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他来了!》
冯仑说,问问自己,想去哪,干什么,和谁去,走多久。
我想清楚了上面4个问题, 于是,我来了。
我以为我是来学写作, 可是收获的却是一种自信和成就感。
次次作业不一样,升级打怪的感觉倍爽!谁试谁知道!
你真爱文字,想精进,想三人行,就来吧。
当学生准备好的时候,老师,就出现了!
收获10则
一 发光
以前在社群一直在追赶,现在竟自信起来,先让自己发光,自然有人循光而来;时间开始发生作用。因为,你早已开始了。
二 思考
是写作吗,当然是写;开始写,就会有思考,让自己主动去思考,深一点,再深一点。
三 呈现
老师为什么设置这样的每日作业,给你一种课程设计者的视角。作业指向哪里?你想到达哪里?彼此如何实现?
四 体验
一次作业,就是一次行为艺术,有体验有新发现,感受真实,文字于是也鲜活。
五 真实
写作从来不是技巧第一,而是情感至上,敢于剖析自我心灵深处。
六 利他
我不需要花很多时间耗在社群里,但是我可以尽我所能,阅读大家的文字、点评利他。
七 榜样
线上是虚幻的吗,可是老师呈现出真实的生活、社交、上课、写文状态。榜样的力量触手可及。
八 交朋友
以文会友,天南海北,各行各业,文字展现性格,同频的马上勾搭。
九 自由发展
有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呈现多样化,蓬勃发展。好喜欢呀!
十 张驰有度
很享受!有紧张作业,还有休息日。体验着冲破舒适的小紧张,以及随之而来的成就感。
建议3则
01 关于点评的操作
第一方便操作 点评如果用小程序看文,要全部看完后再返回来点评;如简书比较好。
第二 方便学员集中全部看到点评信息,现在这个反馈有些分散。
02 关于促使及时听课
常常参加许多课,回到现实仍然照旧。可否设置:一堂分享课后,作业就是从课程内容发散出来的。
第一步是听完成,第二步是根据内容完成作业。我们做了第二步,第一步是否可以加强一下。(当然学习都是自己的事,不过,从操作层面能设计照顾到,也是好的,对吧)
建议:休息日,为自由选择作业时间,可以不做,可以选作“听课后感悟”,来点特别奖励,老师亲自点评,爆爆幕后故事,教如何听一门课;为什么这么讲这个课。
03 入群第一步,训练大家如何在999+的群聊信息中找关键信息,有明晰的目标。
注意力有限,一开始设置一个环节,让大家熟悉并且意识到,每天如何不漏掉关键信息。
让写作、社群体验真正物有所值。明晰的目标,使行动高效。
网友评论
01参与度仍不够,怕辜负老师
02听课不全,不及时
03总觉得还可以更好,有焦虑,也需接纳自己。
建议我也很认同。
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及来了——很好的角度,是有“吸引力法则”性质的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