让我必须回家睡午觉,我凭什么不能像你们大人那样想干啥就干啥……再大一点我们和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较劲,凭什么张三比我工资高,凭什么我喜欢的人喜欢了别人…
直到有一天,夜深人静,我们自己问自己: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为什么站在这里?
一刹那忽然惊慌,人生那么短。自己做了些什么?后面还有多少年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于是 开始想,这辈子总要做些什么,为自己或者为自己在乎的人。
总要坚持点什么。
总要有些什么,在岁月的最后时刻可供回忆 咀嚼,茶余饭后 或者午夜轮回时。
证明我们活过。
人生是一笔糊涂账。开始我们使劲折腾想弄个一黑二白。后来发现压根儿算不明白,再后来索性就不算了。逐渐脱离开环境的大漩涡,不再攀比,哄抢,患得患失。变得安静,宽容,容易设身处地沟通理解。开始在自己内心寻找更多的力量支撑。
这时候,也许我们刚刚开始长大。
祝福你。亲爱的老同学。
我想,接下来我也该去坚持点什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