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思念叫故乡

作者: 那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7-12 18:02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无意中翻看空间中的老照片,看到了几年前在老家拍的一组照片,不禁又勾起了关于故乡的记忆......

    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东面是一座连绵的小山,西面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南面是一片开阔的田野,田野的尽头是一片小树林......这些,是我儿时趴在窗前就可以看到的风景。

    这山、这河、这林,承载了我童年的大部分欢乐;那田野则让我在童年过早地理解了生活的艰辛。也许正是这种反差,故乡成了我无法忘却的记忆。

    (一)童味

    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人,对生活也充满了热爱,房前屋后,布置得相当丰富。

    院子的一大部分是木制栅栏隔出来的一个菜园,规整地划分出韭菜、小葱、白菜、西红杮、茄子、黄瓜、芸豆、土豆等蔬菜的位置,在墙边,架两根木棍儿,种上几棵南瓜。而菜园的四个角,有桃树、杏树、李子和梨树......

    在后院,有一排小白杨(据说是将来打家具用的),再配上两棵榆树和两棵枣树,整个院子显得生机勃勃。

    每到夏天,我就成了小朋友们最羡慕的人。因为我在出去玩的时候,总是会带着一些好吃的,比如杏啊,李子啊,西红杮啊,黄瓜啊什么的,而我也不吝啬与伙伴们分享。现在回想起来,有可能好人缘就是因为会分享好吃的吧!

    院子的围墙是用河边捡的石头和着泥垒起来的。我的记忆中,父母下地回来的路上,总会在河边挖一些石头带回来。而我也会在他们附近玩耍,河边摸摸鱼,或者会在水深的地方游两圈。

    开始的时候,我看着院子前堆的石头还不知道为什么,直到后来有一天,父亲找来了村里好多位伯伯叔叔,把院墙垒了起来,我才明白,原来每次捡回来的石头是这么用的......而那时侯的我看到家里这么高大的墙(至少小时侯觉得很高大),心里也会充满了自豪感,觉得老爸真的很厉害。

    即使父母很勤劳,但那时候我的家庭条件也不太好。可能那个年代每家都不富裕,所以,我基本上没有过零花钱。

    夏天能吃上一根冰棍儿,冬天能买上一串糖葫芦都能让我兴奋好久。我到现在都能清晰地记得那凉凉的、甜甜的、舔上一口浑身舒爽得直哆嗦的味道,幸福感也在那一口口的舒爽中荡漾开来。包裹着的那层带着甜味的纸,也会晾干折叠起来,小心的夹在书里,这样,那幸福的味道就会好久不散......

    (二)童趣

    小时侯的生活条件虽然不太好,但我的童年仍然很快乐。

    属于我的活动非常多,能玩儿的东西和游戏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而且基本上是就地取材。

    在我家的厢房中有一个特别大的纸壳箱,里面装的全是我的宝贝。打鸟的弹弓、自制的弓箭、铁丝和自行车链制作的手枪、自制铁环、陀螺、冰车、木剑......除此之外,小东西更是不计其数,啪叽、玻璃球啥的,都能把纸箱的缝隙塞满。总之,那时我的家当还真让很多伙伴儿羡慕呢。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父亲把养了两年的猪杀了,从市里搬回一台黑白电视机,可着实让家里热闹起来了。

    那时电视能收到三个频道:中央一套、中央二套、辽宁台。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到了晚上,家里的炕上、地下全是看电视的人。整晚要烧好多开水供邻居们喝,屋里烟雾缭绕,满地的瓜子皮......

    当然散场后都会有邻居主动留下帮我母亲收拾屋子,可能这就是当时农村人的淳朴和善良吧!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多,随着电视的普及,家里的人终于少了。可能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怨言,让他们在村里的人缘特别好,家里需要帮工只要喊一声,村里的老少爷们儿都能伸手帮一把。

    当然,电视也给我带来了一个“便利”。那时候我一放学,就在外面玩,然后等很晚了才会回家写作业。

    村里有个比我大三、四岁辈份却大我一辈的小叔,他家庭条件不太好,但学习成绩特别好。有一次我求他帮我写作业,而他为了晚上能在我家看会儿电视,就答应了。

    就这样,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帮我写作业。第二天我交完作业,竟然满分,结果悲剧了......

