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1/5-慕色—2组—小木木

作者: 小木木i | 来源:发表于2022-02-22 22:05 被阅读0次

I

What

小赵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朋友圈里,不论是在家的带娃宝妈,还是在读大学的表弟表妹们,甚至连同事们都在朋友圈各种各样的打卡。早起打卡、健身打卡、减肥打卡、阅读打卡……小赵突然很焦虑,自己不能在躺平了,周围的人都在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己,自己也要跟上。小赵就马上报名参加了早起打卡、复盘打卡、写作打卡,好像只要自己打卡了,自己就会不一样,会变的很优秀。

就这样小赵开始天天坚持打卡,从一个21天到多个21天,每天都忙忙碌碌。

但是等到打卡一结束,他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再也提不起劲头去打卡,或者是打卡计划一旦中断掉,他就想把他扔到一边去,不愿意在继续打卡。

他还发现自己坚持多轮打卡后,自己想学的知识并没有取得进步。

小赵甚至怀疑打卡这件事到底有没有用,自己是在低水平的勤奋吗?

我们有没有遇到和小赵一样的问题呢?持续的打卡并没有让我们持续的成长。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怎样的打卡方式能够让我们持续成长。

通常人们都认为打卡很好,能够把帮助我们建立习惯。如果是在我们刚开始进入学习领域,打卡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它能够让我们把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日复一日,我们能收获小小的成就感,仿佛只有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我们经历不同类型的打卡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成长仅仅限于“我又完成了一次打卡”而已。时间一长,我们会像小赵一样怀疑自己,产生挫败感。

why

为什么打卡扎这种方式并没有让我们持续成长呢?

1、相信大家打卡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自己成长。一开始的动力的确很好,但是到后来你会发现,你对打卡越来越敷衍了。比如早起打卡,原本是为了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打卡后期,你开始早上6点在群里打个卡,然后放下手机继续睡到8点起床,赶紧通勤上班。

这样子的打卡就是明显的动力转移和扭曲。从一开始为了健康打卡到为了打卡而打卡,你原本成长的目标已经扭曲了。

单纯依赖打卡这种模式,不仅仅会转移打卡的动机,还会降低行动的效能。

2、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机制就是认知闭合,效能降低。简单来说就是当你的打卡任务一直没有完成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就会被占据,直到你完打卡任务。

比如说你今天要背20个单词,时间来不及了,所以你就随便扫了一眼,当做完成任务了。这样子的打卡就是学不到,假装学习一下,学到了,立刻停止。这样的打卡当然无法带来持续成长。因为你在欺骗自己呀。

3、很多时候,我们打卡总会想着赶紧完成任务,这样子的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的目标上,而是为了完成打卡任务,而逼自己打卡。

how

那我们需要怎么做能够持续成长呢?有两个策略

1、用记录代替打卡

看上去和打卡一样,其实用记录的方法,我们会专注于当下做的事情,而不是完成打卡这个结果。

2、设置下限,不设上限

比如我们参加了写作打卡计划,每天要写1000个字,这是任务的上限,想做到并不容易。任务一完成你就会松一口气,感觉压力也没有了。把任务换成先写100个字,是一个很容易的下限。

A1

去年12月朋友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早起打卡,我说好呀,正好我也想一起打卡呢。我就报名了早起营,在第一周我每天都可以睡好,就坚持早起打卡。可是到年底了越来越忙的时候,我的睡眠得不到保证了,很难坚持早起了。一度都是起来打个卡,继续睡觉。让自己还怀疑自己是不是执行力不强。

A2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要每天都运动

1.先在心里的心愿墙上写下来这个目标。

2.用记录的方式

每天记录自己有没有运动

3.设下限,不设上线

最少要跳一个开合跳

如果完成上面目标,送自己一朵花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1/5-慕色—2组—小木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mea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