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作家总是谆谆告诫文学青年: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真实地塑造人物,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一双明亮的眼睛。
要去观察,去想。不要被一些社会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你得有所研究,有所分析,作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分清是非,反映主流,反映民众真实的生活,反映他们为国家建设所作的贡献。
多读一点别人的书,尤其那些早有定论的好书,可以开拓作者的视野。日常的生活都比较平凡,独具慧眼的作者,却从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它的意义,将它写出来,惠己泽人,也就尽了作者的责任。
雕刻者心细如发,文学作者亦当心细如发。当你拟定某个熟悉的人作为描写对象时,你就得细心地,一点点地从这个人的各方面去想一想。
从表入里,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历史进程和他的人生阅历,性格修养,优点与不足,到他的婚姻家庭,亲朋好友,种种关系去了解这个人,尽可能多了解一些。
即使你有了充足的写作素材,也得分清主次,有条不紊地表达。慢慢写,缓缓咀嚼。切实下点慢功夫,细致的功夫,或许能写出一篇较好的文章。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我常常思考的,是如何将人作个比较,两相对照,想弄明白不同的人,为何有不同的性格,有为人处世不同的襟怀。
有的人,或许因利益冲突,言语相撞,矛盾迭出,导至兄弟姐妹不能相容,对待亲戚朋友却很好。
有的人,对兄弟姐妹很好,对亲戚朋友一视同仁。这种人该有何等宽阔的襟怀,才能如此兼济天下。
仔细想想,每个亲友,每个你所熟悉的人,自然都有他们的社会阅历,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作为,以及种种人生故事。
将这些弄清楚,就有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任你表达,随你书写,形成丰富多彩的生活札记之后,几经打磨,或许有那写得好的,就成了你有趣的作品。
用浅显的语言文字,去记叙平凡之人,平常之事,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一点,一般作者都能做到。行文流畅,无斧凿之痕,无模仿陈迹,亦可做到。
然而,所作之文,要做到内容充实,思辩慎密,精神饱满,有思想深度,行文简洁,朗朗上口,生动有趣,有韵味,能感人,就不那么容易了。有了长期的写作实践,方可为之。
语言简朴,平白如话,是不错的。但直抒胸臆,隽永无穷,直达心灵,那才是真功夫,硬功夫。
人说,始于一,而后百千,至于万,继而无穷尽。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文章千古,源远流长,延绵不止,世代皆传。
文章唯有做得好,方有希望传世。人以文传,有了传世之作,精神生命始得延读。因为这好文章,倾注了作者的心血。他的阅历,涵养,精神,灵魂,无不凝聚在这文章里。
谁会记起明朝那些大小官员呢?而《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罗贯中,凡读书之人,都会记起,还常常津津乐道。
想想这些,凡真正有志写作之人,还不严谨一点,行么?
文章不写一句空(写作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