    老师当堂表扬了我,说我写的又工整,又正确,并让我上讲台,给大家讲一下我的做题思路。我当然是不会的,在老师的再三追问下,我招了。于是,老师让我搬了块砖头,站在教室门前顶着烈日上了两节课。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其实对比看电视,我更喜欢在外面疯跑的玩儿。

    每到过年时,很多小伙伴都在家里看春晚。我就很不理解,那唱啊跳啊的,有啥意思呢?尤其那时的节目还有很多京剧和美声,咿咿呀呀的,实在不是我的兴趣点。于是我就东家西家的跑,找他们出来枪战,直到大家都拿着或木头的、或塑料的、甚至只能叫树杈的“枪”出来。玩到再回家的时候,基本都该包年夜饺子了。

    那时的快乐纯粹而简单,与伙伴一起,随便一个小玩意儿都可以玩很长时间,而这些快乐也点亮了我的童年时光。

    (三)童工

    乡下的活除了冬天少一些,春耕、夏铲、秋收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于是在农村都有“猫冬”的说法。而对小时侯的我来说,春秋两季的农忙,就是我最讨厌的时光了,因为这个时节,是必须要下地帮父母干活的。

    每年的春耕前,父母都会研究,哪块地种些什么。那时比较常见的是四种作物,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基本是为了满足自家一年的吃喝和穿盖。

    再后来几年,为了能吃上白面,在离家近的地里,还种了两亩小麦。小麦夏收后,再种上大豆,每年的农活就更忙了。而家里的十亩地,就是全家人吃穿用度的来源。

    父亲是位木匠,十里八村谁家盖房子打家具都会请去作工。每当春耕,我就充当了半个主力,也就是那个年纪,让我早早的体会了生活的辛苦和不易。

    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就是农耕的最好时节,家家户户就都忙碌起来了。

    为了赶在凉快的时候干活,我跟姐姐基本上凌晨四点左右就被叫起来,跟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了。

    最开始的时候,由于我还小,只能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播种和洒化肥。

    别看这么简单的活,也让我总结了不少经验。

    比如那个时侯高粱和玉米的种子不像现在成活率那么高,所以,父母就让我把种子像洒化肥一样洒在垄沟里。

    这样播种对我来说比较简单,但我发现这样做的后果是庄稼长出来后,还要把多余的苗都铲掉,以保证好苗的养分充足,这样一来后续铲地的活还是很辛苦。

    于是我就在后来把洒种子变成了点种子,每隔十多厘米点三四颗种子。这样既解决了成活率的问题,又让后续铲苗的活变得轻松了,还节省了种子。

    等到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基本所有的农活我都可以做了,像拉簸索、压滚子、扶犁什么的......并且可以做得像模像样了。

    春耕还好,一般是忙几天就过去了,那时我最不喜欢干的活儿是摘棉花。腰上系个类似围裙一样的布兜子,去棉花地里把成熟的棉花从壳里捡出来。这好像是个干不完的活,棉花每天都有成熟的,就这样一茬又一茬的,要从初秋干到深秋。

    只要我放学,母亲都会让我去摘一次,直到那个兜子被装满,把我装扮得像个孕妇一样才能回家,那时甚至做的梦都是被棉花吞噬。

    虽然摘棉花比较辛苦,可是棉花确实是个好东西。到加工厂把棉花和籽脱离开,籽可以用来榨油,而那雪白的棉花也变得可爱起来了。

    在冬天闲下来的时候,母亲把家里的棉被、还有家里人的棉袄都用新棉花絮上一层,那感觉是又暖和又舒服。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回想那些年,虽然苦过累过,但正是这种经历,磨砺了我的性格。让我变得更加坚韧,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让我明白,美好的生活需要勤劳的双手来创造。

    (四)童梦

    小的时候,最盼望的事儿就是长大。可以无拘无束,做自己想做的事儿。结果长大之后,又总想回到小时侯,回到那天真烂漫,没心没肺的曾经。

    记得有一次家里电视机坏了,父亲找了临村的一个亲戚(八杆子应该能打着的亲戚)来修理。我只记得修了好几天才修好,最后大人们在吃饭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开始拿我们小孩子当话题。

