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会老,终将有一天会达到人生的暮年。
“养儿防老”仿佛已成为神话。这也难怪那些曾经幸福无比的孩子们,“房奴、车奴、孩奴”重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老人们也不忍心再让他们负担“老奴”。于是,老人们顶着世俗的压力,打算去住养老院,但是现在的“公办养老院住不进去,民办养老院又住不起。”养老机制不完备,社会保险不完善,微薄的养老金又杯水车薪,感叹:老无所依。这实在是件痛苦的事情。
根据民政部统计,我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2010年,老年人口年均增加800至900万人,已经快速进入老年化阶段。
新型“421”家庭结构模式中,80后面临赡养老人的压力远远大于70后和60后。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养老?子女该如何去做?社会又该如何去帮助与关心老人?很值得深思。
例子1:工作在深圳的小王深夜接到亲戚的电话,说他的父亲昏倒了,被送进了医院。小王本想回家接父亲到深圳看病的,可父亲怎么也不同意,说那地方医药费太贵了,可小王要上班,妻子又要照顾孩子上学,经过好说歹说,父亲才同意,病是看好了,可父亲又不愿意住在深圳,怎么办?母亲死后,有高血压的父亲一直让小王放心不下。残酷的养老问题摆在小王面前:生病费用太高,异地不能享受医保,陪护问题,住房问题(家里房子太小),即使来了也成问题,妻子的父母也不小年纪了,真难。
多子女家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例子2:张老汉有3个子女,依旧孤单。大女儿在美国,二女儿在上海,儿子在香港。看起来很荣光的吧,个个孩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张老汉以前还觉得不错,现在一点自豪感都没有了,他希望子女能陪在身边。老两口住着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孩子们每月都寄钱来,用不完的,可是他们并不快乐!每次生病,子女们就会说,赶紧吃药呀,钱不够马上汇过去。
大女儿每周会按时打电话过来问候一下,有一次,出差了,碰巧手机没电,拨不通女儿的电话,老张楞是守在话机旁一夜,害怕女儿出事呀。大女婿和儿媳妇是外国人,语言都不通,更别说交流了。老张说,一点意思都没有,还不如楼下那个蹲三轮车的老李,虽然辛苦点、穷点,可逢年过节,孩子们都在身边。
中国将很快步入老年社会,历史的(养老金存量不足),现在的(养老院、护工的匮乏)、未来的(一个独生子女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问题累积在一起,着实让许多人无从逃避。
已经步入老年的朋友们,给你们一点小小的建议:
1、管理好自己的养老金。可以制定生活财务计划,要有适当的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2、做适当运动,保持身心愉快。
3、对孩子有适当的要求,同时又不要期望太高。
4、接受新事物、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寻找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除传统的居家依赖子女的方式外,还可以尝试其他选择,如进养老院、上老年大学、以租(出租房屋)养老、社区积分养老(健康时先为更老的人服务,等将来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换取别人的服务)等等。
对中年人来说,现阶段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也给你们一点建议:
1、爱惜自己,保持健康。
2、对未来严峻的养老形势要有所准备和行动,保险、投资、储蓄等一样不能少。
3、“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赡养父母可是中华传统之美德。
4、对于父母,出钱,出力是一方面,多陪伴、常交流、勤关心也许更为重要。
养老问题无论对政府还是个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政府需要更高效地使用养老资金,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其增值,放宽和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领域;而个人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更好地投资自己,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5635902/23dec8a6ef4d1017.jpg)
网友评论
2018.07.02 07:40
2018.06.28 10:52
你投稿的文章《我们该怎样养老(散文158)》已被加入专题《散文和诗》
2018.06.28 10:39
你投稿的文章《我们该怎样养老(散文158)》已被加入专题《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
2018.06.28 09:49
你投稿的文章《我们该怎样养老(散文158)》已被加入专题《随笔散文》
2018.06.28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