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平凡人生曲折路(248)

作者: 林木成荫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08:58 被阅读43次

                      第二部

第五十六章

                赵少富向林新成取经赞叹不断

                林志强置林新勇建议无动于衷

                            1

李杏花与林志强结婚不久,因林志强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生产队长林庆祥还是看在虽已经因砖瓦场的帐倒了霉的李朝阳的面子,在村北给林志强家挨住批了两处宅子,虽然没有盖上砖瓦房,但每处宅子上还是盖了三间砖跟脚泥土墙的麦草房和一间厨房。房子盖好后,李杏花不想挪过去住,林志强的父母,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就挪过去住了。因为这几年提倡晚婚,二十三岁的二弟志刚定了对象还沒有结婚。林志强的儿子林丛也随爷爷奶奶生活。老院就剩下了林志强和李杏花夫妻二人。

李杏花被林新勇拉着到了家里,只见大门上着锁,这说明林志强不在家,她心里就有了气,不知道林志强又让哪去了。她把自己带的钥匙递给林新勇,让林新勇帮她开了大门,拉着他进了院又帮她开了堂屋门。林新勇是生产队的机器手,身上沒有断过火柴和打火机,以备机器不好摇了用火点,他把自带的火机打着,点亮了李杏花桌子上的煤油灯,然后又把李杏花从架子车上抱回到明间的硬板床上。

林新勇走了以后,李杏花先打开床头上放的小药箱,用棉签浸上酒精擦了擦红肿的脚踝关节,贴上伤湿止疼膏。又用棉签浸上碘伏擦了擦受伤的膝盖,撤上点消炎粉,用纱布包好。把药箱盖好盲无目的瞅起来,这才看见桌子上有一张纸,她强忍着疼痛,扶着床走到桌子前,拿起了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两行歪歪扭扭的字:

            杏花,我上大队有点事,你回来先睡

        吧。

李杏花心中更气了,我说我给新成哥去送饭,他怎么也不说争一下,原来他要去大队。去大队就去大队吧,为什么不给我当面说明,等我走后,给我留下个纸条。大队有什么重要的事,还非得黑了去?是不是又和江水花约会去了?

李杏花想回来心中意想着林新成让林志强给她作事来延续幸福的愿望一下子沒有了。她躺在床上气得直喘粗气。

林志强去大队,又和江水花一起筹办八一专栏了。这是朱书记和李朝阳两个人的主意。

七一专栏贴在大队西山墙上以后,因为字写得好,画配得好,凡是来代销点买东西的人都要停足观看,发现内容更好,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就专门来看。这引起了朱书记的兴趣,他觉得这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表扬本大队的好人好事,鞭挞社会上的歪风邪气的好办法。便让江水花林志强以大队共青团妇联会的名义,每十天办一次。这给两个已有了私情的人提供了一个接触的理由和机会。虽然很多时候朱书记和李朝阳两个也在场,但对两个有意偷情的人来说,总会有机会偷情的。由于江水花有意防着李朝阳,李朝阳总找不着再给江水花作那事的机会。

办了七一专栏以后,他们又办了两期。现在离八一建军节只剩三天,办八一专栏迫在眉捷,今天晚上到大队翻找报纸摘录有关材料是前两天商量好的。林志强吃晚饭时没有告诉李杏花是他不想告诉李杏花,因为江水花也去,对她说了怕她胡想,也因为有这事,李杏花给林新成送晚饭他也就沒有想着替她送,再说,李杏花是林新成组的人,她送该她去送,送个饭又累不着。李杏花送饭走了以后,他就写个纸条留下去了大队。

当然,在大队部扒报纸找内容时,朱书记和李朝阳也在场,林志强和江水花两个人表现得都很认真很规矩,没有任何轻浮的言行。快十点的时候结束时,因李朝阳在大队部住,朱书记还安排林志强,把江水花往北送一送,送到李菜园西头。江水花还谦让的说,不用送,她从小就练就的天不怕地不怕的胆量,可能比林志强还要大胆点。

两个人下了龙王庙。林志强还是往北送江水花到李菜园西头。两个人并沒有分手,而是沿着正西的大路来到了二队打麦场里。麦子是在近一个月前就打完了,只有垛好的四个大麦秸垛。他们又在两个麦秸垛中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情感交流工作。

林志强回到家里已经十点半还多,李杏花沒有好气的说:“是不是又和江水花约会偷情去了?"

林志强已经学会了辨护:“杏花,你咋这样说,是朱书记和咱爹让我们俩个为办八一专栏扒报纸找材料哩,朱书记和咱爹都在场,我们俩个怎么偷情?我们俩个偷情,咱爹会愿意我?"

