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外传(12)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2-03-07 00:20 被阅读0次

鼓动门徒

朱熹口沫四溅,连叫:“还有杨龟两条语录,也给我收在王安石的言行录里!——其一,‘王氏只是以政刑治天下,全然不用孔夫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道理。’其二,‘他搞的那些青苗免役,公家得利,没做到藏财于民,而是与民争利。比如,青苗取息十分之二,那么民间那些放贷的豪富、商贾就得不到五分、七分以至十分的利息了!’”

他一连串搬出许多显赫的权臣,什么“丞相韩琦”,“太师文彦博”,“内翰苏轼”…全是些反法先锋。那些诬蔑谩漫骂的言词,都成了朱熹射向王安石及其“新法”的一支支毒箭。挖空心思,恶言满纸。

一个多月以后,这本黑书已经编得差不多了。朱熹不放心地从黄干手中拿过草稿,一页一页地审查起来。他一面得意地轻声念着,一面扳着手指,数着王安石的条条“罪状”。

数着数着,朱熹的眉头皱了起来,似乎觉得还不过瘾,他沉吟了一阵,拿起笔来,又添上一节王安石本人的“言行”,说什么王安石在晚年的时候,常常梦见他死去的儿子王雩在阴间戴着铁枷,如同囚犯一样。还说什么王安石在这时也发觉到自己搞变法是犯了罪,并且把他自己所著的书烧了许多。

其实,这种王安石晚年“悔过”的情节,是在王安石去世以后,儒生邵伯温一伙捏造出来的。朱熹在《三朝名臣言行录》中特意安上这一段,用心十分险恶。

“哈哈哈!”朱熹搁下笔放声狂笑,“王安石呀,王安石!我这本书一问世,管叫你遗臭万年!这对今日不畏圣言的狂徒,也是一个儆诫!”

精心炮制的《三朝名臣言行录》就要问世了。朱熹吩咐大小门徒,人手一卷,外出游说,即日起程。

临行前,朱熹把他们召集起来训话。他从远古谈到近古,有声有色地描绘着尧、舜、禹、文王、周公的“神威盛德”,说夏、商、周三代是如何如何的天理流行,说那时“人材之盛,风俗之美”,后世简直无法相比。学生们都被这般神话着了迷,如入五里雾中。

“可是,”朱熹突然转了腔调,无限悲哀地说:“自从出了个秦始皇,把五帝的神威搞得和牛马一样。王安石挟管(仲)、商(鞅)之术,专讲财利兵刑,一点不留意格君之本(正心),亲贤之务(用儒生),养民之政(保护大地主官僚利益),善俗之方(三纲五常)这些主要的事情,真是舍本逐末,先后倒置!他如此倒行逆施,违众自用,根源就在于他完全不懂得克己复礼这个最最重要的圣人之道。王安石几乎断送了我大宋王朝。这一千多年以来天理难行,人欲横流,异端邪说纷起,小人造反不断。”说到这里,他叹息不已。

“哎呀!这怎么办?”门徒们也一个个垂头丧气。

朱熹望了望众门徒的神色,猛然察觉到自己把话说过了头。原先只不过是要让学生知道一下法家的祸害,好让他们在游说中清算王安石变法以来的思想形响,没想到话一多了就收不住场,火没点成,倒浇了一瓢水,要是他们都泄了气,不是没人替我游说了吗?不行,得鼓鼓气。

朱熹缓了口气,拍拍胸肺说:“没有什么可怕的,有了这本东西,”他举起《三朝名臣言行录》,扬了扬,“王安石的影响指日可除,天理即可恢复。”

可是,事实并不象朱熹所想的那样顺当。出去游说的门徒都陆陆续续地跑了回来。一个个无精打彩的样子,表明游说颇不顺利。

“怎么样?”朱熹预感不妙,心神不安地追问回来的门徒。

“恐怕不行了,我们的书很少有人愿意看,…”

朱熹大惊失色,茫然不知所措。

相关文章

  • 朱熹外传(12)

    鼓动门徒 朱熹口沫四溅,连叫:“还有杨龟两条语录,也给我收在王安石的言行录里!——其一,‘王氏只是以政刑治天下,全...

  • 朱熹外传(20)

    重修牌坊 次日,盛暑的午后,酷日当空。在城南那座毁了半截的牌坊下,几十名工匠正在忙碌,个个挥汗如雨;两名身挂腰刀的...

  • 朱熹外传(19)

    新官上任 朱熹四十九岁的时候,得了个南康军(州)太守的官儿。手下管辖星子、都昌、建昌三县(今江西所属)。这太守虽然...

  • 朱熹外传(21)

    公堂断案 “嗯,升堂。” 朱熹神秘地一笑,“子澄兄,在此稍坐一时,看看我今天怎样对付这些改嫁的寡妇吧。”说罢,他整...

  • 朱熹外传(17)

    “禀气”之理 朱熹这一套“禀气于天”的谬论,实际上是孔子“受命于天”的翻版。 朱熹自己也认可这种渊源关系:“先圣说...

  • 朱熹外传(16)

    翻修“虹井” 江南的三月,正是繁忙的春耕季节,在敛州婺源城有的一个枯井周围,许多人正在挑土、抬石头,和泥,忙个不停...

  • 朱熹外传(18)

    坟山风波 朱熹到县面里,和张汉提到圆坟山的事。张汉巴不得给朱熹多效点劳,便拍拍自己的胸随说:“好,好,我立刻办!”...

  • 朱熹外传(7)

    传授真经 从延平回到家中,朱熹神气起来了。他自以为学到了“理”,处处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架式,连说话走路,都模仿着圣...

  • 朱熹外传(8)

    喜上奏章 朱熹在崇安城里探准了消息,眼看又有个展示所学的极佳机会,心里痒痒的。他想:自古以来,圣人要实现自己的主张...

  • 朱熹外传(9)

    进京入对 离别了老儒生,朱熹的心里打起鼓来。从刚才的谈话中,他觉察到皇帝的心已被那些不明义理的大臣搅乱;君心一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熹外传(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tw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