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学校有个通常被我们称为“校墙”的网上留言板。假期时校墙上出现了一篇小作文,抨击“某些国际班同学”在图书馆内打游戏、大声吵闹、发表粗俗言论等等。
当时看到这条消息,我脑子便迅速作出了反应——作案者之一应该是H,我中午时还跟他一起打了球。
那时正是假期,有不少同学到学校补课,我也是其中之一。但H并不是来上课,而是来学校图书馆写作业。因为待在学校里的话,中午可以去食堂吃饭,上午和下午打球也方便,有这想法的还有好几个。另外还有C和G,跟我一样需要补课,但他们往往会在下午逃往图书馆。如此,他们两波人便在图书馆胜利会师,闹出了一些“天翻地覆”还上了网的动静。
有天中午,H打完球时曾经跟我提到,他原本打算把作业写完,但那天却又买了两副牌。想必正是他们后来玩牌玩得太无顾忌,愈演愈烈便出现了在图书馆聚众玩游戏的场面。
平时不管去哪里,都最好有熟人陪伴,但我觉得图书馆是个例外。其实说我跟H是熟人也并不严谨,毕竟熟人是分很多类的,熟到什么程度算是熟人,点头之交、你来我往还是称兄道弟?就此事而言,我觉得熟人至少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能够审时度势、分清场合的,另一类则反之。前者可以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后者恐怕不仅没有这样的作用,说不定还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被挂上校墙也实属咎由自取。
但现实生活中,想要及时分清这两类熟人是要费些功夫的。因此为了避免麻烦,有时候我选择干脆一人前往。寄身于我们学校,能去图书馆的机会其实不多,以往的零星几次都在考试之前,去馆里找一个复习的地方。但往往那段时间,同学们都会三五成群前往,真是一个躲也躲不掉的熟人社会。我能做到的也只能是不与别人说话吵闹,但却控制不了其他人之间的对话。
很多时候,虽然不是自己在吵闹,但毕竟与吵闹的人坐在一张桌上,难免还是觉得尴尬。稍微旁敲侧击一下还可,但也不好意思太过明显、太过频繁地提醒,毕竟心里顾忌熟人情面。此时的进退两难总使我如坐针毡,最终还是选择走为上计。
其实这也并不止是形象问题,再吵再闹、别人产生印象再差,也只是“独恶其身”为祸自己而已,而关键是我们需要换位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我们都得有点观察周围的能力,譬如在阶梯教室,前后桌位其实是紧密相连的“硬联结”,无论谁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别人,换位思考既是照顾别人、也是照顾自己。
但现实难如人意,总有人熟视无睹——肆无忌惮相互说话,信手在桌上丢瓶子玩,或是如同这次几个人一起玩游戏。尽管我有时也设法以温和方式进行劝阻,但无济于事,他们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种时候,我只能保持着内心的边界感,不动声色与他们“割席分坐”,低调而火速地开溜。
这世界太复杂,实在无能为力时,先独善其身吧。
/8月25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