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109610/011b181e1d6283a5.jpg)
在这个迅疾变幻的时代,每个人似乎都被某种无形的力量裹挟着,在各自的赛道上飞驰,是否有那么一个瞬间,你因这速度而感到眩晕,辨不清来路,也找不到方向。你还记得曾经的梦想吗?你是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还是活成了那个你最讨厌的人?
在我看来,“吾日三省吾身”其实是对初心的回溯,让我们秉持着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原则,在迅疾中沉着,在飞驰中冷静,在眩晕中找到可以凭靠的精神倚仗。
1、尽心竭力还是敷衍了事?
找人做事,你一定很讨厌对方敷衍了事的样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妨扪心自问:“为人谋而不忠乎?”南怀瑾先生曾解释说,“忠”是心在中间,有定见不转移,是对人对事无不尽心的态度。我想,所谓尽心,就是不存私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无论对方是谁,弄清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为人谋,不仅仅是竭力完成一件事,更是去支持一个人,帮助一个人,甚至是成就一个人。
2、言而有信还是出尔反尔?
没有人喜欢与出尔反尔的人做朋友,相信你也一样。可反观自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我们真的可以做到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吗?你是否曾碍于面子答应了不想做的事,不久又想方设法推脱逃避?还记得说魏晨结婚要送房子的俞灏明吗?你是否也曾如他那般夸下海口?事后又说自己“年少无知”?言而有信绝不是信口开河,超出能力范围的承诺,无论发心多么美好,终是少了自知之明,换来的要么是别人的失望,要么是自己的失望。
3、不断成长还是囤积居奇?
“传不习乎?”句子虽短,却蕴含着多重道理。樊登老师就曾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作为学生,学过的东西是否能做到时时温习为我所用?二是作为老师,是否能做到言传身教?而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知行合一的问题,更代表着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区隔。传而习之是为温故,温故是为知新,而知新是为了成长,是为了让自我更加充实和丰盈。但网络时代,“传”越来越容易,“习”却越来越困难。你的家里有多少买过的书还没看?你的手机里有多少买过的课还没听?又有多少曾经收藏的链接再也没有点开?成长不是刻舟求剑,更不是囤积居奇,囤积只会带来焦虑,只有消化过的知识,才能转化成力量和财富,复利增值。
所以,做事尽心竭力,做人言而有信,为学不断成长!愿每个人都能以此三省吾身,远离敷衍、逃避和焦虑,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