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第十二章:家庭熔炉 阐述了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情绪智力有巨大的影响。
一对年轻夫妇陪5岁的的女儿一起玩游戏。爸爸让女儿向右,妈妈让女儿停止,女儿无所适从,紧张地哭起来。父母无暇顾及女儿互相争执起来,他们还继续命令女儿如何操作。女儿哭着,内心充满了痛苦。
孩子会在这种时候得到深刻的教训,这种痛苦经历会让孩子记住:这种事情不会有人顾及她的感受,包括父母。如果类似事件反复出现,有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三种错误的陪伴方式:
1 忽视孩子的感受。像上面的例子,父母陷入情绪中完全看不见女儿的紧张和恐惧;又或者自己手上有工作,觉得孩子的一直闹着要一起玩很麻烦,想着“过一会儿它自己就好了”不理孩子。
2 过于放任自由。父母会注意到孩子的情绪,但认为孩子怎样做都可以,为了表示自己不开心,甚至摔东西,打人都无所谓。
3 表示轻蔑,不尊重孩子的感受。我有很多朋友都在抱怨,“真的快被孩子烦死了,没完没了!耐心都磨没了。。。”对孩子没有耐心、过于专横、愤怒。这种父母在孩子为自己申辩时会更生气:“你居然敢回嘴!”然后惩罚孩子。
这样的陪伴,还不如不陪。
情绪智力塑造的先机,是在人生的最早几年。父母如果善于处理情绪,能够很好的识别自身情绪,对孩子的帮助非常大。这会使孩子更加放松,身体更加健康;能够很受伙伴们的欢迎;而且对认知能力也有积极影响。
一个心智健康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1.自信心。孩子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能成功,而且会寻求大人帮助。
2.好奇心。对未知充满好奇。
3.意向性。有竞争意识,做事能够持之以恒。
4.自控性。与年龄匹配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5.同理心。与别人相互理解的能力。
6.沟通能力。用语言能够愉快与他人交流想法的能力。
7.合作性。在群体中会相互配合。
这不容易,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够做到,所以我们总能听到“这个人真不成熟”这种话,心理年龄不符合生理年龄。
如何建立情绪基础?
一个两个月大的孩子,凌晨三点饿醒啼哭:
1.妈妈过来抱起宝宝喂奶,过程中深情地看着宝宝,还告诉宝宝,妈妈爱他,之后宝宝满意睡去。
2.妈妈刚和爸爸吵完架,才睡着被宝宝吵醒,过来抱起宝宝,跟他说:“你能安静点么,我快受不了了,折腾这一次就完了吧!”喂奶的时候,不看宝宝,想着和丈夫吵架的事情,越想越气。宝宝感受到妈妈的紧张停止吃奶。妈妈说:“行了,那就别吃了!”直接把宝宝放进婴儿床,宝宝还在一直哭,知道哭累睡着。
如果父母长期以一种方式对待孩子,基本的情绪就会灌输到孩子身上。他们会感觉到世界是否安全,别人是否可靠。父母的言行常见累月的影响孩子。孩子在玩益智游戏向父母寻求帮的时候,你是非常乐意提供帮助;还是推开孩子“别烦我,我正忙着呢。”
你的回应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情绪智力。
1.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没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前,别说话,别做任何行动,孩子不是撒气筒。深吸口气,数10个数,等你平静了,再跟孩子聊。
2.别命令,别指责。成年人都反感的表达方式更何况是孩子,别以为他小,刚生下来就明白了,只是他不会说。
3.询问感受。开心或者难过,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询问需求。引导孩子学会表达他们想要什么。太多成年人都只会埋怨指责别人,或者不想要什么,却始终不会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想要别人给予什么具体的帮助,孩子更需要引导。
孩子就是你的影子,你什么样儿,孩子就什么样儿。要陪伴就用点心,免得将来后悔。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36569/b48978ccd148e18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