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百家争鸣”,墨家曾经颇有影响力,几不逊于儒家。其创立者墨子,略略晚于孔子,在当时与孔夫子同享盛名。如果你惊叹于公输般(也就是鲁班)的发明创造才能,那么墨子异乎寻常的动手动脑能力,会让公输般自叹弗如,在此不细述。
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中。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把儒家经典作为选官任官的直接依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从未被动摇。
而墨家——今天已经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哲学流派,却曾经不遗余力地抨击过儒家。它反对的是什么?墨家什么来头?它有什么主张?
先说说墨家的出身,是周前期封建地主家的军事专家,是世袭的武士,后称作游侠。不恰当地做个类比,有点像是镖局的镖头。分封制瓦解后,这些人逐渐沦落到民间,成为平民。而儒士,基于文化优势,基本还属于贵族。社会阶层的不同,使他们的关注与主张大相径庭。
墨家主张兼爱,即无差别的爱。简单的说,就是爱别人的父亲,如同自己的父亲。爱别人家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孩子。很明显,这是非常违背人性的。孟子骂道,“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为什么要实行兼爱?墨子给出的理由大意是:你爱人,人才爱你;你对人不好,别人也对你不好。尤其是,有天帝在监察人的行动。无疑,墨家是功利主义的,其目的最终还是利己。那么,它要如何保证兼爱的推行呢?
墨家有着严密的组织,“非常强调团体内的服从和纪律”,有军事行动能力,最高职位的人如同教主。墨子认为,“国家必须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威必须是绝对的”。所谓“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国君可以昏庸无度,天下人只有服从的义务。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墨家究竟反对儒家什么?概括起来有四点:不信鬼神、坚持厚葬和强调音乐,造成巨大浪费;相信命。
墨家是信奉鬼神的,但却主张“节葬”;儒家不信鬼神,却要厚葬。似乎有些矛盾。“子不语怪力乱神”,足见孔子对冥界神灵是敬畏的。儒家厚葬,是亲情表达,敬先人,慰生者。
说到“命”,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儒家的命非是听天由命,不做努力的意思。实则是,把握能把握的,至于人力不可控的,就不必勉强。
最有趣的是,出身于下层阶级的墨家,最看不得铺张浪费,尤其是在“没用”的地方。墨家在《墨子•非儒》里面,是这样批评儒家的,“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
墨家认为,儒家那些繁文缛节过于庞杂,活到多大岁数都不能穷尽那些学问。那些数也数不清的礼,没有哪个成年人真能做到。还有那最没有实用价值的礼乐,太过奢侈,有多少资财也不够供养。
阶层不同,圈子不同,视角不同,关注的重点自然不同,可谓“夏虫不可语冰”。在古代“礼不下庶人”,层级的隔绝,使下层平民不能认同礼乐一类的社会活动——只限于贵族的奢侈品。
不可否认,墨家曾经享有很强的影响力,其“兼爱”的思想核心,亦是难能可贵。但,它的绝对性、强制性、唯上命,还是令人窒息的。如此,应当庆幸它没有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