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送完侄女出嫁,和老公的郑家妹妹妹夫一起回到周坊村(老公出生后就从郑家抱养给了周坊村的刘家,所以,老公那边有郑家刘家两边的众多亲戚)… …
在妹妹家围炉喝茶闲聊,一对老人推门而入,握手寒暄,才记起是多年未见的刘家堂兄海生大哥和大嫂,岁月催人老,不知道几年未见,当年曾短暂见过的英姿勃发的海生大哥,几乎已是满头霜雪,他的妻子,也已满脸的沧桑。
落座之后聊起来,才知海生大哥和大嫂刚从景德镇回来,高中毕业之后当过侦察兵的大哥,退伍后边去了罗平煤矿,一路披荆斩棘从一个普通矿工做到了矿长。如今退休了,儿女均已结婚成家,也早已有了孙子孙女,老两口却和儿女分开住在不同的地方,过上了互不干涉的悠闲退休生活,最近因84岁高龄的老父亲生病,大哥两夫妻才回来陪伴老人。
因为我老公的养父母年轻时抛下刚满8岁的老公离婚,老公的少年时代过的颠沛流离,是海生大哥的母亲给予了孤独成长的老公数不清的关怀和帮助。我们结婚时,老公想要在刘家办婚礼以示对“刘”姓养父母的尊重和感怀。但刘家养母早已改嫁,养父已经故去,刘家的老房子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决定在周坊村办婚礼之前,海生大哥的母亲把海生大哥空闲着的房子借给我们做婚房,虽然在那间小小的房间只住了三天,那位豁达慈爱的婶婶也已驾鹤西去多年,但她对老公的关爱,却是我们三生三世都忘不了的恩情!
天色渐晚,郑家三哥来电催我们回樟木桥用晚餐,我们盛情邀约海生大哥带大嫂过年后来我东莞的家中做客,互加微信时,海生大哥发给我一些他的书法作品,想不到啊!从戎马半生过度到煤矿从业者的大哥,居然能有此雅好,他的书法作品,笔力苍劲洒脱中透着一股淡淡的儒雅和韧劲,让人不由得心生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