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三日,是张文丽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她拿着儿子壮壮的诊断书,一阵惶恐,自闭症?自闭症是什么意思?在她二十八年的生命里,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汇、这种疾病。
医生接下来的话如晴天霹雳,他说,这个疾病属于儿童发育障碍,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到智力发育,孩子越来越自闭,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也就是会变成弱智,通常说……傻子。傻子?张文丽不相信,不可能,她一直以儿子聪明而自豪,一岁多的时候已经会搭各种积木形状,两岁开始认字,不到三岁都已经认识两百多汉字、一百多英语单词,会十以内的加减法。这分明就是早慧儿童的表现啊,怎么会有智力障碍?医生解释说,自闭症儿童早期往往都非常聪明,有的还具备天才儿童的表现。
张文丽不相信医生的话,儿子只是不愿意和别的孩子玩,有些不听招呼而已,哪有医生说得那么严重?她不甘心,不顾丈夫的劝阻,独自带着儿子上北京、去上海,走遍所有大医院,然而,诊断结果都是一样。只是她又听到一个新名词,说自闭症的孩子就是折翅的天使,只能在康复训练中等待天使恢复。这时的张文丽真的绝望了,那天她抱着儿子走在上海的街头,走到黄浦江边,有一刹那,她生出投江的冲动。壮壮似乎意识到危险,用小手替她擦眼泪,竟然意外地喊了一声“妈妈”。张文丽顿时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她紧紧抱着儿子,心道,死都不怕,难道还怕活着?!
她迅速买了回程车票,到家后,按照医嘱,开始对儿子进行康复训练。可是丈夫的意思是放弃治疗,因为医生说了,这种病不但耗费金钱更耗费精力,最后却不一定收到成效。当丈夫跟她商量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时,她断然拒绝,指责丈夫不配为人父。丈夫自知理亏,算是同意了儿子的康复治疗。然而,说起来容易,训练过程中,儿子的不配合,丈夫的不管不问,还有自己工作的压力,个中艰辛使张文丽几度崩溃,几度要放弃。她有时觉得,可能永远等待不到儿子真正康复的那一天。夜深人静时,她抱着儿子,默默落泪:儿子啊,难道你真的是折翅的天使?不,你没有折翅,只是沉睡了。可是,儿子,你啥时候才能醒来啊?!
最让张文丽的伤心的是丈夫的态度,自从儿子确诊以后,丈夫主张放弃治疗,被张文丽拒绝,他就变得极其冷漠,儿子的康复训练似乎是张文丽一个人的事情,丈夫完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张文丽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按照教程和儿子对话半小时,然后匆匆去上班,孩子交给母亲照看;中午下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她急急忙忙赶回家,继续为儿子做康复训练,下午上班经常无精打采,好在领导体会她的难处,对她网开一面。然而,因为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儿子身上,作为中学老师,却没有充沛的精力备课,结果是她经常在课堂上走神、出错,学生议论纷纷,由对她的崇拜变为不屑。班主任老师提醒她,好心的同事帮她代课。可是一学期下来,她代课的班级成绩最差,导致家长联名上书学校,要求更换老师。
当校长找她谈话的时候,她强忍着泪水,曾经的她也是个事业型女性,她带过的学生对她认可度极高,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获得过区、市、省各级的先进教师荣誉,年纪轻轻眼看高级职称就要到手……这一切都因儿子的病而化作泡影。面对家长的指摘和校长的批评,她无话可说,默默咽下泪水,经过内心挣扎和深思熟虑,她主动递交辞职申请:既然不能好好地教书育人,她要把所有精力用于儿子的康复,她不相信,儿子真的会成为傻子,她期待着,儿子总有一天能够象正常孩子一样。
听说她辞职了,丈夫暴跳如雷:“你辞职都不跟我商量一下吗?!你以为我一个人的工资能养活一家人吗?!”她只说一句:“我不是个超人。”
辞职后的张文丽全心全意照顾儿子,除了日常语言和行为训练,她还带儿子飞往全国各地,上特殊教育课程,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关孤僻症的讲座和治疗信息。然而,一年下来,收效甚微。儿子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和别人说话,甚至不愿意叫爸爸,唯独粘在她身上,一会儿看不见她就大哭大闹。而这一年张文丽没了收入,加上东奔西跑、给儿子上课,使小康之家迅速沦为捉襟见肘的贫困户。丈夫的不满写在脸上,张文丽装作没看见,依然一意孤行。直到有一天,张文丽动用了准备买房的钱,这使得丈夫的不满达到极限,在一次大吵之后,丈夫终于提出了离婚。
