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散文✨满天星读书
读《路遥传》┃ 观路遥人生的关键几步

读《路遥传》┃ 观路遥人生的关键几步

作者: 地无心 | 来源:发表于2021-12-31 17:10 被阅读0次

    路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路遥的坚韧成就了他自己,但凡他有一丁点懈怠,他的人生一定是不一样的。而他一路走来的关键几步,他的贵人们扶了他,成就了他。

    001  过继

    作为家中长子,兄弟姊妹众多的路遥,家境清贫。在村小接触到书本后,对读书兴奋异常,不愿再走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父母为了路遥能有机会读书,决定将只有7岁的他送去大伯家当儿子,称为“顶门”。

    路遥:七岁赤手空拳离开父母离开故乡去寻找生存的路。

    大伯大妈在食不果腹的艰难环境下,成全了他的读书梦,路遥的成长是他们用镢头在地里刨出来的。

    002  读初中

    上小学的路遥学习成绩优异,顺理成章地轻松考上延川县唯一的初中,在一千多名考生中排名第二。

    可大伯不让他继续读书了。

    那时大伯家里已经到了旱干粒尽的地步,再也无力供他上中学。他算是兑现了对路遥父母的承诺:上了学,识了字。路遥该回来当农民,娶妻生子,给他养老送终了。

    路遥不接受养父这个荒唐的命令。求助大队支书刘俊宽,那时村民家家户户都困难,以他的威望,分出一升半碗,百家姓粮,助路遥凑上了学费。还亲赴延川中学给校长说明情况,让过了报名时间的路遥报上了名。

    路遥通过自己的抗争得来了学习的机会。大伯后来也是在千难万难中继续负重供路遥读书。

    刘俊宽在穷得揭不开锅的情况下,大义支持路遥求学成功。

    003  上延大

    路遥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

    而路遥上大学却是既不寻常又充满传奇。

    1973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实行的是推荐选拔制。

    他先后被北京和西安的三所大学拒绝。原因是他造.反.派头头的经历,这是当时的大忌。中央政策:wen革中犯错误的,高中以上计入档案,初中生既往不咎,路遥是初中生。

    路遥是延川县的人才,县文教局的同志对路遥上大学煞费苦心。最后县委书记申昜亲自到延安大学为路遥作保送工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路遥这个文学青年,在延大领导仗义开明和爱惜人才下,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以好事多磨的方式,他的大学梦得以实现。为他日后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路遥:是延大收留了我。

    004  林达

    最绕不开的就是林达。

    如果没有林达的支持,路遥不会有如此的成就,即使有也会付出更多的艰辛。

    他们恋爱的初衷,路遥是透露出理性现实和功利目的的。路遥说哪个本地女子能供我上大学,成为路遥的未婚妻后,每月38元的工资除了生活费,全部寄给路遥上学了。

    他们相识最初时各方面就有巨大差别。性格,习惯,出身等。

    路遥有文采,是全延川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但他就是一个农村赤贫如洗家庭的养子,只有勇气胆略与知识了。

    林达,本人优秀,能说会写,有文采,考大学没问题,具大都市知识女性的所有特点,南方人,归国华侨子弟,高干家庭身份。

    这两位的心智、文采,注定能够在感情中交集并碰出耀眼的火花。

    而他们的婚姻形式是白雪公主下嫁穷小子的翻版。

    从结婚开始他们共同经营就不够。

    路遥的生活习惯是早晨从中午开始,甩手掌柜,写作比他的命都重要。吃穿不讲究,可在创作时必须抽超过他收入的高档烟喝洋咖啡,工资供自己都不够,长期在外搞创作,有陕北大男子主义的一面。原生家庭负担很重,必定要付出建立在真金白银之上的爱心。

    林达婚后甘当陪衬,尽力照顾这个小家庭。她是杂志社编辑,必须按时上下班,养育孩子等,不可能做专职家庭主妇,何况她还要赚钱养家。就饮食习惯他们也是天差地别,南方人与陕北人。

    林达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路遥在多部小说的创作中都听取了林达的意见,她有过给路遥撰抄稿件、联系作品的发表等,她的身影也常出现在路遥小说中,刻画众多的气质高贵的都市女性原型就是她。

    林达默默的支撑这个家庭,心有怨言也属正常。

    凡此种种,这个家庭有矛盾和裂痕是不可避免的。

    路遥也没有辜负林达,以他惊人的毅力忘我的劳动和世人瞩目的成就,证明了林达是个有眼光的女人。

    若双方都能妥协,若路遥能及时化解矛盾也不会出现后来的离婚问题。

    路遥不同意离婚,原因是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全国性的关注,不想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不想女儿受到伤害。

    路遥是和平年代的英雄,有巨人般的人格魅力,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他的缺点显得次要和微不足道。像一座巍峨的大山,在阳光下,就会有阴影,令人叹息的是,他把最好的一面献给了社会献给了读者,把阴影留给了亲人特别是林达。

