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能生在宋朝,估计是每个文人的最大愿望。
相比较其他朝代,宋朝的文人生活有滋有味多了:俸禄高、地位高、声誉高、才艺高、酒量好……
总之你能想到的国家公务员好处,这个朝代的领导都会给你的。
但是这种高质量的文人生活,是有前提条件的。
开国皇帝赵匡胤他是武将出身,所以他很是防备武将,偏爱文人的,
他把武将的权利分的四分八裂不说,还将地方的各种权利集中在中央手中,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使得宋王朝像个畸形娃娃:身子巨大,四肢短细。
这样的王朝,能勇敢地开疆拓土吗?
自然是不能的。
当然宋朝的皇帝也不是天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他们也是想改变现状,有番作为的,想过改革、想过迁都,但都不奏效
后来到了神宗这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仗着年轻气盛的魄力,就去找人帮忙改变现状。
他看了一圈,觉得王安石此人可靠。
那么多有才的人,欧阳修、苏轼、周敦颐等,为什么不找他们呢?
原因有二:
一是有改革经验。
王安石原来在地方做官的时候,曾经小范围的做过改革试验,类似于今天的深圳特区一样,结果效果不错。
当时试验成功后,王安石就给神宗的老爸,也就是仁宗上了万言书,想将自己的这项试验推广,
可惜仁宗已经干不动了,早就没了那种斗志了。
不过还好,当时还在当太子的神宗看到了这份万言书,也默默地记在了心里,所以一想起改革的事,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安石。
二是和稀泥的人太多。
神宗刚上位,想的是能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下面反对声一片。
典型的只想拿工资不想干实事,
神宗看了自然是很恼怒,这就更加坚定神宗改革的决心了。
其实也不怪这些大臣反对,
两千年前的老子就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国家得慢条斯理的,不然就会伤筋断骨。
这神宗提拔王安石的时候,王安石只是个江宁知府,
但神宗硬是将他从一个知府,提拔到了翰林学士,再擢升为宰相,
这速度,和“神六”宇宙飞船的速度都有的一拼了。
这样的速度升上来,那些苦熬半辈子的中老年人,心里又怎会平衡呢?
别的不说,小时候就会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再和王安石经过轮番争辩之后,觉得没什么争得了,
就默默隐居洛阳专心写《资治通鉴》这本书了。
二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改革中,好像都走不出这样的怪圈:
谁提出了改革,谁最后就会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秦国的商鞅、汉末的王莽、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光绪等等,他们的个人结局都不是很理想,改革中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
拿王安石来说,变法的第6年,有官员画了一幅《流民图》呈给了神宗,是反映旱灾的百姓生存状况。
这位官员在上呈这幅画的同时,也大大方方的说了:都是变法惹的祸啊!
这个时候,默默在家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没闲着,洋洋洒洒地写了一份奏折,递了上去,
于是,领导神宗终于有些心智动摇了:难道我真的错了?
仅凭一幅画一份奏章,一个国家领导人就愿意朝令夕改,那也显得太不稳重了。
只能说,一方面改革阻力太大,另一方面,改革不断升级,王安石对君权的干涉,已经引起了神宗的不满。
所以天灾不断的时候,神宗向天下人下了一份罪己诏,并广求直言,紧急叫停了各项新法。
老天爷也很给面子,诏出当天,一场期盼已久的甘霖终于姗姗而至。
这场“及时雨”更坐实了“去安石、天乃雨”的传言,
即便是坚称“天变不足畏”的王安石,也只能万般无奈,六次上书“请解机务”。
神宗装模作样一番挽留之后,顺水推舟允准。
神宗想找一个台阶下,王安石就只能给一个台阶,腾一个地方。
三
王安石自我隐退了,他知道等待他的是日后政敌的清算,
但这对于他也不重要了,因为他最喜爱的儿子去世了。
老年丧子,何其悲凉?
这位满怀富国强兵理想的政治家,最终再也没有回到过权利的中心,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吟着“细数落花因久坐,缓寻芳草得归迟”的诗句,静看大宋朝堂的风云变幻。
为散落一地的政治理想,也为老年丧子的沉痛内隐,
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已经得到了万众瞩目的荣耀,也得到了潮水般的污蔑和诋毁。
有人说,他从不洗澡,不修边幅,个人卫生糟糕;
有人说,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博取神宗的欢心,也为自己敛财;
有人说,他小肚鸡肠,报复心重,专用小人
............
政客们之间的口水战,真真假假,且当做茶后谈资乐乐就好。
历史的痕迹还没有被岁月抹去,王安石的功过,也不是几个评论家说了算的。
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王安石虽千万人吾亦往矣的勇气,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王安石曾写了一首咏怀诗《君难托》,可以作为此说的佐证: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人事反复那能知,谗言入耳须臾离。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看似以一个女子的口气对爱人负心薄幸的谴责,其实是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政治胸襟。
既彰显其大政治家的风度,又有诗人浪漫洒脱的不羁气质。
即使是“君难托”,而我仍然是信守当初的承诺。
自己虽所适非人,但对变法始终不改初心。
这般执着的人,就是王安石的底色了。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