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舌尖上的故乡

舌尖上的故乡

作者: 咣咣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13:40 被阅读0次

在美丽的“绿城”之南,有我那可爱的故乡。故乡的一山一水,走也走不完;故乡的美食,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我迷恋这座城,更迷恋这座城的味道。

你若在春天里的“三月三”来,你肯定能品尝到热情的壮家人送给你的五福——五色糯米饭,那是苦尽甘来的味道;你若在夏天里的“五月初五”来,片片粽叶包裹的的良粽定为你带来凉凉情意,那是清香扑鼻的味道;你若在秋天的九月来,绿意浓浓的艾叶糍粑定让您感受到秋高气爽,那是香香甜甜的味道;你若在冬至里来,一口热气腾腾的香喷喷的柠檬鸭定会驱散你身上的寒意,那是甘洌醇香的味道。故乡舌尖上的美食就是这样在绿城的四季里流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不管时间怎么样的变化,故乡的美食是维系亲朋好友感情的纽带, 是孝道、亲情的弘扬和传承,也是家庭的团结和睦。

在故乡的众多美食中,有一种酸爽的味道,叫我痴迷,我独爱这种独特的风味小吃。

这是一碗酸爽的老友粉味道。

老友粉是有故事,有来历的。故事来历有两种,一种是从牢房的“牢友”传开的,其中的故事可歌可泣,但很多南宁人不了解这个故事,因此传得不是很广,在这里我也不多说。一种是现在流传得比较多的。据说,一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一天因感冒没有去茶馆,周记老板便以米粉,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米粉一碗,送予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汗,病状减轻,故由此而得"老友粉"之名。也许是后面这个故事的人情味较浓,很多人都记住了着个故事。毕竟,“酒逢知己千杯少”,一碗老友粉诉真情。

走在绿城的大街小巷,你走不了多远,就可以品尝到老友粉的味道。这种味道,融合了南宁人浓郁的情怀与智慧,满满都是浓浓的人情味。老友粉,已成了是南宁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南宁的一种美食文化,一种情怀。南宁的早上,伴随着匆忙的脚步,那地道的老友粉味就扑面而来,馋得你直流口水。一碗老友粉下肚,南宁人才真正醒了起来。中午,和老友,三三两两,选一家比较好的店面,说说话,聊聊天。在和老友语言的碰撞中,老友粉那醇香的热汤从舌尖划过,口齿留香的满足感就在老友的暖暖话语中流淌。有时候,老友们一边吃一边吹着风,额头还冒汗,毛孔也大开,但食欲却不减,越吃越过瘾,越吃越痛快。华灯初上,夜幕降临,老友们在灯光的摇曳下听着《城里的月光》,慢慢品尝着酸酸爽爽的老友粉,细细咀嚼蒜的呛味,细细地品尝百态的人生味。一碗老友粉,包容着五味杂陈的百态人生,承载着友人的深情厚意,也承载着这座城的独特风味。

这是一罐酸爽的酸糟味。

在这种酸爽的味道中,还有一种调料令我痴迷。这就是那一罐嗖嗖的酸糟味。我不知道这上不了台面的酸糟能不能算是美食,管它呢,它确确实实地深入到普通百姓家的灵魂深处,独具民间特色。不是家乡的人吃不惯这种东西,唯有本土的人才懂得酸糟的味。

它的味道销魂。其味酸中带甜、甜中带香,与酸醋的“酸”完全不同,令人大增食欲,许多离家外出的人每谈起家乡这道简单的美食总是眉飞色舞,不知道他们想念的是家还是酸糟?也许都有吧!

它的制法简单。在我的儿时的记忆力,我们村子里的每家每户都必备一罐酸糟。也许是穷得只剩下了穷,乡亲们就从平淡的生活中寻找生活的调料,挖掘食材中的美味。我的奶奶便是这样的高手。奶奶喜欢酸糟,也善于制作酸糟。小时候,常常看见奶奶把吃剩的米饭放进一个罐子里,搅拌,盖好盖子。没过几天,用瓢羹挖出灌里已经发酵好的酸糟,和着切碎的紫苏、青菜,放进锅里,炒几下,再洒下一些胡椒粉。一碗酸酸爽爽的酸糟菜就成了,你别看它样子不好看,那味道直逼你的灵魂,让你忘却不得。儿时的我们,送着酸糟吃,我们能喝上两三碗粥,那酸糟,真的很开胃!

