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我就加入了齐凡齐老师的书评课程,按照之前的计划,现在的我应该已经开已经走上了写书评影评的练习之路。毕竟对于我来说,看书和看电影都不是件难事。
加入书评课,我一直在紧赶慢赶的写作业,并且卯足了劲儿完成每一天打卡,现在想来七月的每一天我都动力满满,也算是我简书里的一段“高光时刻”。倒不是说自己写的对么好,只是那时的自己愿意为此花费更多时间,连物欲水平都降低了许多。
非常感恩群里的助教们耐心用心的点评我写的文字,让我在七月得以顺利毕业。(小小声,其实柠七班班还欠我一张毕业证书,不过问题在于我,我忘记填全勤记录)
我的打卡奖励参加书评营期间,我不仅完成了群打卡,也完成了朋友圈打卡。为此我收货了很多奖品,有书有贝还有笔记本,这些收获让我觉得很满足。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实际上我并没有去真正的做书评的习作练习。我只是看起来如饥似渴的读着书。我像一个初入学校的小学生,在学习着如何去与文字交流,如何去找到正确学习的方法。现在距离结业结营已经。快一个月了,我依然没有开始做我的书评练习,我还在学习如何选书如何阅读。
实在是不太快呀!
要知道,在我报课之前,我可是踌躇满志的在心里盘算,打算成为一个知名的书评人呢?(梦想总归是要有的)
不管怎样,虽然只上了齐老师的几节课,但依然很有收获。
所谓“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齐老师的每一节课的时间并不算长,大概30分钟左右,但干货却不少。这要求我必须善于捕捉精华。
我一开始也觉得三十分钟一节课能学到一些什么内容呢?但仔细听着才发现,老师说的这些就是“世事洞明”的道理了。
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也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学生。
我总是把精力放在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上,但这并不代表我完全不思考,我是会思考的。只不过我必须承认,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系统的思考。
那也没关系,我已经说过好多次了。我得慢慢的来,于是我想我可以更慢一点,再慢一点。
上周日更我提到了,要把齐老师的课程整理一遍,如果我愿意花很多时间看书,为什么不把课程内容变成我自己的内容呢?
我把它记录下来,将更有仪式感,也更有成就感。这建立我内心的秩序和信心有非常大的帮助。
于是,我这个笨人现在开始日拱一卒!从记录笔记开始。
高效阅读,形成体系认知。
首先要会读书,然后才是需要有自己的观点,最后需要有深度。
需要建立高效阅读体系,时间是阅读的主要成本,特别是对于书评来说。
所以,阅读要有效率。
1.提高阅读速度,一目十行为终极目标,一目四五行开始。
分清阅读目的。可以积累素材、也可以用来放松或洗涤。
找到自己阅读方法:扫读、泛读、精读。
市面上有不同风格的阅读书籍指南,不同类型的书,读起来自然将就不同方法。一本书的精华内容也符合二八原则。
总之,时间资源很贵,精读和粗度各有千秋,阅读目标也可以很明确(特别是通俗类的书)
我突然想到当我看完《最好的我们》我竟然总结出来的是学霸养成法。
2.保持专注,毕竟精力、注意力有限。
这是我必须要学会控制的,比如我上完书评营就给自己翻篇了,其实毕业才是开始。而我还沦陷在第一步的流沙里。
3.除了阅读,其他类型的知识也可以形成体系。比如投资、比如艺术史。
看什么,去哪儿看
组建自己的有价值的书单。
1、豆瓣八分以上值得推荐阅读,并且书籍下面的留言也很有参考价值。(输入)
大咖豆列、各大平台、听书app
无论是别人的评论还是大咖推荐书单,收集的时候都得带上自己的脑子。
我自己觉得一个主要平台就足够,除非是自己的阅读目标,需要其他渠道。(目标)
2、半年以内的新书(输出)当然也是学习
主要以种草为主,提高曝光率、书籍传播度、熟识度,推火产品以及提升产品转化率。
3.可以整理书版社的主要类型,一是针对性投稿,二来有助于了解行业。
例如,后浪出教材类,理想国社科商业、中信经管类。(不知道有没有前人总结,但自己筛过更合适自己)
4.书单可以先分类。(计划)
分类型组建自己的体系,比如,写小说的指南、 读书的指南、自媒体写作类。可以听可以看,搜集起来系统学习。
5.认可的作者(all in真爱粉),或者购书可以选出版社。(书籍材质)
齐老师说花几百块可以买作者将近半生的心血,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又可爱又豪气。
怎么做,怎么写
1.知识就在那里,先积累素材和知识,运用起来时才言之有物。
2.书评影评是写给别人看的文字,体现的价值与自嗨文有很大不同。
3.书评影评的角度可以是人物、表演、剧情。同时)还可以学习别人如何表达,形成自己表达的体系。
步骤:
有自己的清单
写读书笔记
摘要书中观点+评论
做思维导图(有待开发 我总是感觉自己是团浆糊)
书评文案要点总结
有取舍,表达大纲(不一定按照书里的结构来,我目前很爱顺着内容来梳理,因为懒,也是没经验,总不想思考课题)
练习重点,复述式总结法:代表人物富兰克林,分享总结,之后再来调整
好工具:
脑图、卡片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些经验:
干货文很受公号欢迎,(稿费高的必然要求高,但最起码门槛差不多,而且,跟编辑多聊聊或许比交学费的来的更实际)这是我猜 毕竟我还没试过。
豆瓣坚持发布,平台很多文化圈大佬,包括出版商(这是明目张胆的大好处)但记得回看一下自己的能力。
如果一本书我能写五篇书评,我对自己应该毫不怀疑了。
变现方法:音频课、文字专栏、直播、录播、视频、线下读书会;读书社群(先)积累读者、粉丝;签约平台
1、书评换新书(要求不算高)
2、出版社、公号投搞
3、书评平台投稿
豆瓣下投稿评论 樊登 慈怀 有书 得到
4、读书会(线上线下)
5、书评干货制作视频、红薯 b站(出版社的付费宣传)
6、喜马拉雅、蜻蜓、荔枝。(拆书稿课件,精华可以设置付费阅读,总之要提供足够的价值)
7、公众号内容电商(或者佣金)
投老师也是个办法,但我胆子不够大。
总之以上都需要书评文案意识,了解市场书评结构,哪些(干货、故事)更受欢迎。
重点:符合市场需求、带给用户价值。一个月1-2篇,吃透一本书(新手要求)
一些准备
读书前、中、后期。
粗读、略读、精读。
记录关键词要点。记录重点内容,记录关键词。内化吸收为自己的,学会跳读。读书笔记是简单记录,浓缩为精华也是《快速阅读术》
卡片笔记写作法,另一本书,还没开始看。
读书笔记是记录自己的学习路线,事关自己,受众是自己。
之前蔡元培题词了一本书,记录胡适等大家读书的方法,《怎样读书》半白话读起来生涩但也有趣,可惜没有看完。(这里也体现记录的好处,不然我绝对想不起这本书叫什么名字)
但没有素材也写不出来内容,阅读提供更多的是素材(有目的阅读和无目的阅读都重要,可以尝试分配比重,大概率我还拎不清,先放在这儿,万一呢?),
融汇的能力和写文的切入点也是需要锻炼的。重点的落点在读者。
锻炼:
自己的语言、相关经验、以后我如何运用?参考《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体系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些挑战
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一年150本书成为我的一个新目标,实际很心虚,一个月三、四本我就很满足了,毕竟我更喜欢看小说。(一分钟1000字,也是个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