    与路遥林达多年的共同朋友说过,他们的不愉快,主要责任在路遥而不在林达。

    路遥弟弟王天乐说:我很了解林达,不记恨她。作为一位作家的妻子本就是很艰难的,而作为路遥的妻子,就更难了。

    路遥去世后,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理解,她始终保持着高贵的沉默。

    林达在挽联上写道:路遥,你若灵魂有知,请听一听我们的哀诉……

    005  留省城工作

    开始了他的文学远征。

    毕业就留在省级单位《陕西文艺》,他,心想事成。

    上延大之前,路遥就在《陕西文艺》1973年创刊号发表短篇小说,陕西文坛注意到了路遥的存在。

    大一参加了《陕西文艺》编辑部的创作座谈会,结识了叶咏梅、知名编辑董默等人。

    这给了路遥在编辑部实习、锻炼、去典型大队采风的机会。他工作认真,能力强,悟性高,写文章又快又好。

    这些经历,给路遥打开了新世界的窗户。

    继而连续在《陕西文艺》发表作品。有与他文学路上的伯乐曹谷溪合作的散文,独立创作散文、短篇小说等。

    1976年路遥从延大毕业。按当时的政策,他会分配回原籍。因为他表现突出,学校决定分配他到延安地区文化馆工作。

    可路遥已有鸿鹄之志,已有意愿,希望能到省级文学单位。同时《陕西文艺》也看中了路遥,下决心把他挖过去。

    一如既往般,这件不容易办成的似乱麻一团的事情,被编辑部的伯乐给办成了。他们亲自上省上教育局、文化局,到延安宣传部、教育局和延大及延安文化馆,最后事成。

    9月路遥到《陕西文艺》编辑部工作。

    一个人要干成大事,除了自己雄心壮志与勤奋努力外,还需要机遇,需要伯乐的赏识,路遥是幸运的。

    006  开启平凡的世界  达到辉煌的人生

    路遥耐心地开始了他的小编生活,直到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成为专业作家。

    也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创作中。

    发表散文、纪实散文、短篇小说数篇。

    发表中篇《惊心动魄的一幕》。获第一届全国中篇小说奖,一跃跳入全国知名作家行列。这部反思wen革,歌颂wen革中正面人物的作品,与当时的潮流相悖,被退稿快崩溃路遥,接到了《当代》秦兆阳邀约。

    之后路遥源源不断的发表高质量的作品,多篇中篇发表。

    发表中篇《人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21天写出《人生》,每天写18个小时。在著名作家王维林的帮助下,《人生》得以在《收获》发表。

    路遥一下成了名人。全国各地读者信件飞向路遥的住处,进入作协领导班子,他完全可以靠着这部作品,一辈子当个“白白胖胖的文学编辑”。

    可他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平凡的世界》。

    1991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国家最高文学奖。他的作品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万千青年的不朽经典”。这部巨作影响了几代人,一大批读者。

    1982年至1988年,6年时间,3年准备,3年写作,路遥完成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巨著。

    他像历史书记官那样,书写出1975年后这10年间中国城乡变迁的史诗性小说,三部六卷100万字。

    3年准备。1982年开始,看100部左右的中外长篇小说,看几十种类别的书,搜集并记录10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陕西日报》《延安日报》的合订本,深入体验各行各业规律及细节。创作出核心框架和巨制草图,呕心设计好了小说的开头,列出人名地名,后又精心补充和完善。

    1985年秋,路遥拎着两大箱资料几十条香烟和雀巢咖啡,来到铜川矿务局的煤矿医院,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每天从中午到凌晨,“早晨从中午开始”。1988年5月25日,下午6点左右,一支圆珠笔,从甘泉县招待所路遥的房间扔了出来,《平凡的世界》全部诞生了。

    第一部于1986年夏初完工。

    第二部于1987年6月完工。

    第三部于1988年5月25日收工。

    1986年夏初,《当代》青年编辑看了第一部手稿,就拒绝了在该杂志刊发。

    作家出版社的编辑来了,他看了三分之一就退给路遥,说这本书不适合时代潮流,属于老一套恋土派。

    那时意识流小说在流行,如魔幻主义,主要表现人的情欲性欲表现人的原始状态,不这样玩花样就不是好小说。

    路遥的创作被认为是过时陈旧,没新意,没悬念,不打动人,他们不认可现实主义的作品。

    诗人子夜和评论员李炳银向花城出版社总编推荐了路遥的作品,他们决定刊发,还要在京举行研讨会向社会推荐此书。路遥脆弱的神经得到了安抚。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李金玉认为路遥这部作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手笔。

    1986年11月《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花城全文出版,同年12月在文联出版精装版与平装版。终于有让世人评判的机会了。

    1987年1月路遥的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开始。可大家的评论不太高,大多数人是尖刻批评。

    1987年夏,路遥与叶咏梅在北京邂逅,赠与她《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她在1983年因《人生》采访过路遥,并将其改编成同名广播剧。

    此次碰面促成了《平凡的世界》1988年在广播电台播出。叶咏梅认为这是一部对普通劳动者的礼赞,将她带回了曾经插队战斗过的地方,那么熟悉亲切,有人生哲理的艺术表达,暗暗决定将它录制成广播剧给广大普通的亿万听众见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于1988年3月27日开始播出,共126集,历时4个多月,意味着《平凡的世界》将会乘着广播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路遥几年的心血会通过听众的检验而不是几位专家的评判。

    送去第三部手稿时,广播电台里已堆积了2千多封听众来信,路遥很激动,先声夺人的广播已经把他的劳动汗水给传播出去了。

    还有在商议改编成电视剧的事宜。

    一切都在往好里走。

    可《平凡的世界》在文学界却反映平平,1988年12月文学评论蔡奎在《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公开支持路遥。

    一如既往的贵人相助。

    1991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贾平凹评述路遥: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是他是夸父,倒在了干渴的路上。

    路遥的一生,短暂而辉煌,贫穷而富有,平凡而伟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路遥传》┃ 观路遥人生的关键几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mg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