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黄帝01总第023篇
列子黄帝篇主要讨论了心志与人生的关系,首先讲述了黄帝“斋心服形”,神游华胥国的故事。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卒于公元前2599年,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号轩辕氏,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帝鸿氏”。史载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地,后改为黄帝。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及中华各地,创立了中华民族。
黄帝:神奇的“斋心服形”故事说,黄帝即位十五年时,受到天下百姓拥戴,十分高兴,便保养身心养正当之命,兴歌舞娱悦耳目,调美味供养鼻口。却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情志困顿迷惑。又过了十五年,担忧天下得不到治理,便竭尽聪明,增进智慧体力,治理百姓生活,又弄得肌肤枯焦,面色霉黑,头脑昏乱,情志困顿迷惑。
黄帝长叹说:“看来我的过错太大了。保养自己出现这样的毛病,治理万物也出现这样的毛病。”于是,他放下纷繁的事务,离开宫殿寝室,取消值守侍卫,撤掉钟磐乐器,削减厨师膳食,退去厚养而安闲地居住在大庭馆里,清除心中欲念,驯服形体欲望,三个月不过问政务。有一天,他白天睡觉时,做梦游历到了华胥氏之国。
黄帝:神奇的“斋心服形”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边,台州的北边,不知离中原有几千万里,大概不是凭车、船和步行所能达到的,只是神游而已。那个国家没有老师和官吏,只是听其自然而已。那里的百姓没有嗜好和欲望,只是顺其自然而已。他们不知道享乐生,不知道担忧死,所以没有事端使人夭折;不懂得私爱自身,不懂得疏远外物,所以没有爱与憎;不懂得背离叛逆,不懂得赞同顺从,所以没有利与害。什么都没有值得偏爱与怜借的,什么也都没有值得畏惧与忌讳的。
他们到了水中淹不死,到了火里不害怕热。刀砍鞭打没有伤痛,指头抓挠没有酸痒。乘在空中就像脚踏实地,寝卧在虚无中就像睡在床上。云雾不能阻碍他们的视线,雷霆不能扰乱他们的听力,美丑不能影响他们的心情,山谷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只是凭精神运行而已。
黄帝:神奇的“斋心服形”黄帝醒来后,十分愉快和满足,于是把大臣天老、力牧和太山稽叫来,告诉他们说:“我安闲地在家中住了三个月,清除心中的欲念,降服形体的欲望,思考有没有得以保养身心和治理外物的道理,没有想到什么办法。后来疲倦睡着了,做了这样一个梦。现在我知道了,最高的‘道’是不能用主观情志去追求的。我明白这个道理了!我得到这个方法了!却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告诉你们。”
又过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乎和华胥氏之国一样,而黄帝升天了。老百姓因此悲痛大哭,二百多年也不曾中断过。
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人生的成功、圆满,取决于自己内在心志的纯净,而不在于发挥意念,即“不可以情求”。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努力养生:即优厚并所谓科学地供养,又寻求身心愉悦。结果呢?也未见多少成效。胸怀大志,修炼境界,满身正义,竭尽智能,积德行善,祈求福报,也没见什么成效。为什么?养生未必养命,养命才是根本,生命能量的消耗主要因为心志(欲望),志向越大,反而伤害越大。放空心志,直接走在中正、中和的道上,让自己自然而然,不耗能且不自损、不互损,才是养命的捷径!
黄帝:神奇的“斋心服形”那么,什么是中正、中和的人生之道呢?故事说得清楚:清除欲念,驯服欲望。放下对钱权色利情名的欲望,清除奸贪懒贼匪鬼的恶念,走在物质与精神的中介上,实与虚的中介上。既然走在了两者中间,就不需要为其耗神费力了,就可以自然、坦然、恒定了,同时也就圆满了。让所有生命都活得好好的,关注生命本身不被损害,这就足够了。保护生命,一切损命的事儿不干,人人如此,多简捷啊!黄帝枯焦、劳顿、迷惑三十年,通过二十八年修行,不仅自己上天成神了,而且国家也变得像神仙天国华胥国一样了,多美啊!
至于故事中描述的自在逍遥,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且听下篇讨论),这就不重要了。因为我们只要如此“斋心服形”,就走在了通往神仙般人生的路上,这不就足够了吗?
黄帝:神奇的“斋心服形”从故事中,我还萌生了另一个思考。黄帝初期迷茫,正是所有有志者的迷茫;黄帝发现的人生之道,正是所有正义之士都在找寻的大道;黄帝人生圆满的修炼方法,更是所有人都最需要的;而在这里,列子早已直接明了地告诉了我们答案。然而,我们的民族却直到现在还迷茫着!几千年过去了,是谁在阻挡着这一人生之道的传承?恐怕文化也分显文化与潜文化,所谓的文化人也分为外显者与隐士级的内敛者吧。而黄老列庄的道学非主流文化,属于潜文化。难道是显文化和外显者,堵塞了潜文化的交通途径?
显文化,直接要求更多人做到;潜文化,只是个体默默修行。要求他修、讲给他人听而以自修为辅的显文化,比如儒学、政治学;以自修为主的潜文化,比如道学、释学。试想,作为显文化,是否应该从潜文化中吸收些补充营养呢?掌控社会资源的外显者,比如执政者、学者;一无所有的内敛者,比如隐士阶层。作为外显者,是否应该从内敛者身上吸收一些补充营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