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是忍不住掀开了那红盖头的一角,仿佛那盖头有千斤重,她看见了不远处加林的家,她看见了河对岸的梨树,还有那片绿油油的谷林里,他们曾深情的相拥过,亲吻过。
耳边鼓乐齐鸣,好一番热闹的景象,丝绸下的那张脸,痛苦的抽搐着。泪水早已模糊了她的视线,别了,这一切,别了,加林,今天起,我便成了别人的新娘。
而此刻,在那熟悉的桥下,在那个和巧珍不知走过多少遍的桥下,加林早已疲惫不堪的失声痛哭,他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一切,他听说他爱的人今天嫁了人,一切都已回不去了。
他的心被一点点的撕扯着,就像海上随处飘零的浮萍,失去了依靠。那些原本意识里的支撑,在顷刻间瓦解。
没有了心爱的人放在心里思念,没有了让他引以为傲的工作,他向往的一切美好的蓝图,终究化为了泡影。那大城市里的体面和辉煌,还有和亚萍一起设想的生活,仿佛只是一场梦。
这一刻,他不由得想起这一路走来,他的脚好久都是轻飘飘的,他的眼睛好久都没有再看看他土生土长的家乡,他曾经极度的厌倦这里,他曾经无数次的想摆脱这里,他想去更远的地方,他想去寻找所谓的体面和优越,他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
而如今,他再一次的回来,他再看眼前的一切,他才意识到自己错了,错的多么离谱,可一切为时已晚。
河还是那条河,桥还是那座桥,麦田依旧还在那里,乡亲们还是那般纯朴和热情,爹妈还是爱他的,还有那个德顺老头依旧陪着他,一切仿佛都在原地,他还可以开始好好的生活,只是心多了一块空缺。
这就是《人生》里两位主人公的命运,这注定不是一个美满的结局,注定是一段充满遗憾和悔恨的人生。可这也正是我们现实生活里大多数人的写照。
我们不断的追逐,想去更远的地方,我们不断的寻找,想飞的更高。毕竟,外面的世界是多彩的,是令人向往的,那里是梦想的栖息地,那里是充满阳光的乐园。
只是,走着走着,我们忘记了初衷,我们看不清自己,我们亦看不清前方的路,我们终究迷失在前行的路上。
曾经甚至有人劝诫我们,有人试图想去拉我们一把,只是,我们不以为然,我们的心高过了天,而脚步却始终还在缓慢的前行,我们便摔了跤。
其实,可怕的不是前方的未知,而是,走的久了,我们会忘记了来时的路,忘记了身后的人,忘记了原本拥有的。
《人生》这本书里,有太多细节值得深思,以下便是我的一些心得与思考。
年轻时,还是要有梦想,不要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梦想是什么呢?梦想就是给自己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来面对这本就平淡的生活,才能在天空自由的翱翔,才能俯瞰整个大地。
对加林来说,梦想就是走出这片乡村,梦想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是夜里街道的灯火辉煌,是奔走在柏油马路上的繁忙,是读书人内心的充实。
也唯有走出那片乡村,他才有可能实现他想要的生活。
他是一个努力而又勤奋的人,他有着一腔热血,就像在暴雨天,他依旧奋不顾身的实地采访,和大家一起面临严峻的考验。回来后,就奋笔疾书的伏案写新闻稿,那时的他是自信的,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期待,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努力,上进和对梦想执着的追求,在他身上都体现的淋淋尽致。
他不想靠锄头来相伴一生,他想走出去,他想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这本就无可厚非。这是身为一个年轻人该有的气魄,我们同样应有这样的觉悟与思考。
游手好闲,吃喝享乐,这种消极懈怠的生活方式,我们应尽量的远离它,毕竟它会一点点消磨我们的意志,同化我们的心境,让我们无所适从,没有了拼劲,这是多么的可怕的,就像一个卸了气的气球,还有什么用途可言。
我甚至不敢去想象,如果一个人不去工作,不去思考,每天只剩吃吃喝喝,坐在床边,看朝阳东升,看夕阳西下,那是怎样一番心境,会不会感到生活的无趣,会不会觉得没有力量,也许在他们眼中,小草不在翠绿,花儿不在芬芳,天空不在蔚蓝,一切在他们的眼里,不过大同小异。
我不愿做这样的人,也不能去做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要动起来,我们要看人间四季,我们要踏万里山河,我们要寻求一份生的归属感。
生活纵然已万般无奈和阴霾,也要做到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别让功利蒙蔽了我们的心。
加林一生的际遇,大部分是源于自身,但是同样也有一部分来源于生活的捉弄,或许这是生活对他的一种考验,而他终究败给了生活。
如果没有村里的“大能人”明楼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让他刚毕业的小儿子“三星”顶替加林工作三年的教师一职,也许一切都是平静的。
甚至不会有已经打算安稳过乡村日子的加林,因为拉粪被人嘲笑,被人歧视,甚至大会有因为他人想要能多拉一些,一年四季讨好供食上级,最终据为己有,当作自己的便利而大打出手。
