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感悟忘忧社520亲子成长迹
《都挺好》启示,育儿,除了衣食住行,还要重视孩子这方面成长

《都挺好》启示,育儿,除了衣食住行,还要重视孩子这方面成长

作者: 晨光微晓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5:43 被阅读16次

    孩子的情绪,你关注了吗?

    最近正在热播的《都挺好》里,由姚晨扮演的女主苏明玉母亲葬礼前的表现虽然坚强,却时时提醒我们事业成功并不等于内心幸福。

    而明玉的幸福缺失感,则是根源于家庭的养育。

    亲子关系中我们容易忽略的向内认知,往往会为我们带来成长的磕绊。

    独立倔强却缺少弹性。苏明玉从小因为母亲的忽略,父亲的软弱,长期生活在一种不被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深深感受到生存条件的不公。

    或许是因为性格中的要强和大哥的榜样作用,也或许更是对母亲不公平对待的行为反抗,她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勤奋提升自己,为自己更好成长的居住环境、学费的抗争之中。

    正是因为这样,母亲去世,她表现出来的是出钱出力却并没有悲伤。

    面对从小看不惯的二哥,她更是一言不合,怒目而视,这种态度甚至波及到了二嫂,不明原因的人甚至会觉得明玉的表现实在是有些冷血和无礼。

    看似成功却深藏悲伤。明玉在母亲葬礼被二哥赶走的时候,终于落泪了——但也仅仅是瞬间,汽车喇叭把她从自己的悲伤之中拉出来,继续开启强人生活。

    她在乎自己的家人吗?如果不在乎,她不会为父亲采买衣物,如果不在乎她不会出钱买墓地,如果不在乎她也不会在被二哥骂走的时候终于无法压抑住悲伤。

    只是,她把自己的情绪藏在了一个坚硬的壳里。

    像极了小说中的铠甲勇士,长期穿着一个象征勇敢的铠甲,慢慢的就再也脱不下来了。

    很难与人形成亲密关系。不用说明玉和母亲的疙瘩至死未解,单说明玉和哥哥,明玉和父亲,甚至明玉和之后的恋人,都看起来酷酷的,酷到几乎没有温言软语。

    或许不是她不想,而是她不会。

    明玉这样成功的女子,是我们期待子女将来的样子吗?

    坚硬的外壳里,藏着一颗受伤的心

    心理学这样评价最初养育者和婴儿的关系: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都挺好》中的明玉事业无疑是成功的,她个人又是坚强的,但是每每看到她坚硬的外壳却终是硌得人心疼。

    前段时间一场北大和清华的辩论将夸夸群和喷喷推上了风口浪尖。

    夸夸群,让我们很容易想到一首儿歌“爱我你就夸夸我”,顾名思义,目的是进群求夸。

    而喷喷群,就略需解释了,不是杠精,而是求喷者说说自己当前的一种状态,求大家各种角度挖苦打击。

    想来,一个群里都是陌生人,谁都不认识谁,不管是绞尽脑汁地去夸这个人也好,喷这个人也好,似乎都有点无厘头。

    有人评论,这些人在小时候的养育过程中缺少或者被关注过度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动力又可笑又幼稚。

    可我却并不认同这种评价,相反,我觉得这种在夸夸群和喷喷群中,主动寻找动力的人,大部分都是很灵活的人。

    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情绪,并懂得寻找自己想要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得到自己想要的内在状态。

    那些能够中夸夸群和喷喷群寻找夸或者喷的人,就不是这个样子。

    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很搞笑,很无厘头,甚至有些人用荒谬来形容。

    但是这看似儿戏的行为里,却藏着他们探索内在的3种能力。

    一是识别情绪的能力。他们是正视自己的情绪感受,哪怕是消极的情绪。

    这一点明玉不具备,她用手机或者冷漠来逃避自己的感受。

    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宣泄方式。

    当发现情绪压抑时,他们不是闭门苦闷,也不是做一些极端的选择,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求夸、或者求喷来宣泄。

    这一点明玉也不具备,她只是把那个脆弱的自己冰封在坚硬的外壳里。

    三是拥有幽默这种高级能力。

    不管是喷喷也好,夸夸也好,但凡逻辑能力认知水平达到平均值得人,都明白这种喷或者夸的主观臆断性和不可靠性。

    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要选呢?是因为他们有幽默的能力,自己有情绪幽默不起来,那就寻求外力轻推一把,让自己在主动选择的幽默环境中学会放下或者坚持。

    而明玉呢?除了倔强哈还是倔强。——她从小只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又逞论情绪的关注了。

    在对自己的情绪不知所措的情况下,一个孩子除了将受伤的心藏起来以避免伤害之外,别无他法。

    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这种退缩的方式,促成了多少抑郁症,我们又怎么能算的过来?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构建孩子的内在世界?

    二次元猫小姐新书的扉页有这样经典的两句话:“向内巩固是弱者的本能,向外突围是强者的智慧。”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管你明确也好,不知道也罢,都要需要内外两个方向的成长。

    外界物质基础的养育,还有内在的认知和成长。

    育儿过程中,孩子冷了、热了、渴了、饿了、不舒服了,是他们最初的需要,当这一切满足之后,他们开始关注感受。作为父母,如果不能及时满足孩子内在的需求,将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体验。

    正如明玉即使事业成功,却依然无法轻易对幸福敞开;即使看似冷酷,却依然会因为家庭因素让自己擅长的事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低级错误拖入低谷。

    因为她看似是突围的强者,但是她内部世界的根基并没有爱的建设——而这才是一个人家庭、事业的根基。

    作为父母我们如何做到真正关“心”孩子的成长呢?

    首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爱。

    按理说,养育和爱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本能,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感受,包括孩子也是这样。一位资深家庭养育专家说,真正的爱不是你认为的,而是要问对方是否感觉到被爱。

    另外,为孩子的情绪命名。

    当孩子感受到伤心、痛苦、愤怒等一系列情绪的时候,安抚好孩子之后,了解孩子的经历,并为告诉孩子,他所感受到的情绪的名字。

    情绪并无好坏之分,但是让人恐慌的往往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有让孩子感受并知道了自己正在经历什么,才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看向自己的内在。

    我儿子4岁的时候曾经和我探讨过怕黑这件事。

    他说,妈妈,为什么开着灯的时候我不害怕,关掉灯什么都看不见了,我反而害怕呢?

    我告诉他,因为开着灯,你虽然不会一个一个摸到,但是能看到周围的东西;而关掉灯你看不到也摸不到周围的东西,这就会让你有种“周围到底有什么”的感觉,这是让你害怕的,你怕的是“不知道”。

    我们为孩子的情绪命名,就等于给了他黑暗中的一束光亮。

    最后要教会孩子如何缓解这份情绪。

    我的感觉系列绘本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感到生气,你可以跺脚,可以在外面走走,也可以通过跑步来释放自己的生气。

    而这样的状态,也正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所不能忽略的一种养育,让孩子学会向内看和向外求,从而达到内外平衡相得益彰的状态。

    有了这样的状态,至少,我们会收获一个非常有幸福感的孩子。

    ——————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点赞转发,谢谢!

    我是晨光微晓,俩娃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喜欢阅读,在育儿和写作中不断成长。投身儿童早期阅读近10年,期待和你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挺好》启示,育儿,除了衣食住行,还要重视孩子这方面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kr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