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垄断者,与崛起的新企业存在本质不同。在社会层面,这被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即所谓的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之间的必然矛盾。
凭借垄断地位,收获垄断价值,拥有市场定价权,垄断者往往可以调动更多资源保持自身的地位,同时可以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甚至仅仅凭借自身巨大的体量惯性,也可以碾压对手。
但站在顶端,战略往往比战术更影响深远。因为站在第一的位置,体量和能量都是无比巨大的,抗压力和容错率都会上升,不容易被小人物和小公司击垮。由于本身的体量和能量巨大,一旦发生战略性失误,其影响将是致命的。
人们常说日本公司,带有日本人性格。日本人精于小战术的算计,每天盯着对手,揣着自己一点东西生怕别人抢走了。舍不得用人,害怕他人超越自己。最终这种性格特征导致索尼帝国等一大批日企的轰然倒塌。
因此,往往站在垄断地位的企业,在广告中展现自己阔达,宏远的一面。更愿意体现自身的宽仁。
这一章里,作者总结站在第一位置的企业定位不同之后。给出了这类公司在广告策略上的几个战术性策略。
比如多品牌发展。无疑这种做法是营造假竞争。通过自身内部的假竞争,让所有的鸡蛋最终进入自己的篮子里。现今最明显的例子是腾讯的QQ和微信。很多人问,QQ和微信都属于腾讯,为什么非要推出两个品牌,这样相互竞争好吗?二者必然相互竞争,如果是小公司,这样激发内部矛盾,导致内部人心浮动,不见得是好事,如前面讲过,细分市场需要专心面对以求突破。但如果是市场的垄断者,这样明显可以压制其它竞争对手,因为对手必须同时击败QQ和微信才能完成垄断,这几乎很难办到。
作者提到的另一个战术是中庸化。即尽可能使自己站在更宽泛的概念上。这方面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滴滴打车”。滴滴打车从海量的资本市场获得加持,迅速制造资本海啸,从而将原本牢固的出租车行业撕裂,达到分享市场份额的目的。在完成这些操作之后。滴滴打车改名为“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和滴滴打车之间的差别,就是出行在词意上更为宽泛。更为宽泛的表达,意味着这是一家综合性的企业,为更多的行业提供服务。这等于宣称自己从细分市场的激烈战场上获得胜利,进入另一个等级。
至于如何理解本章最后一句话“保持第一容易得多”。这在上一章已经说明。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社会,而且由于“顶端优势”这一自然法则的存在,第一天然具有垄断优势。
于是我们可以对比现实:真正的强者,往往虚怀若谷,往往平和而宽仁,往往放弃小伎俩,专注大战略。那一方面是因为有顶端优势,另一方面,这种强者之道,符合营销的最基本法则。虚怀若谷和宽仁,是他们最好的营销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