因为有林新成劝她在先,她也没有再往下追问。她就对林志强说,他给新成哥送饭,回来走到地头里边被绊倒歪住了脚摔伤了膝盖,是林新勇把她拉回来的。林志强又心疼的说了一贴心话,两个人也就安然入睡。安然入睡的另一层含义是,李杏花已沒有了心情让林志强给她作那事,林志强更没有激情再釋放。

林新成组的玉米,经过三个白天两个夜晚的连续奋战,全部浇完,林新成给组员放了几天假。而他自己则吃了饭就往地里跑。他本想去看看李杏花,一想到李杏花说的林志强总往大队跑,便没有去。他怕与李杏花单独相处,怕她情绪上来再提出不正常的要求。

林新成天天往地里跑,是在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虽然地湿不能进,但可以在路上看。施了催长肥又浇了催长水,玉米苗吃饱喝足了,还不使劲长,那是一天一个样。叶子由黄变绿了,棵子由低变高了,杆子由细变粗了,四五天的时间就一人多深了。玉米棵下部的两三个节上的周围,浇过水的第二天,就生出了很多白根,经过太阳一晒,变长变红,又在尖部长出更多的细根,深深的扎进湿土壤里,把玉米棵牢牢的固定在土地上,就象一根电线杆,四周埋上了数根拉线一样。庄稼人称它为虎根。

长虎根是玉米和高粱生长的一大特点,但得有一定的条件。土壤好长一段时间墒情太差,突然墒情过于太大,根部的几节就会马上扎出虎根。墒情一直处于干旱情况是不会扎虎根的。虎根很能帮助玉米和高粱抗倒伏的。

这天上午,林新成到地里观察玉米生长情况,也把妻子拉来了,他们沿着南北生产路慢慢的往北走。先看到的是林志强组的玉米。玉米棵的颜色仍然是黑绿黑绿,也有一人多深,但是,刚半晌的时候,玉米的叶子就呈了下垂,而且玉米棵的上部变细,叶子变小,这明显的是缺水。

两个人来到了林新成组的玉米田头,只见玉米棵已经撵上志强组的了,颜色嫩绿,叶子越往上越宽越长,片片斜剌向上生长,上面掛滿了颗颗露珠,玉米杆越往上越粗,顶部呈喇叭口壮。这说明水肥充足。

李桂荣说:“你每天都来看,会发现什么变化?隔两天来一次才有惊喜呢?"

林新成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庄稼都是夜间长高发粗,白天巩固硬度韌度。我找几棵做参照,每天上午来对他们进行观察和测量,把数字记下来,与上一天进行对比。"

李桂荣说:“我说你每天下地来,还拿着钢笔本子和软尺干啥哩。原来是弄这哩。"

走到快中间的时候,林新成停住了脚步,他指着六棵玉米说:“这几棵就是我找的参照玉米,你看下面我插的有小棍。"

李桂荣一看,果然不错,一个窄背两边的玉米行上,各有紧临的三棵玉米根部,都插着半尺高的小木棍。

林新成从裤兜中掏出软尺,分别对它们量了棵高叶长,第七八个叶间的粗,又查一查下面虎根数,然后又一一记在本子上。

李桂荣看到,丈夫每一棵记一页,画的是一个统计表式的表格,左上角是玉米棵的编号,横行分别写着棵高,叶长,棵粗,虎根数,穗位高;竖行写看月日。上面已经记了七行。她笑着说:“你真屙细屎呀。"

林新成也笑着说:“科学种田咱得有第一手资料,前边我记得还有播种的时间,行距株距,亩播种量,施肥的时间和数量,浇水的时间,以后出穗的时间,穗高,长成后的穗长,籽的行数,穗籽数,单穗干籽重量等等。我好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与小册子进行对照,以利明年生产。"

李桂荣用手指点了一下丈夫的头说:“我看你真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啊。"

两个人说笑着又往北走,正走着,玉米田里传出哗啦啦的响声,便停住了脚,李桂荣说:“地这么湿,谁会上地里边去呀?"

林新成说:“不会是人吧,谁会这么傻?也许是谁家的狗跑地里了。"

没有想到里边传来了说话声:“是你们的少富哥这只傻狗跑玉米地里了。"

林新成和李桂荣都笑了起来。

很快,赵少富走了出来,身上的衣服湿了,两只鞋上沾滿了泥。林新成笑着问道:“我的赵大支书,地这么湿,我的玉米地又露水大,你跑地里面干什么去了?瞅瞅,衣服也湿了,还沾了两脚泥。"

赵少富说:“别掏你哥的耳朵眼,赵大支书的叫了,咱俩个还不是豆地里的蚰子和蛐蛐,长的不一样,都是一块地里的虫。还什么支书不支书的,勉了职还要参加大队干部会,只能听没有发言权,参加个会还不够难受的哩。我也去了志强玉米地里边了,到你玉米地里,就是看看你的玉米长得与林志强的玉米有什么别。"

林新成问:“看出来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平凡人生曲折路(2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onngftx.html