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读研期间,遭遇过一次较强的512余震。来自江西的室友第一次经历这种阵仗,已经睡着的他从床上瞬间坐直、一脸惊恐地瞪圆了萌萌的两只大眼睛,问我们: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说,嗯。然后继续玩游戏,打赌本次“肉测”出的地震震级。我们几位经历过512的淡定让江西室友觉得匪夷所思,简直有损地震在媒介话语中那样的恐怖形象。
他不知道的是,对于经历过512的四川人,余震已经是血液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经常照面的老朋友,是和火锅、麻将一样的生活方式。大概也只有在四川,在川人这个乐天浸入骨髓的族群,地震这样的天灾才能被驯化为一种娱乐的谈资,衍生出无数无厘头的欢乐段子。对地震一定要群嘲,已经成为川人心照不宣的群体认同。因为余震而惊慌失措的,简直应该被开除省籍。
这并不是对512带来的伤痛的遗忘和否定,6年前的那个噩梦已经成为无法抹除的存在。对于地震,四川人情感复杂:它挟走了近十万生命,它突如其来、无法预测、无法避免,它冥冥之中悬在每一个人的头上;但是现在,它气数已尽,它的伤害指数从凶残的藏獒变成了人畜无害的哈士奇。地震本无意志,冷若磐石,然而川人用一种独到的方法与地震沟通,形成了如今的融洽关系,余震一来,相视一笑,在微博上刷屏。正如一切食材都可涮火锅一样,川人有办法把一切东西都驯化出四川气质,像是并非四川发明的麻将,却在这里发扬光大,这里的地震,也变得与其他地方的地震绝然不同,带上了浓烈的川味。
对待地震的态度,蕴含着对待命运的深刻哲理。谁也不知下一秒会发生何事,刚刚还平稳如斯的大地会不会突然撕裂,吞噬你视若珍宝的一切和你本人。一次上课,老师突然感慨,假如此时大地震袭来,我们被埋在乱石堆里,我们此时谈论的什么学术、什么理论、什么模型,还有什么意义?
当时课堂上依稀静默了数秒,好像大家都感受到了死神的鼻息一般,让人消沉的宿命论开始弥漫——是的,人总归要死,或许下一秒你我便遭遇飞来横祸,那么人活着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这么折腾,为了高考考研求职恋爱结婚不停自我折磨,有什么意义?
川人对于这样的宿命论给出的答案,是在废墟上架起的麻将桌,是在废墟外用手机查看的股市行情,是帐篷里一声一声的“抢地主”、“一对2”,消沉、认命、恐惧不在选项之列。未来虽不可知,当下却是实实在在,而未来正是由当下堆砌而成。卸下杞人的忧虑,无所谓希望与绝望,踏踏实实用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构建未来,就是川人的生活哲学。他们因而能够在512这个巨大的变数之后,迅速回到当下,让自己过得充实而快乐,重新寻觅到生活的意义。对于天灾的发生,人类自然是无能为力,但是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去重新诠释“人定胜天”这个成语——只要生命还在,我就要努力生活;只要希望还在,我就要努力开怀。
四川人说,人生自古谁无死,地震来了怕锤子。天灾无法征服,死亡无法征服,但你可以选择面对天灾和死亡的态度,这是人类面对冷酷无情的自然时最为高贵的自由。当年有一朋友愤愤地说:我们看着新闻哭得不行,但灾区居然还有人有心情打麻将!其实,在废墟上架起的麻将桌,和自发去灾区救援的出租车队一样,都闪耀着平淡如水的人性光辉,这比哭泣、迷惘更令人欣喜,也让天府之国具备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以此方式达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解。四川人不太喜欢当时媒体过于宏大过于煽情过于空洞的语言,不太喜欢各种祈福与蜡烛,他们只想拾起每一个生活的细节,继续火锅,继续龙门阵,继续麻将,继续地主,将过于沉重的哀伤与肃穆消解殆尽,这是一种玩世不恭的坚韧不屈,也是对逝者生命最好的延续与告慰。
因此,抗震救灾的胜利不仅仅在于新建了北川县城,不仅仅在于安置了地震遗孤,更在于那些“摇摇更健康”、“成都,一座来了就跑不脱的城市,一座家家户户都有一只倒立啤酒瓶的城市”这样的调侃能够成为一种亚文化样态,这才能证明川人真正走出了512的阴霾,直面生活,直面自然,直面未来。
四川从未改变。
——————
最新最好的原创评论、散文、小说在此首发,最有趣有料的吐槽、问答在此整合,让神经元再次激活你的想象力和思辨力。订阅神经元,一周一次好阅读。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订阅方式:
1,搜索微信名“神经元”或微信号shenjingyuanspark。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