我和我的堂弟堂妹,都是在奶奶的照顾下长大,从小便习惯了酸糟的味道。哪怕我们现在不在奶奶身边,心里还是念念不忘那种酸酸嗖嗖的味道。堂妹远在广东,久不久又打电话回来给奶奶,一句话开头便是:“奶奶,我想吃酸糟了。”我听了都想笑,但是我的奶奶,眼睛湿润了,她一定也想她的孙女了。她每次总是轻描淡写地安慰她那思乡的小孙女,“想那个东西干嘛?现在有那么多好吃的,好好享受啊!”是啊,现在生活好了,再也不需要像酸糟这样的调料了,再也不需要那嗖嗖的味道了。酸糟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大堂广众之下,再也没有酸糟这种东西了。可是,我仍然忘不了这种味道,幸亏我离家乡不远,久不久都还能回去看看奶奶,幸运时还能吃上奶奶的酸糟。一家人久不久还能乐呵呵地吃上团圆饭,想来真幸福。

堂妹迷恋酸糟,对酸糟依依不舍,电话来时说起酸糟时而眉飞色舞时而又黯然神伤。我知道,这是远离家乡的人的通病。于是,堂妹突发奇想想藏一罐“酸糟”带在身边随时享用。她曾经把一罐酸糟带到了广东,但总是事与愿违,酸糟一旦离开故土,里面的那种促进食欲的酵母菌也活不成了。远在他乡的人啊,没有什么可以寄托,没有什么可以慰藉,只有在饭桌前,想到故乡的那种浓浓的味道,才有了那久违的幸福感!

现在,在乡下,逢年过节时,谁家还有一罐酸糟,那是最受欢迎的。特别是过壮乡的“三月三”时,每家每户,忙前忙后。热情好客的壮乡人都会将经发酵的酸糟用食盐、花生油猛火爆煎至金黄,然后加蒜米、香菜、紫苏等佐料,一小碟一小碟放在桌前当调料。远远的,酸糟飘香四溢,酸酸甜甜的,味道销魂又清爽。客人们唱罢山歌,跳完竹竿舞后,围在桌前,尽情享用着这种独特的美食。现在,请你轻轻的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这样画面:五色糯米饭在齿间留香,酸糟的酸酸甜甜味在空中弥漫,竹竿舞清脆的扁担声耳畔萦绕,寓意吉庆瑞祥的绣球被高高抛起……那是我故乡的节日啊!

说来说去,都是那种酸酸爽爽的味道吗?难道你故乡舌尖上的美食就这样单调吗?不,故乡的美食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我只是独爱这种味道,独爱这种故乡特有的味道。生活在这座绿城里,迷恋这座城,享受这座城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幸福啊!

相关文章

  • 舌尖上的故乡

    看过一段笑话,说“吃货”的人生犹如一列火车,逛吃----逛吃----逛吃,逛吃逛吃逛吃…… 这几天,看《舌尖上的中...

  • 舌尖上的故乡

    我的家乡盛产水果,味道特别好,就是“养在深闺无人知”。 老家最难忘的水果之一就有黄桃。小时候看西游记,印...

  • 舌尖上的故乡

    酷暑时节,学校都闭门歇业。大二女生佳雨回家之后,天天和电脑硬耗,任凭眼镜的度数像酒瓶底一样旋转。小一女生二丫...

  • 舌尖上的故乡

    “油面腊肉铺糯米”是家乡的美食,也是油面最美味的烹调方式。将可煮三升米左右的黑铁鼎锅烧红;当年腌制的腊肉(五花肉最...

  • 舌尖上的故乡

    下班回家的路上,水果店的喇叭里在大声叫卖,招揽顾客买桃子,看到灯光下水灵饱满的桃子,记忆拉回到了儿时的故乡。 儿时...

  • 舌尖上的故乡

    依据发展规模,中国将城市分为三类,老家是比三线城市更小的城镇。 “朱祥记云吞店”,这个店铺横跨了几代人,一代接一代...

  • 舌尖上的故乡

    什么东西最好吃? 十人中可能有九人回答:“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连吃遍天下美食的蔡澜也这样认为。 蔡澜说:“妈妈的菜...

  • 舌尖上的故乡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红心番薯》,讲述了他父亲对于红心番薯深厚的感情,从内陆到台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红心番薯在林清玄...

  • 舌尖上的故乡

    出门去旅游,在旅途中用手机记录美景,却忘了记录美食。想来,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苏州的美食。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

  • 舌尖上的故乡

    美味与故乡能独存乎?不能。生我者,故乡;养我者,美味。 安福西走五十公里,有地名北山。其势山环水抱,开车驶入,山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evu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