原本已平静的内心,最终在生活的雾霾里被再一次的激发,他更加渴望逃离那个贫瘠得山区,逃离那个昏暗的土窑洞,他要报复,他要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知道,总有一天他定会出人投地。
有时候,也许真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生活里确有道不明的千千万, 每当这时,我们不要忘记,你要的是什么,你为了什么而努力。
灯红酒绿的世界纵然会迷了你的眼,不平的机遇或许会迷了你的心,但万物终究逃不过一个循环。
别让愤怒磨灭了你的心智,别让所谓的不公蒙蔽了你的双眼。在这时,一定要让自己的的心静下来,好好的想想本质是什么,你的本心又是什么。
所谓的本质,本心,不过就是我们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向我们的梦想,其实,这并不难,难得是心会乱。所以不要忘记初心,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拥有。
只是社会有它回避不了的责任,我们要学会辨别生活里的不合理,让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记得在十字路口时将自己拉向正轨,才能充分发展,梦想才会实现。
走的远了,也别忘记来时的路,听一听他们的话,回头再看一看,那里有你爱的人。
“人们常说,浮得高,跌得重!不管你到什么时候,咱为人的老根本不能丢啊。”
这是德顺和加林他爹玉德,在得知加林为了城市的亚萍,抛弃了曾经乡里爱的巧珍,苦口婆心的劝诫。只是那时的加林已然听不进去,他的眼里心里,只有他所谓的梦想。
可是事实终究印证了当时说的话,只是所有的苦水他都得自己去尝,因为人生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错过就是错过。
很多时候,我们走着,就忘记了曾经和我们相濡以沫的人,忘记了曾经帮过我们的人,我们的眼睛看的更远,我们的心也一再的偏离原先的轨道,只是有时,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离开了现实,再色彩斑斓,也会很快的消失。
那时回头看一看,看一看爱你的人,听一听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诫,那绝不会伤人,只是不想你再失去的更多。
一辈子太长了,我们总是在不断的选择,也许选择很容易,难的是,坚守最初的选择。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踌躇不前,摇摆不定,别回忆,过去的终究回不去,回去的不一定依旧适合。
如果没有那次的相遇,如果加林和亚萍能理智的对待自己的感情,也许这段四角恋中,就不会有受伤的人。
所有人都看得出,巧珍才是最适合加林的人,而克南和亚萍才是最般配的,然而处在当下的他们,却不知珍惜,以为自己追求的才是真爱。
他以为,她的乡村气息配不上的才华,她以为,他的无趣不是心灵的契合,他和她都自以为彼此还是曾经记忆里,谈天说地的知己,以为彼此间的那点默契便是爱情里的相知。
他们背弃世俗道德,抛弃了一路相伴的爱人,高调的相爱着,不知爱他们的两个人在角落里默默的舔着伤口,而他们的爱最终抵不过现实,成为一地的尘埃。
只是时间最终给了他们答案,爱本就纯粹而简单的,是他们复杂了感情。一个转身,便是一辈子。
做一个内心澄明,智慧的,善良的,可爱的人,做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难过的时候可以哭,只是不惊天不动地。
不可否认的是,一次又一次感动我的便是巧珍和顺德老头。
虽然巧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姑娘,没有上过学,读过书,大字也不识。但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勤劳,和对爱情的勇敢,以及内心的坚韧。
她虽被抛弃,失去了加林,她明明痛的不能呼吸,但是依旧在那样一个会被说三道四的年代里,坚强的活着。
她不畏惧众人的眼光,依然坚持每日劳作。她的付出最终被温柔相待,虽然她没能和爱的人相伴,但最终收获了爱她的人,给她了一个温暖的家,那个人老实厚道,就是书中提到的马拴。
我被他最后一段真挚的告白所感动,他没有嫌弃她,他觉得恋爱自由很正常,他觉得当初巧珍选择加林,毕竟高老师优秀,他能理解。这样的一个男人,巧珍的后半生怎会不幸福呢。有时候苦苦追求那遥远的美好,不妨低头看看身边的幸福。
再来说说顺德老头,一个乡村里的老光棍,虽一生未娶,不代表其他,他有他爱的人的记忆,有回忆,只是他到老还没忘记她,他是长情的,只是误了这一生。
他是整个书里最通透的老人,看的多,经历的多了,他总会适时的提点他们,只是他们尚不明白那简短的言语里,有着他诚意的劝诫。他是智慧的,也是同巧珍一样可爱的,坚强的人,他们都是经历了磨难,而能静下心来沉淀的人,他们没有哭的歇斯底里,惊天动地。就像在静静的夜里巧珍默默的抽泣,就像在马车上顺德老头湿润的眼眶。
这就是《人生》,其中的细枝末节,我就不细细道来。总之,人生是酒亦是茶,浓烈也清香,还得慢慢品,只是别忘记了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