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跟我搞那么多有的没的,安分点,找份两三千的稳定工作,能吃饱穿暖,再娶个老婆,生个孩子,这辈子就行了。”,这是我老妈对我的“循循教导”,每次我想创业,希望能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渴望脱离芸芸众生那种上班的机械人生,寻思找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人生之路时,我老妈必然会拿这个论调打压我,在她看来,一个人就如一滴水,最好的归宿就是消弭在茫茫大海里,别人怎么过你就怎么过,别逞强,别出头,老老实实过完这辈子。我与她看法绝然相反,就算我渺茫如一滴水,我也能在半空中反射一下耀眼的阳光,即使落到地面后干涸也无所谓。人只有一辈子,过得好不好自己最清楚,把自己滴入“海洋”中随波逐流确实是最省事,最方便的,但这种销蚀自我的生活对不起自己只有一辈子这样无情的事实。我当然不听她的,自己开了家公司独自捣鼓,每天她看着别人都去上班,而我却躲进房间里不停的敲打键盘,比划各种数学公式,她便觉得我脑子不正常,心理不健康,因此她也愈发焦虑,每天念念叨叨,此时我才明白,鲁迅为何如此厌恶由他自己创造的祥林嫂。
一个人的心胸越狭隘,眼界越逼疚,思维越呆板,他就越难以接受改变。就如井底之蛙,始终认为天空就是井口那巴掌大小,直到有一天别处从海边漂来一只大乌龟告诉它天空广阔无垠时,它还坚守自己的无知,对海龟进行嘲讽。我相信当井底之蛙看到海龟时,已经知道天很大,只不过它不愿意面对自己不能把握和理解的外部世界,于是固执的选择在自己的破井中称王。不知道井里是否有母的井底之蛙,如果有,它们就能生一堆小青蛙,然后大青蛙就会反复教导小青蛙天空就只有井口这么大,于是世界上又多了一堆井底之蛙,如此青蛙世世代代都困死在小井里,这就是代际传承的死循环。
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是,人类从来从来不从历史中获得任何教训。其实无论是人类整个群体,就算是人类个体,也不会从自己的家族历史中获取任何教训,因此很多思维上的顽疾总能代际传承,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贫困中的家庭,他们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思维上陷入了匮乏的陷阱,而且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思维模式惊人的一致,这就能解释为何贫困家庭似乎着了魔咒一样,使得贫困世代相传。要破解贫困魔咒,需要其中一代人意识到思维模式上的缺陷,然后从自己开始,斩断错误思维模式的传承。根据一些该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要破除思维模式的缺陷在代际间传承,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屏幕快照 2018-09-15 下午3.46.28.png第一,防止自己对生活的焦虑和恐惧传递给孩子。俗话说老鼠儿子会打洞,老鼠代际间为何要继承打洞的技能?因为老鼠面临着严峻的生活环境,一旦危险来临,老鼠可以快速钻入自己制造的洞穴中躲避,因此打洞就是老鼠的生存优势。老鼠总是畏畏缩缩的从洞里探出头来,一有动静就马上钻回去。人其实也有”打洞“的本能,当然人不是在物理世界里打洞,而是在心理上打洞,不少人对生活依然充满畏惧和压力,因此当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时,总会钻入心理洞穴躲避,这种在心理上不敢直面困难,老是进进出出的状态,在精神上的表现就是焦虑,抑制不住的焦虑。焦虑已经是现代人共同的心理障碍,当人对不确定的未来没信心,内心就会感到恐惧和焦躁。因此焦虑的缘由其实就是有追求,有欲望,却又因自己实现不了而沮丧;
二是凡事都想自己能完全把控,但因为自己没能力做到而感到挫败。有些人觉得有欲望不能实现,那就让孩子来实现,有事情不能控制,那我就控制孩子,由此尚未有反制能力的孩子就成了上一辈转移焦虑和恐惧的手段。破除焦虑的最好办法并不是把包袱不负责任的丢个下一代,如果孩子不能从你那学到破解焦虑的办法,他又会把这个包袱传给下一代。个人应当自己消解焦虑以防止它遗传到下一代,破除焦虑办法无非两个,一是放弃一些妄念,包括对未来完全掌控的妄念,再者是竭尽全力,让自己在事业上获得一些成就。中国有句古话说,巧者劳而智者忧,无为者无所求。我们不可能通过无为来达到无所求的状态,毕竟上有老下有小,没钱寸步难行。但我们可以保留欲望,同时放弃妄念,那种希望未来能被自己完全把控的想法就是妄念,很多人喜欢算命,还是觉得自己能够知道未来的发展,如果算命真的可行,那些算命师傅也不必在街头风餐露宿等着你上门了。
