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悦纳自己”的文章,但真正动笔,却发现是件很复杂的工程。在思考过程中,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这个笑话,说一女子,在与丈夫争吵的时候,被丈夫打了一巴掌,非常气愤,怒极而回了自己的娘家。其父问明缘由,非常生气,抬手给了女儿一巴掌。女子非常委屈加不解,问其父亲为什么打自己,其父答“他打我女儿,我打他老婆!”
当年还小,这个故事纯粹当做了一个女儿和一个糊涂爹之间的笑话,但现在看来,却大有深意,其父的智慧真的是值得称道。不知道说到这儿会不会有人暴起:这么混的一个爹,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糟了欺负,居然不知道为自己的女儿撑腰,却还借“打其妻子”的名义,再次打了自己已经可怜的女儿,就这,还智慧?
是啊。为什么是智慧呢?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
当一个女人嫁为人妻,如果还遇事动不动去“我找我妈去”,那么说明她并没有从一个女儿成长为一个女人,尚未断奶,如何称职自己的新社会职能——妻子呢?夫妻吵架本是夫妻二人的事,当然,男人动手打女人,首先,我要坚决表明我鄙视的态度,自己的女人是用来爱,而非用来打的。但是,如果女人挨了打,如果依然爱,并依然愿意走下去,就应该正视夫妻之间的这一问题,可以暂时分开让夫妻都冷静一下,之后两人细细说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以后应该如何,甚至约法三章等等,所有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如何建设性地让这个小家庭更健康地走下去。但如果扯进了自己的父母,爱女心切的家长往往会因为心疼女儿,兴师问罪,把本来属于一个家庭的矛盾扩大化到了两个家庭,甚至三个家庭,有可能本来的小问题解决不了,反而越演越烈,最终走向过不下去,家庭分崩离析的地步。
再或者,假如因为这一巴掌,感觉对丈夫失望透顶,触及了自己的底线,日子没法过了,那么,就直接摊牌好了,钉是钉,铆是铆;路是路,桥是桥。两个人的事,两个人解决,也不用非要简单问题复杂化,跑回娘家,徒增老人的心疼和牵挂。
过得下去,通过分析夫妻战争,约法三章,说不定日子会越过越有建设性。
过不下去的,说不定,通过两个人摊牌,一方幡然悔改,通过行动进行补偿,说不定也走向了建设性的小夫妻幸福生活。
那还有一种情况,约法三章完毕,结果屡屡又犯,那么故事又回到了最初,问问自己是否还想继续维系这样的家庭?想,继续讨论该如何相处,并进一步讨论什么样的方法比较得当。不想,继续桥是桥,路是路。
似乎不管那种情况,绕来绕去,都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反而把任何一方的原生家庭牵扯进来,都会造成两个甚至更多个家庭搅在一起,择一团乱麻的状态,一件简简单单,直来直去的小事,无限扩大成拐弯绕圈的一件复杂事儿。本来丁三五四无非取舍解决的事情,却变成了掺杂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养的谁疼、因爱而恨、爱恨交织的一件糟心事儿。
所以,说到现在,这个老爹的巴掌打的是否智慧呢?忍住自己的心疼,提醒自己的女儿——你是人妻!人家的媳妇儿!说一千道一万,应该先把自己的位置,从父母的女儿,变成丈夫的媳妇儿这一身份再说。给丈夫当媳妇儿时,遇事儿就秒变别人女儿、甚至一直都依然是以一种“别人女儿”的状态自居,那么就不能立于合适的社会角色来处理家中的大小事宜,只能说日子越过越分崩离析,因为心根本没在其位。如同朝三暮四,何以让自己的家庭向健康、幸福的方向发展呢?
我不是为动手打女人的男人正名或者辩护,这样的男人在我眼里不算是真正的爷们儿,我只是想说,在踏入婚姻的时候,我们是否真的从身份上做好了准备,真正的去为了这个新成立的家庭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因为“嫁人”这一分水岭,真正让自己长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