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二十四孝图》,是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概述: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观念,溯源于远古氏族公社时期。春秋末年,孔子、曾子对孝作了系统论述,遂成为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

元代人郭居敬编撰《二十四孝》概述了我国古代二十四位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情节生动,文字简炼,内容多是宣传我国劳动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孝悌,流传甚广。
当然,由于时代所限,这些故事是按照当时的道德标准选编的,有的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但作为青少年,了解一下先贤行孝的故事,对于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平,特别是以德治国的今天,对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还是很有帮助的。

鲁迅说过:“‘孝’如此之难。”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们按照前人的模式去行孝,但至少应该关心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正是:
负米何辞百里遥?但求萱柏俱年高。赤身敢教冻冰消。
取乳儿堪荒野鹿,行佣命系匪人刀。闻雷泣墓草萧萧。
——寄调《浣溪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