虽然未来不可控,但人自己是可控的。事物的发展受很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其最终走向根本不是我等凡人可以预见,因此人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最终结果如何那取决于天命。承认“天命”看似迷信,其实是虚心的承认自己力量实在有限,根本不可能左右局势的发展,不承认这一点,总是觉得一切在我,人定胜天,这才是迷信,从这个角度看,父母根本无法决定自己孩子将来要走的路,因此不能指望自己实现不了的愿望由下一代实现。由此放弃对一切实施掌控的欲望,也放弃你对孩子的控制,如此人的焦虑会少很多。同时一个人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自身发展上来,你便没有多余的精力胡思乱想或者无事生非,当个人不断朝着自己的愿望前进时,你便能大大减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由此消弭心中焦虑。我们现在的社会好在于分工不断细化,当你在某个细分领域内积累精进,假以时日后或多或少都能有所收获,要想收获大成功当然得靠好运气,那得看命,但获得小成功,在市场上获得不错的收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几率相当大。
屏幕快照 2018-09-16 下午12.36.26.png其次,不要把读书,考试,上名校看做往上爬的唯一稻草。媒体经常使用“高考状元”来形容某省高考第一名获得者,人总是感性思维,很容易被一时一地的热点所吸引,却不愿意花点精力看看冰冷的统计数据以识别事物发展的趋势,这些高考状元,除了被媒体大势宣传那会你认识外,在此后的若干年里你还能听到这些“状元”的声音吗,或者你现在还能知道以前那些高考状元混得怎样嘛?最近有报道江西省宜黄曾经的高考状元杨荣仁毕业后失联九年,如今他妈妈身患癌症,时日无多,在生命最后时刻最大的心愿是再看一眼儿子。这种事件并非特例,很多高考状元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彻底沉沦。根据网上对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统计,绝大多数状元其发展与普通人并无太大差异,从统计上看考试好,上名校并不是个人发展的坚实保障。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担忧,并不断施加压力和鞭策,其实是用错了力气。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能力强,前者擅长与在确定性很强的体系内寻找规律,后者擅长在一团迷雾的不确定性局面里找到出路,很显然在社会上吃得开的一定是后者。再者现在考试成绩好,就算你好到成为“状元”,你跟古时候的状元完全是天壤之别,古时状元受到皇帝钦点,而且还能成为驸马,娶了皇帝女儿做老婆。在古代,全国两三年才出一名状元,现在是每年每省都能出好几个,清朝267年总共产生进士26800名,大约一年100名,因此现在的在古代,你可能连个举人都不如。古代中了进士及以上,除了可以成为官员,免除一切徭役进入特权阶层,即使成了秀才,进衙门就可以不用向县太爷下跪,成了进士以上更能光耀门楣,国家把你一生包下来,衣食无忧。如今社会不会对成绩好的状元另眼相看,对企业老板而言,名校毕业证确实能成为一个敲门砖,不过那只能换取一次证明你自己能力的机会,要是你能力不足,不能帮老板创造价值,那么无论你过往的名头再响亮,在别人眼里,你的价值就是0!
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最重要的是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传达终身学习的理念。父母有必要帮孩子确定读书在人生中的作用,那就是上学不过是登山的阶梯,是一种阶段性的状态而不是最终目的。很多为人父母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读书是为了什么,他们也发现自己花了几十年读的书,在自己流程化的工作生活中基本用不上,人生的学习状态定格在毕业那刻,然后在职场混不了几年发现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天花板,突破无望后开始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所谓终身学习,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而不是比较考试成绩有多好,学位有多高,在社会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一个人如果不能持续精进,用不了多久就会感觉自己脑袋空空,然后很快就感到自己肚子空空。
不搞清楚思维困境在代际间的无意识传承,由此家族世代走不出故步自封的怪圈,最终印证那就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会打洞。
欢迎关注公众号,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成长:
文章公众号.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