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十月
一个收获的季节
看那秋风
吹起芃芃馨香的稻田
大地为人类
奉献了多么沉甸甸的食粮
望那扶疏而上的玉叶金枝
又有一圈年轮
在深深镌刻
健壮了大树的脊梁
扑面而来的
那一张张 朝气蓬勃的笑脸
恣意张扬的青春
迎来了坚韧不拔的成长
简书里
每一位孜孜不倦的笔友们
你们收获的
是一副怎样的心肠?
是快乐、是温暖
或者是激扬文字的力量
我把秋天
谱写成一组组诗意的颂扬
喁喁着秋的呢喃
给大家 款款呈上

一、【忆江南1·秋娘媚】(10月7日)
秋娘媚,
尘素惹斑斓。
远岱枫林迎霁晓,
近堤湫水舞香莲。
阡陌正华筵。
(白居易体)
二、【忆江南2·愁云泣】(10月7日)
愁云泣,
霜扫两眉弯。
雨沐风欺清翠老,
秋凋春谢暮途寒。
浮世恍如烟。
(白居易体)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
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宋人多用双调。

三、更漏子·声声叹为谁(10月14日)
丹枫林,黄杏叶,
穹顶弯弯钩月。
秋暮近,碧妆残,
岁华几瞬间?
桃花粉,萦眉寸,
空落许多离恨。
断肠雨,任伤悲,
声声叹为谁?
(温庭筠体)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以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为正体,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
另有双调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双调四十五字,前段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韦庄《更漏子·钟鼓寒》等。

四、【南乡子·孤胆英魂】(10月20日)
沈恨怒心房。
多少同胞断戟亡。
回首往时悲愤起,成殇。
三面危机险鸷藏。
深入穴潭乡。
铁胆临渊战虎狼。
斗智斗奇无骇惧,铿锵。
暗涌惊涛自己扛。
(依韵冯延巳体,主题为军魂。蕙若语:依韵,即要求与原诗词同属一个韵部,但不一定用原诗词的相同韵脚。)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直至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单调有二十八字、三十字等变体,平仄换韵。
双调有五十四、五十六、五十八字等变体。南乡子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代表作有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五、【珍珠令·秋老】(10月28日)
盈盈十月年丰到。
金黄绕。
六穗俏、风禾眉笑。
依黯送余秋,送秋迟暮恼。
破瑟寒风摧劲草。
冷清月、素辉残照。
残照。
旧梦遣浮生,匆匆秋老。
珍珠令,调见张炎《山中白云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五句四仄韵,後段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附文:张炎《桃花扇底歌声杳》
桃花扇底歌声杳。
愁多少。
便觉道花阴闲了。
因甚不归来,甚归来不早。
满院飞花休要扫。
待留与、薄情知道。
怕一似飞花,和春都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