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座上,宋太祖赵匡胤正俯视着朝堂上窃窃私语的官员。宋太祖心想:这帮家伙在偷偷说什么呢?不会是在说我坏话吧?又不能找大臣来问。于是宋太祖想了个主意,把官员的官帽两边加长,这样你们就没法凑近聊了吧,凑近了帽檐就会戳到对方。于是宋朝的官员就有了这么一个特色的朝服。其实宋太祖多心了,官员们并不会私下说当今圣上的坏话。他们感谢您还差不多呢,至少文官集团是这样。因为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文人在宋朝的待遇,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宋朝文人帽子根据宋太祖制定下的“重文轻武”的策略,宋朝给予文人很高的待遇。在隋唐时期对考生有严格身份限制的科举制,在宋朝得到广泛推广。除了犯人和倡优子弟不能参加科举外,普通白丁(老百姓)都能参加科举。太祖的弟弟,太宗赵光义更是把每3年举办一次的科举,改革到每年举办一次。而且终宋太宗一朝,朝廷录取的进士数量就已经超过了整个唐朝。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宋仁宗父亲)还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在这样的条件下,两宋可谓文豪辈出。
更好的待遇还在后面。宋太祖死前,曾经写下3条遗训,后世子孙在继位前都要去看这3条遗训并且牢牢遵守。而其中最有名的一条就是: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纵观整个两宋,320年里,唯一被杀的文官就是北宋末年的张邦昌,这还是在他被逼犯了“谋反、僭逆”罪名的情况下。
除此之外,对宋朝文官最严重的刑罚便是流放。不过宋朝的“流放”可跟其他朝代的流放不一样。比如一个官员老是在皇帝身边说皇帝不爱听的,皇帝把你贬出京城,去外地当官。那去哪儿当官呢?你现在是首都开封的京官,这样吧,去绍兴当个地方官吧。小伙伴们傻了吧?开封在河南,绍兴在浙江,哪有把人“流放”到条件更好,经济更发达的地方去当官的?这就是宋朝所谓的“流放”。
更有甚者,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赵顼(读如需)想杀一位品阶比较低的官员,就被当时身为宰执之一的蔡确给顶了回去。
皇帝想杀人,谁敢说个不?蔡确直接把“祖宗家训”给搬了出来:“先帝(太祖)有遗训,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
宋神宗:“那就脸上刺字流放吧?”
蔡确:“刑不上大夫,士可杀不可辱,也不能流放。”
宋神宗:“那该怎么办?”
蔡确:“索性放了吧。”
宋神宗:“嘿,一件快意的事儿朕都做不得吗?”
蔡确:“这种快意的事儿您不做也罢。”
神宗皇帝当时的心里肯定有一万匹羊驼在奔跑。
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北宋徽宗第九子)不顾父亲和大哥(北宋末帝宋钦宗)的安危,一路难逃,在临安(今杭州)建立了流亡政府,史称南宋。有一天一位秀才喝醉了酒,跑到宫门外大骂宋高宗佣兵自立,不去救父兄而只顾逃跑,实在是昏君的表现。守卫马上把这人抓了起来,并报给了宋高宗。但最后,高宗居然把这人放了,什么事儿都没发生。
两宋皇帝对文人的心胸,实在是大的可怕。
宋朝文官的生活也是特别优越的。根据估算,宋朝宰相们的收入,一年相当于现在的300万人民币左右。更令人惊讶的是,这还只是工资,宋朝的官员还能贪污。宋太祖居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百个文官贪污,都没有一个武将造反给国家造成的危害大。有了这句话,又有了“文人免死”的护身符,宋朝文人的生活简直比中国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好。宋朝皇帝甚至鼓励臣下高消费,当官的不高消费皇帝反而不信任你。两宋统治者的执政路线很明确:与士大夫(读书人)共天下。那怎么保证士大夫和皇帝站在一起呢?以金钱买信任。宋朝皇帝们很清楚,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官员们大手大脚没什么关系,反而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宋朝的文人,大多过着比较优异的生活。北宋末年的奸相蔡京,一顿饭甚至就要杀掉超过300只鹌鹑,府里的厨房就连切葱丝都有专人负责,可以称得上“穷奢极欲”。而对此,皇帝却不以为然。唯一的例外应该就是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但在金钱面前,像范仲淹那样能洁身自好的又有多少?何况皇帝并不反对,那就只有“从善如流”了。
文人在两宋算是扬眉吐气了。他们过了320年幸福的生活。但作为一枚硬币另一面的“武将”,在这320年里就没有那么幸福了。那武将在宋朝,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瞎七八说历史~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