张文丽因丈夫的自私早已心凉,离婚是必然的结果。丈夫还算有点良心,主动净身出户,但提出以后不再给抚养费。张文丽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倔犟的她头也不回离开丈夫,她决心独自抚养儿子。
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收入的张文丽来说,要给儿子看病,要维持生活,那一点积蓄简直是杯水车薪。上课、康复、生活,都是要钱的,坐吃山空,早晚有一天会无以生计。无奈之下,张文丽接受了一家私立学校的邀请,决定入职代课,条件是只上课不坐班。辞职这两年,她掌握了她能搜集到的所有有关自闭症的知识,几乎成为半个专家。面对儿子的病情,没有当初那么惊慌失措,她相信能够妥善安排教学工作和照顾儿子康复训练,凭着她之前的教学能力,一定能教出好成绩,根据合同,就可以拿到几倍于原来工资的高薪。
生活又步入正轨,张文丽除了每天上两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儿子身上。康复训练说戳穿了就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重复,是无休止的等待。孤僻症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目光涣散,不会集中注意力。张文丽就从训练他的眼神开始,为了让儿子能够正视自己的眼睛,张文丽一手拿着儿子爱吃的红烧肉,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对他说:“壮壮,看妈妈的眼睛。”儿子的目光从她脸上一扫而过。她接着说:“看着妈妈的眼睛,妈妈开始数数,如果你能坚持到10,妈妈给你吃一块肉。”
儿子的眼神却象不受控制的探照灯,在她脸上扫来扫去,不能停止。最后扫过她手里的肉,短促地喊着:“吃肉。”
张文丽狠心拒绝,坚持让他看自己的眼睛。如此反复,她失败了。张文丽放下手里的肉,禁不住吼着儿子。母亲从里屋走出来,温和地说:“他不是故意的,他是大脑不受控制。”张文丽顿时泪目,是啊,这么长时间了,连母亲都知道儿子的康复要付出耐心,她怎么能这么容易发脾气?
张文丽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抱起儿子,耐心地重复着要吃肉的条件,或许儿子听懂了,或许他根本就没听到,反正任凭她怎样努力,儿子的目光总在她身上扫过,然后急促地说两个字:吃肉。
两个小时的训练,没有任何效果。夜里,躺在床上,张文丽翻来覆去无法入眠,她仔细回想着专业老师的授课内容,思考着该怎样打开儿子逐渐封闭的心灵。
第二天,她把训练目标定为5秒,只要儿子能看她五秒就可以了,但是她还是失败了。第三天她把目标定为3秒,依然失败了。但她相信,只要能让儿子游弋的目光定在某一点,就是打开儿子心灵的钥匙。为了儿子能盯着她的眼睛看三秒,她整整用了三个月零十六天!儿子终于在她坚持不懈反复训练中,可以盯着她的眼睛看三秒!总算做到了,她喜极而泣,因为她终于看到了希望,尽管这希望的充满艰辛而漫长,需要极大的耐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她不怕,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儿子不会成为傻子!儿子不能成为傻子!她要用毕生的时间来陪伴和等待儿子的醒来!
通过目光聚焦训练,她总结经验,不能操之过急,无论用多长时间、重复多少遍,只要儿子学会了,就是收获。
张文丽觉得,要想让壮壮融入社会,还必须训练他的语言能力。已经五岁的儿子,语言仍然停留在一岁多的时候,只会说两三个字,连不成句子。还是老办法,利用儿子的欲望,引导他说话。那天,儿子突然打开冰箱,拿出一块肉,放到锅里,对她说:“吃肉。”语速急促,医生说这是自闭症的特点。但她发现儿子居然是看着她说的,心里一阵欣喜,她拿着肉,教儿子:“壮壮,你跟妈妈说‘我想吃肉’。”儿子却反复重复着“吃肉”。张文丽坚持着:“壮壮,你不说,妈妈不给你做;如果你说了,妈妈给你做红烧肉。”
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壮壮终于说出来“我要吃肉”。尽管语速还是急促的,但至少他说了完整的句子。张文丽长出一口气,她认识到,有了前面目光训练基础,语言能力训练要顺利一些。果然,只用不到一年时间,壮壮就已经可以和她做简单对话。
七年后,壮壮拿着妈妈给他的十元钱,独自一人跑到楼下便利店,看着售货阿姨,对她说:“阿姨,我买瓶醋。”简单几个字的交流,让悄悄跟在后面的张文丽泪流满面,她缕着两鬓隐隐的白发,欣慰地和售货阿姨交换一个眼神,她的儿子终于能和人正常交流了,她的儿子终于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了!这意味着壮壮的康复训练已见成效,接下来,她可以尝试送他去正常学校上学读书,尽管以后的路还漫长,但张文丽满心期待,相信她的天使一定会展翅飞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