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高中的时候吧,我们化学老师,第一节课就提了个特有趣的问题。
你们为什么而学习?
有很多争先恐后的答案。
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为了去自己喜欢的城市,为了学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现在回头去看,这些回答都事出有因的可爱啊。
钝重而激昂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只能用学习来抵挡那个流光溢彩的世界,眼光不可避免的狭窄。
所以把生活限制在不远处可见的未来里。
后来当然知道灯红酒绿是如此美好,真实,动人。
只是它还暂且不属于你,也不属于和你同龄的更多人。
大家都非常虔诚,庄重,非常不遗余力地憧憬着花花世界的模样,对不同于己的答案,还要拿出一份好胜心来,一起用笑声把教室探个通透。
到最后,老师摆摆手,在黑板上的写下了两个字,明理。
啊,当时就觉得,这个答案真是有道理有逼格。
下课以后,就拉着同学旧友,重复老师上课的问题,其实根本不是去找什么共鸣啦,就为了讳莫如深地吐出两个字。
明理。
然后牢牢接住对方的夸奖,你境界真是高。
无知者无畏,口无遮拦地就能把某些想法说出来,倒是现在如履薄冰,颤颤巍巍,觉得自己面对的,都是字斟句酌才能考量的伟大命题。
那时候年轻啊,也没有什么生存的压力,觉得为了挣钱为了生存学习的想法太鄙俗了,说出来是要被人笑话的。
02
终于结束了光影空间里,那种反复折叠,来回熨烫的情绪,和题目试卷珍重道别,再也不见。
再好再坏,那段时光都过去,并且再不复返了。
平庸的,优秀的,拔尖的,都迎来盛大的结局。
梦想的城市大学专业,有的东西实现了,也有的东西戛然而止了。
人生的每一个站点都矗立着一扇门,是一段时光的结束,更是未来的开启。
上了大学为什么还要学习?
我想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多出一些和这个世界抗衡的勇气。
世界是不公平的。
有人一锄头下去,就挖出了钻石,也有人辛苦地开山挖矿,最后一声巨响,塌方的矿坑成为他最后的坟墓。
我不怎么看励志小说。
那些在茂盛如海洋的季节里,高声喊着我不要长大,我希望永远活在象牙塔里,我羡慕彼得潘,我一定要去永无乡。
那种感受,怎么说呢,是经历过后一定每时每刻都想拿出来炫耀一番的骄傲谈资,但你也非常清醒地知道,有些东西压根得不到,没有说每个人的青春一定是闪光发亮的道理。
我一直尝试着让自己不那么幼稚,或者只是说,看起来不那么幼稚。
因为曾亲眼看到,2012年大学毕业的表哥,苦苦留下的那份单纯,被无数的人嘲笑讥讽过。
人们不同情眼泪,人们不怜悯弱小。
那年是表哥第一次参加时尚杂志的拍摄,提着一大包从公司里选出来的衣服,都是他很喜欢的款式,去到摄影棚,然后被杂志的造型师翻着白眼,在大纸袋里翻来翻去,硬是找不到一件她看得上的衣服。
摄影师在旁边不耐烦地催促着,造型师更加不耐烦地说:“催什么催,他这个样子能拍吗?”
声色犬马的社会里,强大的心理,或是过硬的本领,你总该练就一项的。
都大学了,还要学习啊?03
大学是一条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
脱离了高强度的训练,你的心智总会狡诈地折返成固定的模式,它想方设法迷惑你,阻止你找到正确的路。
就像是,每次遇到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就没法挪步了,朝前也不是,退后也不是。
回答“是”或者“不是”都是两难,所有的是和不是平分秋色,相互抵消,通常到最后,你会非常温吞,以及伤感。
这种犹疑的来由是,问题实在是多,而你所掌握的应对方法,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解决它们的地步。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明白,所谓学习,并不是狭义上的只读圣贤书,要学的东西有很多,不仅是高数课,大学英语,毛概这些专业知识,还有处世方法,人际关系的研究。
高中是苦了些,但好在方向明确,够拼够努力就好。
可在大学这个阶段,你拥有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有更多的自主权,与之对应的,也有突然松懈带来的解脱感。
但是啊,你一天的几分之几在图书馆,你花了多少时间窝在寝室,你啃下多少专业书籍,你打过多少游戏关卡。
这些都不会没了痕迹,总有一天悄悄冒出来,告诉你,你到底值得一个什么配置的人生。
不知道哪里传来的坏风气,好像在大学,不挂科不逃课不打王者荣耀,就会被人看不起。
人类作为最大的群居物种,总把某方面优秀的个体定义成格格不入,并且给予天然的敌意。
这是一种消极和顺从的心态,可是进入社会以后,正是这些独自自习吃饭,与同学聊不到一起,室友看剧他刷题的人,轻而易举地得到最有利的条件。
路越走越平坦,桂冠越摘越顺手,整个人生都发亮,熠熠生辉。
有的人说,我不求名不求利,甘于平淡。
事实是,只有真正努力过,奋斗过,累积出资本的人,才有资格甘于平淡,说累了,说不想再这么拼了。
而对于不够格的我们来说,生活不会一开始就给你一个很好的位置,也不会主动地拉你一把,你要么顶着风迎着雨往上走,要么就沉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沼里。
——还好,大学给了我们一个坚持学习的选项,不容他人置喙,安心喂养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