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又开启读书码字生活。
每天,读书码字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总拉着我。我一边享受地走进它,一边又生涩地被虐着。
就像近日,我很明显地感知,心有些不平静,以至于这一周总想:“别写日更了。”
不想写的原因很简单,人不能静下来。写作,总是一件静的事情。如果写的时光,都不能完全沉浸,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沉浸呢?
我也有很多时候边走边用语音写,走只是外在形式,我的心还是全部都投入在了文字里。
不能写,自然也不能好好地读。有时候我总免不了问自己:“留两小时,不管身外事,可好?”
也许是可以的,可我也只是俗人一个,难免无法为这虚无的事情投入全部。
其实,听书,短暂地读一些,每天都是有的。或许是对自己的产出有了更高的要求吧,偏偏最近现实又来拉扯,心又没那么稳了。
最近,有个陌生朋友加了我,对我说,最近很迷茫,也很久没有读书了,希望靠近我,再次开始读书。
我有两个号,一个号是现实里的号,无关读书;一个号是书友,都是各个读书写作圈子里的,虽然陌生,但似乎也有种熟悉感。
完全陌生的朋友加进来,还是第一次。我有些没有安全感,还特意去翻阅了我的朋友圈,看看自己的朋友圈里有没有过多暴露一些自己的信息。
一翻心理活动后,我和对方交流。得知对方是想读《目标法则》,搜《目标法则》时,读到了我的随笔,读完后还买了这本书,打算读起来。
我的心又明朗起来。通过我这么普通的文字给人带来希望,这种反馈和第一次拿到稿费一样激动。
太多人教我们写读者喜欢的文字,每当我按老师们的模板写出来文章,放在网上就像淹没在沙滩上,成了万千沙粒中不起眼的那一粒,毫无辨识度。
我又看了很多阅读量高的文章,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狗血剧情,明星八卦,这些文章阅读量真好,可似乎一样也和我沾不上边。
想起上小学时,女同学中流行织毛衣。我也想织,妈妈却对我说:“你看村里织毛衣的女人,就只能一辈子守在这个山村里,一边织毛衣,一边聊家长里短。
你看这婆婆那奶奶,多大年纪了,只要眼睛能看得见,就能织毛衣。织毛衣是没有年龄限制的,老了也能想织就织。
但是读书,是只有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才读的。你现在的时间,要争分夺秒地读书,不要搞这些不分年龄的事。”
我觉得妈妈讲的有道理,便不再参与女同学们织毛衣、扎堆说闲话的活动。
直到现在,我对热点、明星八卦、家长里短,也本能地排斥。
做自己很难吗?
不难。
难的是你总忘了自己是谁,你总想成为别人,成为批量生产的那一个。或者,你只想走捷径,快速接近成功,享受别人的点赞和掌声。
我为什么读书码字?
我不会相信广告里说的,只要你努力地写,你就能变现,你就能成为作家。
那只是商家们用成功学简单的路径煽动情绪来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罢了。
每一个走上某条路上的人,必得向内问自己:“你的初心是什么?你想获得什么?”
我的初心,就是在陪读的时光里,一边读书一边输出,边读,边思考;边记录,边寻找答案。
即便我不读书,不码字,时光也就这么溜走了。但我若适当给自己一些约束,读读书,码码字,生活既充实又有希望。读书码字,大约就是最适合我的事了,仅此而已。
所以,我不必写出自媒体格式化的爆文,也不必非要有个人设。
我只需要放下这一切,只在自己想表达的时候来表达。爱自己,爱自己的文字,成为自己文字最忠实的读者。
或许是自嗨,可这也是网上唯一的不撞字的文字。
自媒体时代,原本成就的就是那个独特的自己。
写到这里,答案好像也有了。我的文学梦,就是没有梦。我只是一个在书友圈里浸泡,自由记录自己的迷茫,成长和时光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记录者,仅此而已,没有作家梦。
写在最后,想对自己说,生活本不易,不要给自己上枷锁,做想要的自己。
文/田陌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