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读书
诗经里的哀歌(一)

诗经里的哀歌(一)

作者: 杏花疏影1 | 来源:发表于2022-01-25 10:48 被阅读0次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谁能亨鱼?溉之釜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匪风》

    《桧风》源于哀国的乱世哀音 . 郐国主昏臣怠,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虽风光旖旎,山水秀丽,经济富庶,然奢华之风大张。《桧风》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桧风》是西周封国郐国的歌谣,是西周末年郐国即将灭亡时期的作品,《桧风》里是一塌糊涂的哀怜怨恨之声,也是郐国行将灭亡时的悲愤哀号。

    故事发生在一个秋日的黄昏,一条由东往西去的大路上,萧瑟的西风带着阵阵寒意吹过,寒风过后,那发黄的枯木片片盘旋而下.一个素衣男子正在风尘赴赴地由西往东赶路,长时间的旅途, 使他身心疲惫, 面容憔悴,尽管如此,但还是在努力的前行.想到国君整日沉迷声色,对于郑国的离间之计都不能看出,反而杀了那么多的忠臣,良将,自己只不过说了几句公道话,便被贬到偏远的边境,也许是永远也回不去了.他的心里一片悲凉.他悲凉的不是自己的境遇,而是刽国危矣.没有了贤臣良将,刽国犹如一条案板上的鱼,任人宰割.而自己又无力回天,他心里的痛苦与忧伤又有谁能知?这种这时,远处一辆马车自东向西在身边疾驰而过,车轮到处,无不是尘土飞扬, 除了尘土还有一条空荡荡的大道和孑身一人的他,孤单地伫立大道旁,目光追随着远去的马车,望着那急急远去的马车,他的心也随急驰的车辆飞向西方,想到自己有家归不得,甚至离家日益趋远,不免伤感起来,他多么希望这时遇见一个西归的故人,好好与他聊聊内心的痛苦与忧伤,再托他捎个平安的家报信。他多么希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文明昌盛,可是看看眼前的国势,衰微幽暗,心中不胜悲悼,更加思念西周初期的太平盛世,于是他悲从心出, 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忧伤,终于喷发出强烈的心声,唱出了这首哀歌: “那大风呼啸起来旗带飘荡,那车儿飞奔起来辚辚作响。回顾通周的大道渐行渐远,心里陡然涌起无尽的忧伤……”

    这首诗这是桧国的正派士大夫感慨本国局势凶险、前景暗淡而希望有所作为、振兴纲纪的政治诗。郐国一些处在下位而头脑清醒的知识分子面对当时黑暗的现实政治,哀叹国之将亡,民生之艰难,国人在苦难中煎熬,一方面痛恨统治者昏庸不能清明政治,使国强盛;一方面自哀无力改变现实,内心痛苦,充满忧愁的哀歌.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主要采用赋与兴的手法。虽只有三段,前两段的句型也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式。用语简单,情绪雷同,但情绪微妙,意味哀叹。第三章句法忽变,陡然一转,以“谁能”二句起兴,兴中有比,是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中发出的求援呼声,不禁发出“谁能亨鱼?溉之釜鬵”的怆言。

    首章,诗人借大风乍起、风势迅猛来暗示本国面临外来冲击;车辆无故在大道上疾驰暗喻周之法度已失;“顾瞻周道”是双关语,古人也有人指出“周道,周之政令也。”;最后落实到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不安。

    第二章字句略同,意思重复,写法也一样。前两句写所见之景,后两句直抒胸中忧思。开篇即进入环境描写:那风呼呼地刮着,那车儿飞快地跑着。诗人回头望一望远去的大道,心中禁不住地悲从中来。他的心也随急驰的车辆飞向西方,但是,车过之后,留下一条空荡荡的大道和他孤身一人,车去而人竟未去。风、车之急速,他人之已归去,与自己之滞留不得归,动与不动,形成多层对比。“顾瞻周道”,描绘诗人徬徨无奈情状如在目 前。这时诗人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忧伤,终于喷发出强烈的心声:“中心怛兮”,“中心吊兮”。其声如急管繁弦,反映诗人思归的急切心态。

    第三章句法忽变,陡然一转,以“谁能”二句起兴,兴中有比,是在无可奈何的境地中发出的求援呼声, “谁能亨鱼?溉之釜鬵”二句,是用来概括使国家政治恢复到先祖时代的政治方法的,或许就是老子所言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来理解吧。“谁将”二句,写诗人既不得归,只好托西归者捎信回家,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这次着也未必能实现,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思乡殷切,羁旅愁苦,反以“好音”以慰亲友,情感至为深厚。有人认为上二章言周道之灭,念之而怛伤;下章思得贤人辅周兴道:皆是思周道之事。

    《诗经》'十五国风’中郐地的民歌,流传下来的一共有四首,全是郐国灭亡前后即西周末年东周初期的作品,格调低沉,充满忧思。虽然《桧风》只有四首诗作,但其内容却将郐国君臣荒淫怠慢,好美服,逍遥游燕,不能精诚治国以及郐国人民悲苦的生活表现得非常深刻,对郐国的社会风俗也有较多的展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里的哀歌(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kw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