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优赞
滕文公篇主题梳理

滕文公篇主题梳理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02-10 00:05 被阅读0次

    《孟子·滕文公》看上去内容比较庞杂,其实也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性善,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君主的善,君主的善,是推行仁政;一是士人的善,士人的善是立志为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认为,人很容易被环境侵蚀,被各种欲望所左右,但善是人的本性,因此人人可以为善,即人人可以为尧舜。

    第一章,孟子鼓励滕文公从善施仁政,滕国虽小,也可以施仁政。

    第二章,但是实施仁政不是一帆风顺的,良药苦口,君主推行仁政,必须有勇,君主必须态度坚决,意志坚定,那么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孟子是以葬礼为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第三章,社会要稳定,国家要强大,老百姓必须向善,社会风清气正,才能实现大治。那么老百姓的善如何确立起来,孟子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主导者都是君主,一是要实施仁政,使老百姓衣食无忧,居有定所,老有所养,民无恒产,则无恒心,孟子的建议是实行井田制,这是仁政的具体化。二是要建立学校,对人民实行教化,设教以明人伦,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第四章和第五章批判了两种错误的观念,首先批判了农家,孟子认为君主的善,不是体现在亲自参加劳动,而是要用心为老百姓着想,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各司其职方为根本,孟子提出了社会分工的思想。其次,孟子批判了墨家的兼爱主张,爱要以人伦为基础。

    从第六章开始,阐述士人的性善问题。

    第六章从孟子不主动拜谒诸侯入手,孟子认为士人寻求功业,不能以利为出发点,因此不能搞无原则的变通,更不能走不正当的途径,如与君主的近臣套近乎,总之,不可枉尺而直寻。

    第七章,从正面立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第八章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出仕问题,孟子认为士人必须以天下为己任,若遇贤君,必须主动寻求出仕的机会,但是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

    第九章,再次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出发,论述儒者推行仁义也是一种劳动,应该获得应有的报酬,这其实是鼓励士人大力弘扬儒家的治世思想。

    最后六章,从君主与士人的关系出发,着重讲士人的处世之道。

    第十章,君主善与不善的案例,善与不善同时体现在宋康王一人身上,宋国也由强盛走向灭亡。孟子指出,小不是宋国灭亡的原因,而是不行王政的缘故,如果能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宋康王的堕落呢?孟子认为,是他身边的小人太多了,要宋康王改恶从善惟有他自己,而这又在于他必须有实施善政的志向。这是第十一章的内容。

    第十二章是说,孟子是可以帮助君主实施王政的,但是这首先要求君主愿意拜孟子为国师。

    第十三章,孟子说,知错就要改,既然懂得行王政的必要性,就应该马上去做。

    第十四章,孟子既然不能被君王重用,而士大夫又不能知错就改,孟子不得已只能与各种邪说辩论,此非好辩,而是试图端正更多人的人心。

    第十五章,以陈仲子为例,孟子指出,士人只是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孟子好辩的合理性。

    【《孟子》简读之滕文公篇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滕文公篇主题梳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lz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