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各种知识、技能和才艺的培养,甚至有些孩子周末都在各种培训机构里泡着,目的就是让孩子多多掌握或提前学好学校里的课程内容,以便能获取高分并进入名校。毫无疑问,每个父母的初心都是好的,但未必是对的。有一点比知识或技能等更重要,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一颗乐观的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01733/ba525820ba098f9d.jpg)
乐观需要从小就培养。乐观的孩子遇到问题或挫折不会轻易放弃,也更能走向成功的人生。乐观的性格除了父母的遗传之外,与从小的生活环境、文化教育背景以及接触的人群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天生乐观的性格一般出生于:父母慈爱,生性乐观、积极向上;与家庭之外的人际交往比较频繁的环境;家庭生活条件相对宽松,精神压力小。
一般来说,天生悲观的性格出生于:父母性格内敛专横独裁;较少与人交往;家庭生活状态相对窘迫;精神压力较大。
以上主要是遗传和家庭环境以及成长背景有关的因素导致人的性格差异。除了天生因素,人的情绪和心态都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来改善甚至是改变。
美国《神经元》杂志有研究显示,那些习惯悲观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常常会有过多的“压力荷尔蒙”,给大脑神经元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最终还会影响孩子的心智、情绪和身体成长。相比之下,乐观的孩子大脑中的“压力荷尔蒙”较少,还能自动调节。另外,习惯乐观的孩子在看到快乐的图片或参与快乐的活动,他们脸上的笑容会比悲观孩子更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01733/920c88be04b5f0d7.jpg)
据研究:现在13岁的青少年中几乎有1/3的人都有不同程度抑郁的症状,等到他们高中毕业时,几乎有15%的人已经经历过一次主要的抑郁症。
著名的抑郁专家及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对从出生到成年中的悲观和乐观表现进行了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幼年时期的悲观会造成抑郁及低成就感。然而,乐观可以通过后天习得,这些技巧若早点教给孩子,就可以使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免于抑郁的侵扰。
作为父母,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习惯性通过“悲观路径”解释事情或处理事情,很容易表现出悲伤或消极情绪,就要多加注意,孩子非常可能是属于悲观的性格。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有个“思考三步骤”法,无论悲观还是乐观的孩子,甚至是父母自己,都能通过“思考三步骤”受益,也就是当遇到一个问题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可能发生的最好的情况是什么?
2、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
3、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什么?
当人一旦接受了最坏的情况发生,其他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这叫“心理阈值”。当孩子通过思考,提前了解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时,焦虑和悲观情绪就容易消减甚至是消失。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分享一个小方法:
有个词叫“高敏感儿”,是美国心理学家兼作家Elaine Aron创造的词。Elaine发现,有差不多20%的幼儿是天生的“高敏感儿”,这些孩子经常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是:容易对事情“过度解读”,对于事物的关注和警觉比同龄孩子高,很多时候会处于悲观和沮丧的情绪状态。可以说,“高敏感儿”常常是悲观孩子的代名词。
如何判断孩子乐观还是悲观?对于那些悲观的孩子,总是趋向于把错误归因为自己或自身的品格;相比之下,那些乐观的孩子,会客观分析问题,并且懂得积极的自我总结,而不是一味把错误归因于自身。
最后,分享一个有关乐观性格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个老者的妻子死了。朋友登门问候,没想到却看到了喜气洋洋的场景。老者敲碗击盆在跳舞,完全没有悲伤之情。朋友怒斥:“你妻子生前照顾你,为你生儿育女,没想到你这臭没良心的……”
老者也不生气,他说:“你看,我的妻子在她出生前是不存在的,就像从这空荡荡的房子慢慢地出现一样;现在她又回到那个空荡荡的房子里休息了,她不用再劳累。你说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这个老者就是庄子。
对于同一件事情,朋友是悲观情绪,而庄子却是乐观情绪。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多元的角度去看待,比如装有半满的水杯,有人说:只有半杯水;有人却会心怀感恩地说:还有半杯水呢!那你说说哪类人更快乐呢?培养“乐观的性格”是快乐人生的首要条件。否则,拥有金山银山也不一定能够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共勉!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01733/b38d1e6077b4282c.jpg)
❤️——END
我是媛媛,二宝妈妈,努力做一个成长型的妈妈,满足于现在,不满足于未来,活出最好的状态!
主要两大主题分享:
一、有关自我成长
二、有关亲子教育
喜欢我,欢迎加我微信:JulieFan2018 请注明在哪关注的,比如写:简书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