    那个亲戚问我说:“大侄子,明天跟我学修电视吧,到啥时都有饭吃”。我说:“我才不呢,我长大要考大学呢,修电视又不赚钱”。

    也许当时我认为宇宙的尽头是大学吧,我不知道的是,上完大学也是需要工作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好好学习,不挨累就是我童年的梦想吧。

    那时我特别羡慕的就是别人嘴中的城里人。孩子可以写完作业只剩下玩儿,可以不受劳作之苦,可以吃公粮,可以住楼房,冬天可以不用生炉子屋里也很暖和……

    直到我十三岁那年,举家搬到了一个小县城。村里邻居们跟我说,多好啊,以后你就是小市民了、非农业了。

    我也曾经因此而自豪和欣喜,可搬家的车来了,我却迟迟不愿上车。最后,我把所有的玩具全部分给了小伙伴们,带着未知的彷徨,哭着上了离开的车。

    小时侯不知道实现梦想的路也有太多的无奈,不知道简单的梦想也需要很努力才可以实现。

    搬家给我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学习成绩的下滑。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听上去很怪的口音让我跟老师交流极度不自信。这让我很难融入新的校园生活,也给我的学习成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父母每天忙于工作,我就成了那个“自由”的孩子。

    随着中考的失利,标志着我的大学梦结束了。而此时,父母才开始规划我该何去何从。复读我是不愿意的,我不想存在于那个孤独的环境,我甚至已经开始去路边摆摊做生意。

    后来,还是老家的大伯鼓励我,让我要为了大学梦而继续学习。几经周折,我选择了一个离家很远的高中,开始了住宿生涯,终于算是续上了我童年的梦。

    如今,大学毕业整整二十年。儿时的梦想早已实现,而那简单又曲折的过程让我明白,坚持才是实现梦想最有力的武器。

    童梦,源于故乡,断于他乡,而又续于故乡,实现于他乡。也许,这就是我对故乡念念不忘的一个原因吧!

    (五)流淌的亲情

    故乡,是一种情节,总是让你不自觉的想起。而每每想起,那画面就如电影片段般闪现。

    也许喧嚣的城市少了家长里短的温暖,而故乡的山水更能寄托我的灵魂。

    那故乡的山有我丈量过的足迹,故乡的水融入了我童年的欢笑,那一片沃野都是儿时奔跑的身影。

    任时光流淌,任世事变迁,那故乡的情怀从未改变。

    人都是恋家的,故乡就像大树的根,无论我们如何生长,都有对根的眷恋。而由根汲取的养份,才给了我们向往天空的勇气和动力。

    儿时盼望长大,长大了又期待远方,于是,背景离乡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常态。

    可是在外的成功与失败,荣耀与梦想,当坐在故乡小院的树荫下的那一刻,都变得格外宁静,那就是心灵的皈依。

    对故乡的思念,不仅因为那里有童年的时光印记,还因为那里有我牵挂的亲朋。

    老家的距离并不算太远,大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前年高铁也开通了,还是很方便的。

    之前,我每年也都要回去几次。自从把父母接到了城市里,我回去的就少了。前些日子,大伯家的哥哥给我打电话,说了家里的情况,让我有时间回去看看。听到久违的乡音,感受他言语间的温度,竟然有些泪目。

    记忆中每次我回去,都会受到叔伯们的热情款待。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开启了欢聚模式,而我也是从东家吃到西家。这种热情原始的表达是真挚而深刻的,而觥筹间流淌的,是浓浓的亲情。

    也许,故乡就是我无法割舍的情怀,曾经少年壮志,奔赴他乡,向梦想出发。如今人到中年,拼博半生,何处是归途?

    (后记)

    故乡的山,没有那么雄壮,可每一个角落都无法忘却;

    故乡的水,没有那么清澈,可每一滴都可以感受甘甜;

    故乡的人,没有那么富有,可每一次相逢都是那么质朴真实;

    故乡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山村,小的只有几十户人家,小的从南到北步行只需要几分钟,小到通讯可以靠吼......

    可在我心里,她却是无限大,大到承载了我人生的梦想。大到每每回想心灵就被完全占据。大到即使没有喧嚣繁华,仍然让我深深的眷恋。

    只因为她叫做故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一种思念叫故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hw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